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有條不紊迎“大考” 讓“四葉草”盛裝綻放

2018-11-19 08:59:0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11月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下帷幕。展品、論壇、場館……這一場盛會有太多令人“戀戀不捨”。展會結束後,仍有市民在進博會場館——國家會展中心附近流連、拍照。11月14日,進博會開幕式主論壇會場、平行論壇會場、國家展示館、南廣場向社會開放,為期十一天,以滿足人們強烈的觀展需求。

  是什麼樣的展會場館如此“艷驚四座”?12萬平方米施工面積、210多個日日夜夜,來自上海建工集團的2500多名建設者,圍繞助力進博會“打造國際一流博覽會”目標,優質高效完成了國展中心場館功能提升工程,讓形似“四葉草”的場館盛裝綻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徐徵慰問國展中心場館功能提升工程建設者

  上海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徵表示,建設、服務和保障進博會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上海建工不忘國企初心,牢記使命擔當,充分發揮建築全産業鏈協同聯動優勢,克服了要求高、時間緊、任務重等難題,優質高效完成任務,展示了上海標準、上海速度、上海品質,努力打造成為廣受讚譽的建築全生命週期服務商。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卞家駿表示,上海建工堅持最高標準、最快速度、最嚴監管、最新技術,實施“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計劃、統一管理”的做法。接下來將提煉進博會建設經驗,更好地服務上海乃至全國的城市建設。

  科學管理 有條不紊迎“大考”

  上海建工是上海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擁有豐富的重大工程建設經驗。哪怕在他們面前,進博會場館也是一次“大考”。

  國家會展中心場館功能提升工程共有七個部分,包括:主場館改建、平行論壇搭建、智慧安防、室外總體綠化景觀提升、立面形象提升、能源中心及110千伏變電站立面裝飾和泛光照明等。由此帶來的難題堆積如山:時間緊迫、體量巨大、協調艱難、管理複雜……

  一年半的工作量,半年就要保質保量完成,在很多人看來幾無可能。實現“不可能”,團隊、管理、協作缺一不可。今年三月,進博會場館啟動改建,上海建工組建了一支“精銳隊伍”,成立指揮部,既包含原場館建設團隊,又有相關配套保障團隊的精兵強將,並在第一時間投入建設,“5+2”“白+黑”的工作狀態變成生活日常。

  隊伍中不乏參與世博會、中國商飛生産基地、上海迪士尼樂園建設等重大工程的老法師。有的人平均每天工作達15個小時,遇到夜間施工,就跟著一起通宵。哪怕出差回到上海已經是深夜,還會第一時間趕到燈火通明的項目辦公室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集團召開國展中心場館功能提升工程立功競賽誓師會

  在建設團隊的辦公室裏,一張張A3紙大小,標注得密密麻麻的會議安排表格外醒目。由於工期緊張,只能採取“邊設計邊施工”的方式。但品質不能落下,上海建工和設計單位一同策劃、研究方案,平均每天要開四個協調會,工程每個組成的工序、進度及實施情況,都盡在掌握,施工遇到的難題從不過夜。每增加一項工程內容,根據“關門”節點,倒排關鍵節點工期,相關工程的管理團隊每天都要踏勘現場各區域實施情況。有的項目經理,養成了每天到場館“散步”的習慣,日行兩萬步,約有15公里!

  有了指揮部充當“參謀長”,龐大的工程體量被科學分拆為一個個小項目,並進行繡花般管理,確保工程進度有條不紊。在改建過程中,國家會展中心“不停展、不閉館”,而建設又涉及到幾十條作業線交叉施工,協調難度極高。建設團隊在最短時間內理順思路,管理人員輪流跑工地、查現場、盯進度。原本半個月才能完成的土建結構拆除,只花了五天時間。在短短四個月內,就安裝完成了1900多臺設備、27萬米管槽、6萬多平方米風管、119萬米線纜和5萬多處末端點位,節約工期超過八成。

  前方“打硬仗”,後方“糧草”源源不斷地跟上。展會力求最高標準,落到細節處自然不能鬆懈,選用的原材料必須是精品,混凝土品質要百分百合格。同時還配合了現場值班制度和綠色供應通道,指定主供拌站,配套備用拌站,技術人員全過程跟蹤,確保高品質商品混凝土生産有序供應充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進博會場館改造井然有序進行

