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藝術節不僅有大師名團經典向普通觀眾普及高雅藝術,同時也有一系列展現當代國際舞臺創作最新趨勢的作品吸引專業觀眾與業界人士。圖為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于2015年重新改編製作的《睡美人》的演出照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供圖)
11月21日晚,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在古巴國家芭蕾舞團的舞劇《堂·吉訶德》中落下帷幕。一個多月裏,45台中外劇(節)目在主板塊上演,12個展覽在全城鋪開,350多項系列活動延伸至無錫、寧波、合肥等幾個分會場,另有53個國家與地區的460家機構參與演出交易會,達成541個演藝交易意向,較去年增長約百分之十。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即將落幕,而全球製作人藝術家這一次的相聚,已然為這座城市的觀眾和世界舞臺醞釀著下一次的綻放。透過對全球優質演藝資源的集聚,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進程中,上海歡迎並期待著全球一流的演藝製作人、藝術家在此看戲、做戲、買戲、賣戲。
“打飛的”看戲的不只是懂戲的普通觀眾,更有全球頂尖藝術家與機構掌門人
藝術節臨近尾聲時,一部羅伯特·威爾遜的新作《睡魔》不僅在上海掀起了又一個觀演小高潮,也刷新著全球藝術界的朋友圈。全憑口口相傳,匈牙利布達佩斯大藝術宮CEO恰巴·卡爾、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葉錦添等業界名流“打飛的”前來看戲。能讓藝術界為之沸騰,是作品的藝術水準——這位77歲先鋒大導攜手德國杜塞爾多夫戲劇院,以其獨特瑰麗的想像力驚艷觀眾;更因演出的珍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王雋很自豪:“這部劇去年在德國剛剛上演,此前只在芬蘭藝術節亮相,緊接著就是這一次的亞洲首演。”
又何止亞洲首演,即便在歐洲,這部劇也是想見而不得。“怪老頭”願意遠渡重洋,得益於與藝術節的良好互動。這裡的觀眾能欣賞他張揚詭譎的創想:去年他自導自演的《關於無的演講》展示戲劇“沉默的力量”,今年則以近乎癲狂的表演詮釋霍夫曼小説中的深層思辨。而藝術節也能滿足他近乎苛刻的舞臺要求:藝術節為該劇所動用的劇場版調音臺,以精準程式控制聲效,讓精通舞臺技術的“老法師”都感慨國內罕見,這才有了演出現場震撼的音樂聲場效果。
整個藝術節期間“打飛的”來滬看演出、做節目的藝術大家名單能列一長串:澳大利亞墨爾本藝術節藝術總監喬納森·霍洛威、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總經理尼古拉斯·肯揚、瑞士琉森音樂節藝術總監米歇爾·海弗利格……而其中,喬納森更是完成了24小時來回的“不可能任務”。原來,墨爾本藝術節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中心幾乎同期舉行,儘管兩大平臺情誼深厚,當家人卻遺憾因“撞期”而無法互相“串門”。這一次,得知楊麗萍的《春之祭》世界首演,這個南半球最有影響力的藝術節當家人説什麼也要擠出檔期來看。
金秋時節,人民大眾的藝術獲得感與全球演藝界的注目禮,讓這座城市充分感受著豐收的喜悅。
全球優質演藝資源集聚不僅實現多方合作,也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
可別以為藝術家“打飛的”參與藝術節只是“過眼癮”,這也是全球製作人尋求優質項目合作機會的“淘金之旅”。
所以,吸引喬納森24小時來回的,絕不只是楊麗萍這一個名字。其背後上海國際藝術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薩德勒之井劇院等世界一流平臺聯合委約的“背書”,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國際水準。在一年前藝術節的演出交易會上,《春之祭》僅憑15分鐘的演出片段,就拿下數十個國際演出商、藝術機構達成交易意向,演出計劃排到了2020年。藝術節為楊麗萍打開的不只是更廣闊的創作視野和格局;也因對全球“超級買家”高度集聚提升了作品的“能見度”;更透過從孵化、展示到交易平臺搭建,提升優質演藝項目的吸附力——看了頭一年交易會的作品片段展示,就心心念著第二年藝術節上的世界首演;當一個優質項目被“超級買家”相中,後續合作便順理成章地紛至遝來,誕生“爆款”。或許就是“一站式”帶來的專業與便利,讓全球頂尖製作人參與藝術節的身份更多元、合作更多樣。《春之祭》主創中,還有一個閃耀的名字——阿庫·漢姆舞團創始人之一法魯克。作為國際製作人,自2005年開始參與藝術節,一路見證這一平臺的成長髮展,法魯克很有感觸。他告訴記者,過去五年藝術節真正迎來大踏步發展,這讓他看到了一個藝術平臺及其城市旺盛的活力。
今年演出交易會達成的541個演藝交易意向中,“走出去、引進來”各佔半壁江山,足見作為文化貿易平臺,藝術節其産業能級持續發力,讓“買全球、賣全球”成為現實。
對頂尖製作人藝術家的吸引力有多大,對普通觀眾的吸引力就有多大
“能來的名團大師經典都來了,接下來做什麼”成為藝術節步入20年“甜蜜的煩惱”——這是一個平臺、一個城市藝術高度的體現,也是即將邁入新一個20年轉型發展,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培育”和“引領”,王雋給出這兩個關鍵詞。
在本屆藝術節,依舊看得到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美國紐約城市芭蕾舞團、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而在不遺餘力努力實現大師名團經典一網打盡的同時,觀眾更看到羅伯特·威爾遜《睡魔》、巴黎北方劇院戲劇《茶花女》、挪威國家芭蕾舞團創作的舞劇《群鬼》等一系列當代國際藝壇的最新創作趨勢。如果説前者致力於面向普通觀眾普及高雅藝術,那麼後者則是一個藝術節之於專業觀眾與業界人士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國際時裝周所展示頂尖設計師的衣服,不會立即出現在百姓的衣櫃裏,但卻引領著未來一年的潮流趨勢,代表著業界的審美高度。”王雋以這樣的類比來印證,藝術節對國際頂尖製作人、藝術家的吸引力有多大,對觀眾的吸引力就有多大。
臺上海內外名家名作表演正酣,台下藝術家們新作靈感發芽。一部國內首演新作謝幕還沒完,海外訂單已經排到第二年。而在幕間休息時,藝術節的委約邀請,連同國際製作人的加盟,讓藝術家和好戲聚向上海……這樣美好的場景,過去一月間在上海時時上演。或許,不遠的將來,會成為這座亞洲演藝之都每一天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