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交響樂在申城落地生根

2019-04-04 15:57:24|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見證交響樂在申城落地生根

現任藝術總監安德里斯·尼爾森斯指揮樂團演出。(資料)

  本報訊(記者 施晨露)你知道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嗎?它在東方藝術中心的演出將於6月4日舉行,演出門票已售出超六成。而在5年前,當它將當年亞洲巡演中國唯一一站安排在上海時,東藝曾讓志願者進行街頭調查,結果對於這家世界著名的樂團,100位上海市民無一知曉。

  “被名字耽誤”的樂團

  作為現存最古老的市立交響樂團和第一支不依附於宮廷貴族的市民樂團,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歷史可追溯至1743年,莫扎特、貝多芬、海頓、瓦格納、勃拉姆斯等一流作曲家的作品曾由該團首演,德奧浪漫派作曲家門德爾松擔任過樂團第五任音樂總監。

  對接觸交響樂晚于西方的中國樂迷來説,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可能是實力水準與知名度反差最大的樂團。2009年,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初來上海,儘管音樂會現場得到業界一致好評,但票房不盡如人意。有人説,這支樂團被低估的名聲,或許與其“布商大廈”的名字不無關係,在古典音樂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布商大廈”的確讓不夠了解交響樂的普通觀眾産生樂團隸屬於某歐洲企業的誤會。其實,“布商大廈”的名字與其歷史相關。在樂團誕生的年代,一種名為“大音樂會”的演出形式在萊比錫市民階層中頗為盛行。由於演奏時發出較大的音響,經市長及議會研究決定,將“大音樂會”舉辦地遷至布商大廈內。萊比錫的商人們慷慨解囊,布商大廈音樂會大廳及世界上第一支真正屬於市民的交響樂團應運而生。

  2014年,“街頭訪百人無一知曉”的調查結果經由英國著名樂評人諾曼·萊佈雷希特的博客傳到樂團,令故事有了峰迴路轉的結局。為擴大中國樂迷的知曉度,樂團授權向中國內地10家劇院轉播實況,成就了國內劇院首次聯播音樂會,這場音樂會門票也最終售罄。兩年後,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又在上海大劇院演繹長達3小時的《馬太受難曲》,門票已一票難求。《馬太受難曲》是巴赫所有創作中篇幅最大的巨型作品,但在巴赫生前,這部恢弘巨制並未得到幾次上演的機會,甚至在巴赫逝世後,人們也幾乎忘記了它的存在。直到1829年,門德爾松重新挖掘並親自演出,才讓這部沉默了80餘年的傑作得以“復活”,當時演奏的樂團正是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從這一點上,也足以證明樂團在古典樂史中的地位與貢獻。

  從被低估到受追捧

  除了門德爾松,在萊比錫布商管弦樂團的總監年表中,可以看到一長串響噹噹的大師名字:從1781年的首任總監約翰·亞當·席勒,到後來的尼基什、富特文格勒、庫特·馬祖爾,及至裏卡多·夏伊,無一不是在古典樂壇呼風喚雨的“超級大腕”。去年2月,新一代指揮界翹楚、拉脫維亞指揮家安德里斯·尼爾森斯接過裏卡多·夏伊的指揮棒,成為樂團第21任音樂總監。

  1978年出生的尼爾森斯師從指揮大師馬裡斯·楊松斯,2014年成為波士頓交響樂團百年來最年輕的音樂總監,目前身兼波士頓和萊比錫布商兩團音樂總監之職。2017年,尼爾森斯曾率維也納愛樂樂團獻演東藝,完成中國首秀,給上海樂迷留下深刻印象。今年首次以藝術總監身份帶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來滬,尼爾森斯為樂團選擇的曲目是肖斯塔科維奇《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和柴可夫斯基《e小調第五交響曲》。前者考驗獨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情感及與樂隊的交相輝映,與樂團合作的是新生代小提琴獨奏家貝芭·絲凱德;後者重點在於樂隊各樂器組之間的音色對比,追求整體效果的呈現。

  從聲名被嚴重低估到進入樂迷日常視野,10年間,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在上海遭遇的冷熱對比,見證了這座城市古典音樂氛圍和欣賞水準的日漸成熟。正如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許舒亞所説:“近些年,上海古典音樂文化氛圍日益濃厚,與本土樂團的逐步成長,以及聯動劇場、大眾平臺深耕數十年的音樂普及有密切的關係。”在萊比錫布商管弦樂團訪滬的10年間,各劇院所作的樂曲導賞、現場直播等努力,一方面加深了市民對樂團的知曉度,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交響樂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一次次播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