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參展人員展示外骨骼下肢助力機器人。 新華社發
■本報記者 車佳楠
5月11日上午,為期5天的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絲博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國內23個省市2000余家企業,以及25個國家200家企業參展。上海代表團組織14家科創企業入駐主會場産業館中心位置,搭建540平方米的展示區,向國內外亮出“上海製造”品牌。
共同發展高端製造
“手機可以越做越薄、響應速度越來越快,很大程度上是晶片封裝技術的功勞。”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經理唐世戈説:“然而在我們行業固有的觀念中,晶片封裝一直是個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産業,我們想改變這個形象。”據唐世戈介紹,傳統封裝的晶片往往採用拉金屬線的辦法,本身電感、電阻高,導致傳輸效率低,厚度還不小。但他們的封裝設備利用硅材料改變了這些缺點,使得更多晶片的傳輸距離、效率、厚度有了較大的提升,封裝有了更多功能性選擇。
如何讓身患胃腸疾病、偏癱患者得到更精確的治療?此次展會上,“上海製造”的高端醫療設備出現在國內外的視野中。
“一根國際標準9毫米直徑的黑色內窺鏡管道裏,排列著2根光絲、1個攝影頭成像、1個噴口管道口,用於清洗以及1個手術通道,如何提升診療的精確度和舒適度,這考驗著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上海澳華光電內窺鏡有限公司西安辦事處銷售經理尚雷説。他介紹了多項國際範圍內的業內首創:他們利用鐳射傳輸技術,不僅做到內窺圖像高保真,還避免出現漏電的風險;自主研發的CMOS圖像感測器的像素達到200萬,遠高於同類産品40萬到140萬像素,而售價僅同類級別産品的1/3。
傅裏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來自上海張江高科技園。他們將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産品帶到會場,模擬偏癱、截癱病人的康復訓練過程。病人一旦穿戴上具有力反饋技術的設備,就被帶有“觸覺”的下肢機器人助力,調整步態,從而讓病人獲得坐立、行走、停頓的能力。産品已經應用於康復醫生與治療師對腦卒中與脊髓損傷患者實施步態的康復訓練。
走出去速度不斷加快
“上海製造”走出去的速度還在不斷加快。20年前,上海世浦泰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入股德國Supratec膜公司,學習德國核心膜産品的研發和生産,為蘇浙滬地區的市政、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廠、鄉鎮污水廠、自來水廠提供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如今,世浦泰陸續完成德國、法國、荷蘭公司等水質監測技術設備製造商的收購,成為歐盟産能最大的MBR膜製造基地。在展區,世浦泰按原比例大小,搭建了一套村鎮的污水處理設備。
農村的污水處理設施就是微縮版的市政污水處理系統,但分散在農村裏,需要學會“做小”,並要求簡單設置、自動化、無人值守,讓設備能持續運轉下去。上海世浦泰集團董事長張顯超告訴記者,依託德國工廠的核心件和上海規模化生産的工廠,世浦泰兩地協同開發,逐步拓展國內市場,並走向東南亞、中亞市場,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飲用水安全的問題。
“與往屆絲博會相比,今年的會場充滿著濃厚的科技感,上海在科創領域取得的成就值得向國內外展示。”上海國內交流服務中心主任張建軍感嘆。在整個“絲博會”期間,還將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合作論壇、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論壇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