“上海醫療”正逐步走向亞洲前列,品牌影響力在亞洲地區持續顯現!昨天閉幕的首屆亞洲醫院創新與發展論壇傳遞信息:據專家對新加坡、東京、首爾等亞洲醫學發達城市的比較研究顯示,上海的發展潛力和勢頭向好。
“上海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已進入衝刺期!力爭到2020年,上海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準將基本實現與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標和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定位相符合的目標。”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鄔驚雷在論壇期間接受記者採訪,首次詳解上海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路線圖”。
“頂天立地”全力打響“上海服務”品牌
國家衛生健康委今年6月發佈最新《國家醫療服務與品質安全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跨省就醫患者中前往上海就醫的人數佔18.93%,上海已成為全國異地就醫患者流入最多的地區。
老百姓的“就醫地圖”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地區的醫療水準。鄔驚雷稱,上海市民三大健康指標已連續十多年保持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先進水準,全國領先,這與上海始終瞄準亞洲一流、國際先進的定位,深入實施醫學領先學科建設和人才建設“雙建計劃”,著力優化醫療服務體系、增強醫學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居民健康水準密不可分。如今,上海正全力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這也被視作全力打響“上海服務”品牌的重要舉措。
鄔驚雷介紹,上海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至少要做到“七個一流”:一流的醫學學科、一流的醫療服務、一流的醫學人才、一流的醫療保障、一流的公共衛生服務、一流的衛生監督、一流的國際合作。具體來説,醫學教育科研處於亞洲領先水準,對周邊國家和地區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成為亞洲醫學交流、教育與培訓的重要集散地;高端醫療服務業發達,較好滿足在滬外籍人士的就醫需求,並吸引周邊國家和地區病人來滬就醫、醫務人員來滬進修學習;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全,居民享有較高的基本醫療保障待遇,居民健康水準保持亞洲前列……
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關鍵要實現上海醫療衛生事業的“頂天”和“立地”。鄔驚雷形象地總結説:頂天,即擁有較強的醫學技術及技術輻射能力,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大局,並不斷提升上海的國際形象;立地,即擁有適宜的基本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改善上海民眾生活品質,讓人民生活得更好、更健康。
用好“三大紅利”打造亞洲醫學中心城市
科學謀劃,落實為要。最新統計顯示,上海擁有50家三級醫院、32家三甲醫院,以三甲醫院為核心的優質醫學資源高度集聚于上海,在全球城市中也罕有其匹;上海擁有一批高水準醫科大學與科研院所,基礎與臨床科研“雙輪驅動”,實力雄厚。“十二五”時期,上海共獲得國家科技獎38項,佔全國衛生系統該獎項的28.3%。
上海還擁有35個國際先進的臨床醫學中心,涌現出中山醫院心血管病學及內鏡醫學、肝臟腫瘤,華山醫院神經病學,瑞金醫院血液病學,質子重離子醫院放療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科技術團隊。
這一切提示著上海醫療的“底子”很好。鄔驚雷談到,上海醫療在此基礎上還要“再進一步”,為推進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快上海醫療服務國際化、智慧化、人文化、區域合作化等方面發展。
這一系列工作包括:實施“騰飛計劃”,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落實《醫學科技創新規劃》,推動人口健康領域“全鏈條式”的科技創新;加快“一網通辦”等“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以來,上海對標對表制訂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去年《“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出臺;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發佈《關於推進健康服務業高品質發展 加快建設一流醫學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簡稱“健康服務業50條”);今年,進博會召開之際,上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實施意見》(簡稱上海“鼓勵藥械創新32條”)……好政策“三連發”,上海正對標波士頓、倫敦等世界生物醫藥名城,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進入“衝刺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