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下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冒雨,從長寧虹橋跑到徐匯華涇,又折返驅車前往浦東老港,這次長距離的“追尋”,只為一件事:生活垃圾分類!
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工作時,來到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同正在交流社區推廣垃圾分類做法的年輕人親切交流,並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上海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辦好。
而對於垃圾分類這件事,李強也是各類會議、調研場合時常提起,尤其是去區裏街鎮居村調研的時候,總不忘問問垃圾分類的進展,看看垃圾箱房、聽聽基層經驗、了解群眾意見,同基層一線同志交流探討。
就在過年前,上海市人代會表決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申城推進20多年之後,正式納入法治框架。
今天這場專題調研,顯然是有備而來。三個調研點,分別涵蓋了源頭投放、中端轉運、末端處置三個最重要的環節。
?市委書記現場“示範”垃圾分類小竅門
調研的第一站是長寧區虹橋街道愛建居民區的試點小區,這個小區的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從一開始的5%提高至98%。秘訣在哪?李強現場探訪。一到小區,居委會幹部就直接把市領導帶到垃圾分類箱房門口,這小區一角充滿了垃圾分類的各種元素,到了這裡就像上了一堂現場普及課。
分類好不好,垃圾桶是最直觀的參考。李強走進垃圾分類箱房,一看二聞三問,一天收運次數、垃圾桶清潔情況,一個一個“摳”細節,在了解到小區專門設置了餐廚垃圾桶,每天都會清潔時,他特地叮囑,要讓市民習慣於垃圾分類,垃圾桶的保潔也十分重要,設計上能不能更明快亮麗,讓大家覺得跟家裏的垃圾桶沒區別,更好引導大家參與垃圾分類。
箱房一側的可回收物架上,擺放著居民收集而來的各類飲料瓶,李強拿起塑膠瓶,擰開瓶蓋、壓扁瓶子、將瓶身捲起折疊後放回原處。一套流程做下來,很是熟稔,看來是精通此道。他笑著對一旁的居委會幹部説,節約空間、方便轉運。大家有了垃圾分類意識後,還要在減量化上下功夫,可以借鑒一些垃圾分類成熟地區的經驗做法,多花些巧心思、多想些小技巧,這一領域大有可為。
居委會幹部向李強出示了一本記錄冊,上面記錄了小區每戶家庭的垃圾分類參與情況,“由志願者負責統計打勾,一開始記錄冊上密密麻麻都是未分類的,一年多時間試點下來,這一行基本消除。”
這個小區實行每戶居民源頭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每天9:30—10:30,分別負責清運幹、濕垃圾的環衛車相繼開進小區,“大家看到環衛車都是分開裝幹垃圾、濕垃圾,沒有混裝拉走,就安心了。”在居委會幹部看來,垃圾車的“乾濕分離”,是打消居民顧慮的關鍵之舉。
對此,李強也點頭贊同。他説,源頭分類做得好,混入幹垃圾裏的濕垃圾和可回收物就會越來越少,就能為垃圾後續處置奠定良好基礎。生活垃圾分類,貴在堅持、重在養成。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推動垃圾分類成為日常生活習慣,讓垃圾分類新時尚進一步深入人心。
?乾濕垃圾採用不同箱體集裝,延續源頭分類
源頭分類收集之後,中端分類轉運是重要一環。李強隨後前往的第二站是上海生活固廢集裝轉運徐浦基地。
集裝、轉運是否嚴格遵守“垃圾分類”,是李強此行關注的一個重點。
基地裏,各種類型的垃圾車整裝待發。按照規定,垃圾清運車在卸料區將垃圾卸到身後的豎式“漏斗”,“漏斗”上部的重錘向下一次次施力,將垃圾壓入“漏斗”下部的集裝箱內。不同的垃圾採用不同的箱體,源頭分類的成果在這裡延續。
李強説,市民群眾非常關心垃圾分類投放後,後道流程是否堅持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要針對目前存在的難點瓶頸問題進一步攻堅克難、完善提升,讓老百姓們看到一以貫之的分類成效。
?末端處置“跑贏”前端産量要抓這個主攻方向
末端處置惟有“跑贏”前端産量,垃圾分類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李強調研的最後一站是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
這一運行了30多年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置基地正在升級“3.0版”,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是主攻方向。
李強走進基地再生能源中心控制室、操作室,著重了解生活垃圾末端處置技術以及污染防治、清潔排放情況彙報。負責人説到近來發生的新變化,幹、濕垃圾分離,對於提高垃圾焚燒等末端處置效率是極大促進,進一步降低了能源的損耗、污染的排放,促進了資源化利用的進一步提高,正在形成良性循環。
李強對此很感興趣,他表示,這是全市抓垃圾分類的一個重要考量,更要求我們把生活垃圾分類這項工作堅持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讓上海這座城市更加乾淨有序,讓市民群眾生活更加舒適美好。
從源頭到末端,每個環節把牢守好,每個人都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何愁“垃圾圍城”。
這樣的新時尚,必須趕上!
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