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2幅插圖呈現別樣《隨想錄》
“巴老的《隨想錄》,當初我斷斷續續讀下去,讀了一遍不夠又補了一遍。我感覺這中間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思想,就像金沙在沙裏面。怎麼把金沙提煉出來,讓一般的人看到,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上海畫家戴逸如説。
12月5日,由巴金故居主辦的“講真話———戴逸如圖説《隨想錄》”展覽在思南書局揭幕,戴逸如根據《隨想錄》所作的插圖、巴金寫作《隨想錄》同期珍貴史料集中亮相,圖文並茂地再現了40年前這部“講真話的大書”。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在這之前的半個月,巴金開始動筆寫作《隨想錄》。在這部40萬言的大書中,巴金直面內心,對個人、民族以及未來進行了深刻的解剖與思考。
如今,40年過去了,《隨想錄》並未黯淡失色,巴金在書中發自肺腑的真話在當下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為了紀念這部書和改革開放的40年,巴金故居策劃了此次“講真話———戴逸如圖説《隨想錄》”展覽。
據主辦方透露,本次展覽從戴逸如《隨想錄繪本》中精選了22幅插圖進行展出,與之匹配的巴金《隨想錄》箴言雋語,由知名學者戴新偉以小楷精心書寫,文字本身顯示出樸實無華的書法美感,成為畫面中另一個獨特的藝術元素,“圖”與“文”一靜一動,相得益彰。 同時,展覽還配有巴金先生寫作《隨想錄》同期珍貴史料,如《隨想錄》總序手稿、《隨想錄》多彩的外文譯本書影等,文獻與原文互為補充,以“圖説”形式,帶領讀者走進這部“講真話的大書”。
開幕當天,戴逸如在思南書局濃郁的書香氣息中向讀者講述了創作《隨想錄繪本》插圖的緣起與心得。其實,早在15年前,戴逸如就創作了《隨想錄繪本》
中的一百多幅插畫,他用特殊的藝術手段,形象詼諧地呈現了《隨想錄》中那些抽象的觀點與深刻的思考。
從文字轉化成圖像,需要對原文深刻的理解和對圖形元素極為嫺熟的創造性運用,戴逸如顯然對此遊刃有餘。比如“我的祖國,我的同胞,真想把心掏出來給他們!”(巴金《“從心所欲”》),在戴逸如的畫中,一顆淡紅色的心臟懸在半空被鐵蒺藜包圍捆綁,鮮血緩緩滴出滋養著下方的花朵,使它們開得芬芳嬌艷,心臟與花朵形成鮮明的對比,涵義豐富。
在戴逸如看來,巴金的《隨想錄》中有很多精彩的思想,怎麼把它們提煉出來讓一般人看到,是很有意義的事。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也表示,戴逸如繪製的《隨想錄繪本》是《隨想錄》的一種重要衍生版本。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