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穿越”70年的思政課 真實還原“大上海解放史”

2019-05-08 15:58:38|來源:人民網|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1949年,國共正在舉行和談。交通大學舉辦了一場‘真假和平辯論會’,當時穆漢祥擔任正方主辯人、史霄雯主持會議。因為在公開場合發表反蔣言論,穆、史二人都被列入黑名單……4月26日大逮捕,穆漢祥在學校附近小飯館吃飯時被特務抓捕,史霄雯于5月2日在外出的電車上遭敵逮捕。”5月7日下午,一場特別的思政課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開講。

 一堂“穿越”70年的思政課 真實還原“大上海解放史”

思政課現場

  在人文學院學生們瞻仰位於校內的史霄雯、穆漢祥烈士墓時,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劉統教授聲情並茂的再現了1949年的交通大學穆、史二人被捕的情景。

  時光荏苒,1949年到2019年,這是一堂“穿越”70年的思政課。隨著劉教授描述,這一幕幕仿佛就發生在眼前,學生們在行走中觀察、在歷史中感悟、在實踐中思索……

 一堂“穿越”70年的思政課 真實還原“大上海解放史”

思政課現場

  第一站史霄雯、穆漢祥烈士墓:陳毅市長題詞

  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在上海誕生。1925年底,中共交大黨支部成立,是交通大學歷史上第一個共産黨組織,也是全國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共産黨組織之一。

  在解放戰爭時期,交通大學被稱為上海的“民主堡壘”,不是交大人自封的,也不是後來的黨史研究者加上去的,而是在上海的愛國民主運動中自然形成的,是當時上海的革命學生、群眾推舉、公認的。1948年,美國為了利用日本反蘇反共,背離《波茨坦宣言》有關徹底摧毀日本戰爭力量的基本原則,援助日本復興和軍國主義復活,交大成為上海反美抗日運動的主戰場。“民主堡壘”就是這樣喊響的,交大的大操場當時也被上海學聯命名為“民主廣場”。

  上海解放前的一個月是黎明前最黑暗最艱苦的時期。1949年4月26日淩晨1時許,大批國民黨武裝軍警以裝甲車為前導突然衝入交大,在校園內大肆搜捕。在“四·二六”大搜捕中敵人帶來的黑名單有108人,實際被捕的交大師生有50余人,由於事先得到消息,列入黑名單的重要“共黨分子”大部分沒有抓到。

  穆漢祥,1947年入黨,1948年起先後擔任中共交通大學總支委員會組織委員、中共徐龍區委委員,1949年開始分管學生自治會工作,組織工人協會及人民保安隊,為迎接解放做準備。史霄雯,1948年成為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會員,並被選為學生自治會理事。1949年參加黨領導的秘密宣傳小組,收聽新華社廣播,將解放戰爭形勢編印成《每日文摘》《每週新聞》在校內散發。

  兩人被捕後,被關在警察總局的死牢內,受盡刑訊逼供也沒有妥協。各方為營救他們想盡辦法,交大校長王之卓親自給毛森打電話,但毛森矢口否認有這兩個人。5月20日他們在閘北宋公園(今閘北公園)被秘密殺害。5 月29日上海解放第三天,交大學生自治會在工人指點下找到了兩位烈士的遺體,安葬在徐匯校區校園中。1950年5月,陳毅市長為二烈士墓碑題詞“為人民利益而光榮就義是值得永遠紀念的”。

  第二站工程館:華東局機關進駐上海第一天的駐址

  聽著劉統教授的講解,跟隨著他的步伐,學生們來到了華東局機關進駐上海第一天駐地舊址——工程館。

 一堂“穿越”70年的思政課 真實還原“大上海解放史”

思政課現場 葛俊俊/攝

  如何接管好大上海,是對解放軍的更嚴峻考驗,吸取南京等城市接收的經驗教訓,華東局、華東軍區和三野前委制定了《入城守則》《城市紀律》和《外交紀律》等文件發到各部隊。陳毅對部隊入城後的紀律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入民房”。

  劉統教授講解到,陳毅説這一條要無條件執行,説不入民宅,就是不準入,天王老子也不行!這是我們人民解放軍送給上海人民的“見面禮”!

