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之城”的重大契機

2019-07-12 11:34:46|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建設“生態之城”的重大契機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親自推動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安排和重要抓手。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進駐上海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全力做好督察配合工作,並將之作為一次重大契機,推動上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再上新臺階。

  生態環境,是構築城市吸引力、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綠色發展,也是高品質發展的題中之義。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這個特殊的時期,正需要上海強化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上增強緊迫性、提高自覺性、體現標杆性。

  近年來,上海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如2018年,全市環保投入資金約989.19億元,相當於同年上海GDP的3%。各方努力下,上海的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4項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均創下了歷史新低,水環境亦有顯著改善。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共治機制亦將不斷深化,推動各地生態文明建設水準不斷提升。

  但已有的成績和進步,並不能遮蔽仍存在的短板。上海面向未來的城市願景之一,是成為一座“人人嚮往的生態之城”。建設“生態之城”,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紅線問題上,必須有“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的韌勁。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對照既定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上海無論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還是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提高綠色發展水準方面,都有需要大力提升之處。而在量化的評估指標之外,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切身的體驗感、獲得感,更倒逼我們不斷檢視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作的成效,不斷發現問題、填補漏洞、抬升整體水準。

  生態環保督察,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2016年底,中央環保督察組曾對上海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察。第一輪督察,就指出過我們存在的不少問題。目前,第一輪督察整改總體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果。第二輪環保督察中,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問題意識,瞄準突出問題,迅速、紮實、高效、堅決地回應問題,做好督察整改。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要切實擔起主體責任,充分把握並始終遵循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內在規律,絕不簡單被動地應付檢查,更不搞一刀切,而是要以精準務實的落地推進,自覺主動地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生態環境保護,既要緊盯當下,也要瞄準長遠;既要治標,更要治本。做這項工作,不是為了應付幾次督察檢查,也不是為了讓賬面上的數據變得多好看。作為一項影響子孫後代的事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有久久為功的韌性,建立面向未來、持久有效的機制,並真正以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作為根本的評價尺規。“衡量生態環境好不好,就是要看鳥的翅膀往哪飛、魚的尾巴往哪兒遊。”上海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需要樹立起這樣的意識,並建立起一種內生動力。制度設計的水準、工作整改的效率、城市治理的品質,都會影響這座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水準,也檢驗出“排頭兵、先行者”的擔當與成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