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你為什麼要學醫?為什麼要到中國學醫?”昨天,在復旦大學第五教學樓301教室,來自哈薩克斯坦的上海健康醫學院學生阿依奔,以流利的中文訴説著與中國的緣分。“記得那是五年前的一個夏天,我乘坐火車往阿斯塔納。廣播裏緊急通知説有位旅客心臟病發作,需要醫生。我第一時間想衝過去幫忙,但我只是一個高中生,又能做什麼?很快,廣播裏傳來了病人現在狀態良好的通知。那名解除危機的醫生來自中國。從此,我決定做一名醫生,要到中國學醫。遇到類似情況時我也要像那位中國醫生一樣挺身而出。”正在舉行的上海高校國際學生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演講比賽上,來自四大洲、12個國家的16名學生參賽。他們分別就讀于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滬上11所高校。國際青年學生眼中的中國故事,娓娓道來。
阿依奔説,“當我們穿上白大褂走進醫院,看到的是百姓眼中對醫生的信任和仰慕。”他見習的醫院是家社區醫院,其中有位老病人印象深刻。“我發現他趔趄了一下,急忙跑過去扶住他。到了病房老人拿出他年輕時的照片與我分享。”阿依奔記得照片上的老人年輕時很帥氣,老人翻著一張張照片,回憶著年輕時的生活,兩人交談甚歡。在學習專業技能之外,他也明白一位優秀的醫生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精湛的技術,還要有一顆真誠的心。
2013年,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康曉鑫剛成為一家劇院的演員,要飾演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了解了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後,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中烏友誼的新一代使者。2016年,康曉鑫跟隨夢想的腳步來到上海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專業碩士學位。今年7月,他成功當選上海大學烏茲別克斯坦的學生大使,成為首屆20名國際學生大使中的一員並擔任主席。康曉鑫很興奮,“我想把速度如汗血寶馬般飛快的‘中國式快遞’和無比便捷的移動支付帶回家,讓更多的同胞分享中國經濟飛躍的成果。”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凱撒,來自老撾的陳雅文……他們有的喜歡漢語,有的因為歌曲《上海灘》與上海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