  精益求精 “四葉草”內外移步換景

  歷經春夏,在建設團隊的打磨之下,“大國風範,海派韻味”的設計方案終於從藍圖變為現實。“四葉草”內外移步換景。

  南廣場上,秋天的最美景致濃縮於此。花海樹陣氣勢恢宏,巨幅吉祥物“進寶”笑臉相迎。別致又挺拔的八座立體綠雕花柱成為亮點。柱身上,綠植勾畫出牡丹、玉蘭、梅花、蘭花、玫瑰、荷花、茶花和杜鵑等八大名花,寓意繁花似錦,喜迎八方來客。殊不知,這些花朵的輪廓,是用堅硬的鋼筋“拗”出來的。要讓人一眼就能區分出這八種花卉,對花朵顏色、透視、疊壓的要求很高,需要人工完成。在工人的細心巧手下,花朵的姿態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建設團隊借鑒上海迪士尼的管理經驗,先製作實體小樣再確定成品效果。

  “四葉草”室外總體和景觀綠化功能提升工程的綠化佔地面積達到9.06萬平方米。為了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建設團隊還千挑萬選出一種名為“佛甲草”的綠植,甚至到千里之外的內蒙古尋找到最適合的供應商。

  最美景致,蘊含著一系列精密複雜的技術測算。西廳的主入口,是一面光影變幻、熠熠生輝的金色外墻,造型靈感源自綻放的玉蘭花。

  上海建工建設團隊介紹,在核心區主會場所有的外部形象工程中,這面墻難度最高、工況最複雜。為展現玉蘭花的柔美形態,外墻幾乎全部運用流暢曲線來裝飾,需要用香檳色鈦金穿孔金屬板進行密拼,總面積達7000平方米,異型支承鋼骨架達500余噸,為全國之最。鈦金板安裝採用新技術,大大提高精度。在鈦金板的轉接件安裝中,技術人員採用“三維放線、跟蹤復核、數據合模”的測量和空間定位工藝,對2.2萬個控制點位進行了定位,把誤差控制在1釐米以內。鈦金板現場安裝的單元塊誤差控制在2毫米以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打造最美景致,更需要整個團隊猶如一部高新“精密機械”,在總控制下有條不紊地精準高效運轉。進博會場館整個屋面泛光照明要安裝3.5萬套燈具,主廣場要使用近9000套泛光照明,32萬餘顆點光源將南廣場二十四節氣柱打造成一個燈光大舞臺,如此龐大的照明體系在集中控制系統2500多套控制設備下,以十余萬米控制線遠程控制照明,實現整體聯動,能夠演繹出多樣的、氣勢恢宏的視覺效果。

  借鑒上海中心大廈、上海迪士尼樂園、浦東機場、虹橋交通樞紐、上海南站、昆山中環等超大型項目的總承包經驗,上海建工在改建過程中還運用了智慧安防,並且進行全面網狀覆蓋,涉及到安防、物防、技防、消防、網絡安全等領域。比如在消防水系統施工中,新型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裝置採用紅外和圖像複合探測技術,可以360度全方位火災探測,自動定位火源,定點滅火,同時智慧防火預警還可以遠程查看現場,遠距離無線控制射流滅火裝置與消防聯動設備。

  進博會是我國今年四大主場外交之一,具有重大意義,會議期間所有設備都需要確保“零故障”。7398件會議系統主設備,28間會議室,涉及音響、會議燈光、視頻監控、會議發言及同聲傳譯、舞臺機械吊挂、環境照明控制、內部通訊及電視轉播共8個子系統,都採用了最高等級的安全運行措施。聲音效果上也容不得半點馬虎,清晰可懂、聲像自然一致是基本要求,建設團隊將聲音控制力強的音箱作為主擴揚聲器,通過聲音處理,重點突出會議功能的聲音頻率。

  匠心打磨 以智慧和綠色塑典範

  在建設團隊一場又一場“頭腦風暴”中,無數創新的火花迸發而出。在他們眼中,這不僅是一座承載著國家榮譽、展示大國風範的重大工程,更是一曲融匯著科創元素、工匠精神、環保理念的交響樂。

  隨著施工大面積鋪開,上海建工全産業鏈“大兵團”整體作戰的優勢逐漸顯現,工程各個領域不斷涌現出極高含金量的技術。“三維掃描”+“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讓設計方案不斷優化,大大縮短了設計方的出圖時間。

  綠色植物類型多、範圍廣,反季節種植不可避免,需要攻克種植和養護兩大技術難題。南廣場的香樟樹更適合在秋天種植,但考慮到樹木的生長速度、成蔭效果,需要提前到炎熱的夏天。為了確保達到良好的生長狀態,工程人員給香樟做好充足和精細的“後勤保障”,尤其是要在夏天“喝飽水”。一方面營造封閉區域、垂直噴灌系統、地下樹穴排水管網,同時給苗木主幹纏繞草繩、無紡布進行保濕,打造一個近乎自然的環境。

