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區治理 浦東有個“塘橋方案”

2018-11-23 11:06:37|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在業內人士眼裏,塘橋街道稱得上是社區治理創新的“黃金區域”。豐富的社區資源、各類政策支持讓這裡的社區治理創新始終走在上海前列。今年5月,註冊、服務於塘橋街道的社會組織又迎來一個好消息——塘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註冊成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工作人員正在為社區居民上健康輔導課程。

  據了解,塘橋街道現有社會組織119家,其中街道業務主管的有28家,註冊或服務在塘橋的有91家,社會組織在塘橋的社區治理工作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社會組織聯合會的成立無疑將大大提升這些原本各自獨立開展服務的社會組織的凝聚力,從而有效推動社區服務水準的提升。記者留意到,塘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建立後,率先探索政府購買服務退出機制。此前,由於種種原因,政府購買服務如何退出一直是困擾街道、社區的一大難題。塘橋的探索經驗無疑會為滬上各大社區提供可借鑒、參考的“塘橋方案”。

  據了解,在社區服務項目結束後,塘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將會委託第三方開展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績效評估,重點對項目實施、資金使用、服務對象滿意、社會效益等情況開展綜合性評價,對評估優秀的社會組織予以一定政策扶持和資源傾斜。同時,如果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達不到合同要求、資金不按合同要求使用、績效評價較差,塘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也會建立起“異常名錄”和“黑名單”,逐漸淘汰這些服務達不到要求的社會組織,從而提升整體的社區服務水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志願者正在與社區裏的老人們一起玩益智遊戲。

  塘橋街道十分注重居民需求的“提取”,從以往購買服務圍繞職能部門變為圍繞社區居民,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聯合會的服務引領作用,通過參與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讓居民來“點項目”“提菜單”,積極幫助社會組織獲得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建立購買社會組織供給服務意見徵詢機制和自下而上的項目生成機制。同時,塘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還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意見會、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徵集居民需求,有效調動了居民們的自治活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重陽佳節,社區為上了年紀的居民提供暖心健康服務。

  此外,塘橋街道還積極搭建起服務對接平臺,建立街道、居民區、社會組織三方聯動對接機制,精心分析居民代表提出的服務需求,梳理出物業服務、垃圾分類、美麗家園、心理健康、綠色環保、慈善救助、文化服務等七大類最受居民歡迎的服務項目。按照購買服務意向,塘橋街道召開會議研究確定購買服務項目,公開向社會組織招投標,搭建服務需求與供給側服務項目推介機制,引入東方調解中心、幸福家庭服務中心、上海四葉草堂青少年自然體驗服務中心等八家社會組織對接服務項目,切實做到需求來源於居民、項目服務於居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老人們正愉悅地聆聽“配送上門”的民樂演奏。

  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朱洪明認為,社會組織聯合會作為基層群眾需求與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的對接平臺,應當是靜態與動態的結合。在年初招投標確定購買服務項目的基礎上,社會組織聯合會還長期設置“共享服務區”,打造全年不間斷的對接交流平臺。為便於項目實施過程中供需雙方及時對接交流,塘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還梳理並展示“供需對接流程圖”和社會組織“服務清單”“資源清單”。同時,讓居民充分參與到社會組織服務績效評價中,將評價結果作為次年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重要依據,推動社區社會組織與社區居民、駐區單位需求對接、服務對接、項目對接,使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更精準有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