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書局快閃店第三季落幕 未來有望走出國門

2018-12-21 08:53:10|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思南書局快閃店第三季落幕 未來有望走出國門

  12月20日下午,隨著最後一位輪值店長,足球教練徐根寶與幾位嘉賓一起關上這家袖珍書店的大門,思南書局世紀快閃店正式落幕。

思南書局快閃店第三季落幕 未來有望走出國門

  從12月1日至今,“思南書局世紀快閃店”登陸具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美譽的南京東路步行街,成為冬日;裏上海一道溫暖亮麗的風景線。30平方米鑽石型袖珍空間,在20天的時間裏,先後迎來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于漪、港口裝卸自動化的創新者包起帆,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藝術家尚長榮、曹雷、蔡金萍,畫家戴敦邦,學者鄭克魯、阮儀三、陳思和、張維為、楊志剛、朱正綱、陳建華、李天綱,奧運冠軍陶璐娜,足球教練員徐根寶,作家何建明、宗福先、秦文君,音樂家陳鋼、楊燕迪,導演滕俊傑,電影人任仲倫,出版人徐福生、郝銘鑒,新聞人陳保平、徐錦江,電視人鄔志豪、李培紅、印海蓉、駱新,以及張黎明、石力華、顧建平、林玉晴、吳爾愉、徐曉雲、王安德、吳聞蕾、談劍峰、許臻等42位嘉賓。

  “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參與者。”幾乎每一位輪值店長都表達了同一心聲。記錄了100多位開國將軍聲音的錄音機,使用了40多年的膠片電影攝影機,來自老一輩非遺傳承人的印刷工具,上航絕版波音757飛機模型,100多年曆史的浙江路橋整體平移時拆下的一枚鉚釘,曾經改變了一代青年學子命運的《數理化自學叢書》1993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女生賈梅》,1995年的《咬文嚼字》創刊號……20天裏,42位輪值店長帶來了許多珍貴的小禮物和推薦圖書,與讀者分享其背後的故事。而兩位“改革先鋒”的駐店活動,更引起了廣泛關注。

思南書局快閃店第三季落幕 未來有望走出國門

  “教師和讀書是緊密聯繫的。今天當了店長,我覺得自己有了很多財富。”89歲高齡的著名教育家于漪帶來了一枚小鏡子,這是2010年她在世博會上為學生講解《清明上河圖》時,一位學生留給她的紀念。一枚小鏡子,讓她想到“中國人讀書就像照鏡子,吾日三省吾身”。她推薦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鼓勵年輕讀者多讀經典,“經典活在時間深處”,並寫下“開拓創新,勇做讀者攀登精神高地的階梯”的寄語。

思南書局快閃店第三季落幕 未來有望走出國門

  “抓斗大王”包起帆對思南書局“並不陌生”,“希望思南書局長久地辦下去,做傳播精神文化的風向標”。回顧40年,他感慨萬千,“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海人,因為改革開放,從生産第一線到搞技術創新,一步步成長起來”。他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書《上海新橫沙成陸和建港技術研究》,説現在要做的,是“為未來發展做一點貢獻”。

  “改革開放為從事科學研究提供了機會。”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40年來,他不僅積累了《窄禁帶半導體物理學》等眾多厚重的科研成果,還心繫科普、身體力行“大家講科普”“大家寫小書”。談到今年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的《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時,他呼籲“社會應在高校科研院所裏設立科普專業,把科普作為學科研究,推動中國科普事業全面立體繁榮發展”。

  此次活動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與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永業集團密切合作,在內容策劃、人員配置、技術裝備等方面,為線上線下全媒體宣傳推廣提供了全面保障支持。主辦方首次嘗試將新聞直播間設在步行街上,將書香會客廳辦在百姓身邊,對所有嘉賓活動進行全程直播。

  正如第三季首日店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原館長張黎明所言,“快閃是形式,留下的是歷史”,“回頭看是為了朝前走”。第三季落幕,思南書局這顆“人文心臟”還將不斷“跳動”。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闞寧輝表示,思南書局快閃店即將回歸思南公館小廣場。未來,思南讀書會與思南書局快閃店有望結合起來,帶著上海作家的新作品走出國門,向海外展示、傳播上海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