  進博會主場館和平行論壇場館還配備了“智慧大腦”:智慧配電管理系統、能耗監測管理系統和樓宇自動化管理系統,可以遠距離實時遙控、遙測、遙信等現代化與智慧化管理。機器人的身影,也在場館中出現。它的身份不是展品,而是進博會的“建設者”。為了營造大氣磅薄的效果,會場頂面由13米長的複合鋁板組裝而成。但對工人而言,又大又重的裝飾板安裝費時又費力。若一不小心損傷鋁板,或者貼得不平整,就需要整張更換、重新加工。建設團隊將工業叉車拿來改良,變身成拼裝機器人,最多能承載1600公斤,力大無窮。這也是上海首次將機器人應用到裝飾材料拼裝。

  場館改建和投入使用幾乎無縫銜接,這對施工有著近乎嚴苛的環保要求,使用的材料遠高於國家標準。為了避免空氣污染,室內的裝飾不再使用人造木皮和複合木皮,而是改用金屬板轉印及蝕刻的工藝,來體現木材的質感和顏色。墻面及頂面飾面板全部採用幹挂或吊裝方式,避免膠粘。採用的複合鋁板,經檢測達到歐洲標準,使用的膠水完全符合高鐵車廂的標準。

  平行論壇“館中館”採用100%的裝配式設計及施工,從源頭上避免了噪音揚塵。由於是裝配式施工,所有構件運到現場直接“搭積木”完成,每一塊構件都有專屬的“身份證號”——二維碼編碼,避免構件被拿錯。通過二維碼,技術人員還能在管理平臺上持續跟蹤,如果構件出現損壞,就能迅猛、精準定位到問題部位。

  除此之外,進博會場館還要營造“森林”級自然空氣,並從施工中一直延續到展會結束。為了減少揚塵,施工現場有兩台帶灑水功能的全自動清掃機定時清潔現場,還有16台大功率鼓風機和12台空氣加濕設備。33台大型自動環境監測型空氣凈化器,還能檢測溫度、濕度、二氧化碳、PM10、PM2.5等數據。

  上海建工的技術團隊甚至對空調箱功能進行專項研究,大幅提升技術含量。空調設備全部採用先進風機,達到出口風速低、轉速低、噪音低的效果。所有空調箱設備全部配置高壓微霧加濕器,空氣品質潤澤均勻。

  配套跟進 為展會召開保駕護航

  在進博會場館“主戰場”之外,來自上海建工的建設團隊參與到濱江沿岸景觀功能提升、浦江大橋景觀改造、市政道路建設、市政市容景觀改造、城市綠化更新等等進博會配套工程中,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雖説是配套工程,難度卻一點不比場館建設來得低。國家會展中心二層步廊東延伸工程全長504米,是連接進國展中心和虹橋商務區的唯一空中人行連廊,也是首屆進博會的重要配套項目之一。工程涉及跨越綠地、河道、市政道路、地鐵、供能管網、綜合管線、又毗鄰地塊建築物,施工難度非常大。

  為了減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連廊採用搭積木的預製拼裝工藝,項目預製拼裝率達80%以上,梁體和主要立柱採用鋼結構,河中墩柱採用預製混凝土工藝,大大壓縮了施工週期。由於周邊環境複雜,跨越區段多,建設團隊還運用了3D化建模,更直觀、更準確地根據現場實際條件進行佈置,從而避免産生不必要的返工、材料浪費。同時通過模擬大型機械的施工情況,了解到技術難點和危險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施工方案及應急預案。

  九月底,國展中心場館功能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但絲毫不能放鬆:服務保障緊接著施工建設而來。11月5日,進博會開幕日的淩晨3時,來自上海建工的建設團隊陸續進場,檢查設備,駐守在機房中為開幕式進行運行保障。運行保障容不得半點懈怠,在主會場內,建設者們從五時開始,每過一小時就對現場中方休息室、迎賓廳、共享廳、主會場的主席臺、觀眾席等重要位置測溫,確保現場開門關門、舞檯燈光及大螢幕的開啟等所有工況下,溫度變化都能穩定。

  開幕式結束之後,建設團隊依舊按照這個標準進行運營保障的值守工作。除了機電運維,還要保障場館空間的空氣自然清新,確保達到七星級公共場所濾清等級。直到11月10日當天20時,建設者們才陸續撤場,統一集中、統一離開了進博會場館。僅僅半年多,就完成了12萬平方米的施工量,“不可能”的任務做到了。上海建工人展現的精氣神也得到充分肯定,被譽為“雷厲風行、勇於擔當、自我加壓、內聚力量、不畏艱難、負重前行”。一座場館驚艷四方,它的背後,更有令人觸動的艱辛與汗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