  交大工程館,是華東局機關進駐上海第一天的駐址。1949年5月25日夜到26日晨,華東局機關和接管幹部隊伍由丹陽乘火車到南翔,又由南翔分批乘汽車進軍上海。

  陳毅問周林:“接管上海市政府的隊伍先進駐哪?你熟悉。”

  周林説:“先進駐徐家匯交通大學,然後分頭接管。”

  當時下著細雨,道路泥濘。車隊到達交通大學,沒有佔用師生宿舍,而是住在二樓講堂,度過了進入上海的第一個夜晚。

 一堂“穿越”70年的思政課 真實還原“大上海解放史”

思政課現場

  以上歷史細節被詳盡的記錄在《戰上海》一書中。當天,為了紀念上海解放70週年,邊走邊講“戰上海”系列實景對話由《戰上海》的作者劉統教授親自主講,意義更是非凡。

  用“大解放史”的寫法 展現70年前的風風雨雨

  劉統教授坦言,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展現70年前的風風雨雨,從前輩們跌宕起伏的經歷中尋求他們留下的遺産和精神財富。

一堂“穿越”70年的思政課 真實還原“大上海解放史”

《戰上海》

  回顧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劉統教授最注重的是保留原始史料和記錄。“當年共産黨的政策和指示都是開誠布公的,政府的公告、首長的講話都在《解放日報》上,批評和處分的決定也都是公開的。當年沒有官話套話,都是開門見山的大實話”。因此在一些重大問題的敘述上,劉統教授都儘量引用原文,盡可能體現歷史的原貌。

  劉統教授説,在書中,我們看到了意志堅定、百折不撓的共産黨人,勇往直前敢於戰鬥不被任何困難嚇到;看到了紀律嚴明、恪守規矩的共産黨人,不入室不擾民,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看到了敢於探索和創新的共産黨人,有章有法、因地制宜取得各條戰線的全面勝利;看到了光明磊落、有錯必糾的共産黨人,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誠贏得了上海人民的擁護。書本追求敘述的特色和細節,努力把我們的共産黨還原成一個一個鮮活的人,一個一個朝氣蓬勃的生命。

  《戰上海》以上海解放作為切入點,用“大解放史”的寫法,全方位展示了各個戰線和領域的轉折和鬥爭,生動的記錄了大量真實的故事和細節,同時深入挖掘了可供總結的寶貴經驗和教訓,把解放上海的深遠意義和深刻內涵寫出來。

  引導青少年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當天在《戰上海》座談會上,來自社會各界嘉賓和專家學者共同回顧70年前的上海從百廢待興到重新恢復生機的“大解放史”,熱議中國共産黨人“戰上海”精神及其對當下的現實意義。

一堂“穿越”70年的思政課 真實還原“大上海解放史”

《戰上海》 座談會現場 葛俊俊/攝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也是上海解放七十週年,劉統教授的新著《戰上海》以史學家獨特的視角,用一個個生動的歷史細節,講述了七十年前,一群意志堅定、充滿智慧的共産黨人,在沒有現成經驗和各種困難面前,怎樣成功接收和管理上海這座遠東第一大都市的。共産黨人在上海的一系列創新性探索,為新中國各項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指出,“戰上海”所蘊含的歷史遺産和民族精神,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對於新中國一路走進新世紀、邁入新時代具有刻骨銘心的啟迪作用,放在今天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認為,“《戰上海》講述的上海故事、總結的上海經驗、凝聚的上海智慧,引導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追夢人,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何向蓮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此書本,把上海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者的上海精神和經驗更好更廣傳播出去,幫助我們在百年未有之大格局的當下吸取歷史經驗,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和突破。

  據了解,《戰上海》上市以來已重印4次,印數達5萬冊。為什麼《戰上海》取得了氣勢如虹的成績, 成為一本叫好又叫座的優秀主題讀物。何向蓮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上海解放之於全國解放有著特別意義和地位。其次,《戰上海》的側重點是上海解放第一年。第三,《戰上海》的精髓是“戰”。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戰上海”不僅是軍事戰,還是政治戰、金融戰,劉統教授通過深挖檔案,第一次用生動真實的歷史、通俗的語言,全面、細緻反映上海解放第一年穩定經濟、改造社會、鎮壓敵特等各條戰線上的鬥爭,使讀者沉浸其中,深刻體會到沒有大城市管理經驗的共産黨為什麼能贏,是怎麼贏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