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圖書館發現茅盾翻譯《簡·愛》手稿

2018-09-10 09:03:4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珍雅兒”就是簡·愛!上海圖書館發現茅盾翻譯《簡·愛》手稿

  在膾炙人口的英國小説《簡·愛》長長的中譯者名單中,還將加入文學巨匠茅盾的名字!記者獲悉,上海圖書館經過發掘館藏,發現了茅盾翻譯《簡·愛》的未刊譯稿。

上海圖書館發現茅盾翻譯《簡·愛》手稿

圖説:上海圖書館發現茅盾翻譯《簡·愛》的手稿 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提供

  這部寫于1935年的翻譯手稿,譯筆在前三章嘎然而止,但是仍然令今人窺見了《簡·愛》在中國很早就受到高度重視與認可,這次發現的譯稿“進一步證明了《簡·愛》的歷史價值,眾所週知,這部作品歌頌了擺脫一切世俗偏見的勇氣,具有反封建的先進意識。”上海圖書館副館長、上圖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館長周德明説。茅盾在《1935年記事》一文中披露過自己曾經譯過《簡·愛》但是沒有譯完,發現這部館藏譯稿的上圖手稿館館員劉明輝透露,經過仔細研究,茅盾一共譯過兩次《簡·愛》,但都沒有完成。這次發現的是第二次的譯稿。

  發現手稿的過程,事出有因。2018年3月15日至4月15日,上海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聯合舉辦了“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英國作家手稿展,這是中英兩國政府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大英圖書館在中國:共享知識與文化”的內容之一。展覽中,大英圖書館提供館藏T.S.艾略特、D.H.勞倫斯、夏洛蒂·勃朗特、狄更斯、雪萊的手稿原件,上海圖書館結合中國出版的各類文獻實物和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館藏,發掘五位英國作家作品在中國的傳播歷程,探究英國文學在中國被譯介和被接受的基本狀況,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和文學作品譯介史提供了珍貴實例。在備展期間,劉明輝對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建館至今所藏的八萬餘件書信和手稿進行了排查和遴選,館藏李霽野致茅盾的佚信和茅盾未刊譯稿浮出水面。

上海圖書館發現茅盾翻譯《簡·愛》手稿

  圖説:今年3月,大英圖書館的手稿展上展出了的《簡·愛》創作手稿謄寫本 大英圖書館供圖

  《簡·愛》在1930年代先後出現了兩個中譯本:有伍光建的節譯本《孤女飄零記》和李霽野的全譯本《簡愛自傳》。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藏茅盾譯稿封面題名為《珍雅兒》(第一冊),由茅盾手書。全文以黑色鋼筆書寫于綠色硬封面的筆記本中,採用豎排格式,字跡端正雋秀、行文整齊,改動處不多。文首有作品譯名“珍雅兒(JANE EYRE)”“我們接受到任何手稿之後,都會作文獻著錄,但是‘珍雅兒’的譯名與之後通用的‘簡愛’譯名距離較大,僅看封面較難將兩者進行關聯,”周德明説。

上海圖書館發現茅盾翻譯《簡·愛》手稿

圖説:李霽野翻譯版本的《簡·愛》 資料圖

  館藏中發現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翻譯家李霽野給茅盾的一封佚信,全文如下:“茅盾先生:近拜讀大作《論文學翻譯》,談到您曾于卅年代寫評《簡·愛》一文,我還記得,但不知刊于什麼雜誌,想找看一下殊不易。您手頭如有此文,可否掛號借我一看,看後奉還。如無,可否請您的秘書函告該文在什麼雜誌何年何期?知您甚忙,身體又不甚好,仍以瑣事相煩,敬請原諒。我對您提的某一句譯法很感興趣,我原也是照您的句子譯的,別人提議改,我改了。用兩種譯法對比寫一短文,為文壇記一軼事,也有點意思。敬祝 健好!李霽野 十一月十六日”經劉明輝考證,此信寫于1980年。據李霽野回憶,自己曾收到了回信,但不到一月茅盾就與世長辭了。這是兩位老人的最後一次通信。

上海圖書館發現茅盾翻譯《簡·愛》手稿

上海圖書館發現茅盾翻譯《簡·愛》手稿

圖説:李霽野致茅盾信 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提供

  這份未刊譯稿和佚信彌足珍貴,在時間的深處找到了重要作家的遺珠。體現了上海圖書館對於手稿的整理開發研究工作的重視。“手稿的利用研究工作在上圖從未停息,”周德明説。讓歷史檔案、文獻資料、名人手稿能夠活起來,被今人所看見,為今人所利用,那便是館藏最佳的生命力所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