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10日電題:長寧成為上海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前沿
新華社記者陸文軍、王默玲
原定於今年8月告別中國市場的日本知名百貨高島屋,近日宣佈重拾信心繼續在上海經營;受關稅影響較大的諾緦達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成本問題緩解之後心態漸穩,繼續紮根中國市場;對紐仕蘭等企業實行便利化精準監管試點,企業效率、效益雙增長……這一系列安商、穩商、留商的故事,都發生在上海對外開放的前沿——長寧。
被稱為上海中心城區“西大門”的長寧區,是虹橋空港所在地,地與江浙相通、空與世界相連。
長寧聚集了7300多家外資企業、辦事機構和跨國採購機構,堪稱外向型經濟的“標杆”區域,因市場的高水準開放、營商環境的優化便利,使得外資企業“進得來”也“穩得住”的故事不在少數。今年1至7月,上海市長寧區共引進合同外資7.72億美元,同比上升77.9%。
長寧的魅力到底在哪?
——從奶牛到貨架最快3天的鮮奶速度,貿易便利化見證崛起中的商貿高地。一盒鮮奶的保質期一般為15天,按照之前的手續,進口鮮奶從生産到上架需要8天,鮮奶不“鮮”也讓進口牛奶在中國的市場受到影響。但如今從新西蘭奶牛的生産開始計算,最快3天上海的消費者就能喝到鮮奶。
制度創新後貿易便利化的巨大轉變,也不止于一杯鮮奶。長寧區與上海海關創新合作,為企業“度身定制”了多項貿易便利化政策:對聯合利華出口食品冰激淩樣品實施免檢;為克萊斯勒整車及零配件進出口業務提供便利,支持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入駐長寧;選取紐仕蘭、蘭維樂、新聯紡、廣派、新百倫等5家企業,實行便利化精準監管試點,通關成本大幅下降,企業銷售額呈爆髮式增長。
——累計認定地區總部企業54家,向內舉起改革“刀口”向外散發經濟磁力。此前長寧區探索貿易便利化全新試點,實現了從“不合格假定”向“合格假定”、從“檢方授信”向“多方採信”、從“國門監管”向“事前事後監管”、從“條塊分治”向“檢政企三方共治”這四大轉變,其鮮明的特點就是“刀口向內”,用監管部門自身的改革創新換得企業的便捷高效。近年來,上海長寧持續提升利用外資水準,其中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更是重點之一。截至今年7月底,“十三五”期間長寧累計認定地區總部數達15家,已提前完成規劃指標,而長寧累計認定地區總部企業總數已達54家。不斷聚集的地區總部,見證的是“會客廳”的經濟磁力。
——從進博6天到全年365天,“展品變商品”溢出效應擴大會展吸引力。在新一輪的戰略合作中,上海海關將積極支持長寧區承接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支持打造進口商品常年展示交易中心和“6+365”交易服務平臺建設。依託上海海關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建立智慧化數字化展會通關新模式。推動進口博覽會海關創新制度優先在長寧開展試點,為進口博覽會後續産品進口提供通關便利。
早在今年1月,上海海關在長寧區就專門設立了兼具屬地型和功能型的會展中心海關,為全區3500余家海關註冊企業提供“一站式”監管服務。
長寧已積極推薦希華館、易果生鮮、吉盛偉邦、深屹網絡等四個平臺,參加第二屆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交易服務展示平臺評選,進一步促成“展品變商品”,在放大進口博覽會的帶動效應和溢出效應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長寧區外貿發展能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