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造耀眼改革開放40週年大展

2018-12-03 08:53:19|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中,有不少來自上海的元素,除了C919、ARJ21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之外,一些普通觀眾不太熟悉的上海“智”造,同樣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在相關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大國重器”起重船

  “此次我們有兩個模型陳列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中,一個是振海2號400英尺自升式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另外一個是振華重工12000噸起重船。”振華重工副總裁戴文凱説,振華重工自主研製了“振海2號”平臺的樁腿與升降系統,並配備了自主研製的平臺用絞車、平臺用起重機以及懸臂梁和鑽臺滑移系統,實現了關鍵核心配套設備的自主供應和其他大部分配套設備的國産化,大大降低了自升式鑽井平臺的成本。“振海2號”的建造標誌著振華重工已成為海工裝備市場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説起振華重工12000噸起重船,戴文凱特別提到了不久前剛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海底隧道由33節沉管和一個最終接頭連接而成,承擔最終接頭吊裝的起重船,就是振華重工12000噸起重船,這也是振華重工自主研製的世界最大起重船,有‘大國重器’之美譽。對接完成後,振華重工百餘人的焊工隊伍將經由東人工島進入海底管節隧道,開始進行最終接頭的焊接,以精湛的技藝確保海底隧道‘滴水不漏’。”

  “假人”試穿航天服

  在此次展覽中,航天專題展區是最受歡迎的區域之一,其中陳列著一件“飛天”艙外航天服。神舟七號飛入太空時,一名宇航員身著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出艙活動,成為一大看點。最早試穿“飛天”艙外航天服的不是宇航員,而是東華大學科研人員研製的“暖體假人系統”。“假人”代替宇航員,在模擬外太空條件下,對航天服、液冷服等進行生物物理學評價,為我國第一代艙外航天服的定型及裝備提供了重要的工程數據。此外,東華大學還參與了宇航員尿收集裝置、艙外航天服防護材料等方面研究,為“飛天”艙外航天服成功研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科技旗袍”成看點

  除了航天服,東華大學時尚科創團隊原創“科技旗袍”智慧服飾作品也亮相此次展覽。服裝的演變,成了此次展覽的一大看點,直觀地反映了當時社會大背景下人們的精神風貌,從“穿得暖”、“穿得美”,再到“穿得智慧”,使觀眾深刻體會到時尚的傳承和變遷,感受到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生活水準發生的巨大變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