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投資熱土服務聚能動力強勁

2021-09-09 10:47:4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趙春曉 |責編:趙銀平

  原標題:上海投資熱土服務聚能動力強勁 1—7月,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917家,同比增長33.8%,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6家、外資研發中心15家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在上海,外資“中國工廠”、外資“中國門店”依舊動力澎湃:9月中旬,由瑞安房地産在上海投資開發25年的城市更新項目“瑞虹新城”的重要商業組成部分、體量達18萬平方米的瑞虹天地太陽宮將正式開業。作為虹口區最具規模的商業綜合體,太陽宮以“北上海生活力中心”為定位,引入500家店舖,其中30%為上海首店,40%為北上海首店,70%為虹口首店。

  瑞安房地産(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穎説:“上海已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並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我們看到上海市場的巨大潛力,決心與上海城市發展同頻共榮。”

  今年以來,面對世界經濟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上海全力以赴“穩外資”,推動“十四五”開局之年利用外資工作起好步。從上海市商務委傳來好消息:今年1—7月,上海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917家,同比增長33.8%;吸收合同外資337.73億美元,同比增長50.2%;實際使用外資為143.18億美元,同比增長18.8%。

  增量提質彰顯上海經濟韌勁

  不僅是“量”的增加,“質”的提升也令人驚喜。

  上海一直是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最集中的城市,7月28日,上海市政府舉行外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簽約內容是把原來的中國區總部升級為亞太區總部,同時還宣佈在上海成立3家新的分公司,涉及融資租賃、數字科技和賽車貿易3個全新領域。

  今年是保時捷進入中國大陸20週年。2020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新車交付量近8.9萬台,較去年同比增長3%,佔保時捷全球銷量的33%,連續第六年成為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市商務委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上海又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6家、外資研發中心15家,累計分別達到807家和496家。

  疫情之下,2020年11月,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行。“促展商變投資商”,進博會“溢出效應”為上海“總部經濟”更添強勁動力。

  第三屆進博會期間,樂高樂園、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心等11個項目先後簽約落地,均為高能級項目。目前,這些項目正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第三屆進博會前夕,德國醫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正式宣佈了總值4.51億歐元的“中國擴大投資五年規劃”,該投資主要用於動物保健和生物制藥業務生産基地的擴建和人用藥品的臨床研發投入,進一步展示公司“植根中國,服務中國”的信心和決心。不到一年後的今天,公司旗下數字創新實驗室BI X已正式在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總部所在地落成,位於張江的生物制藥生産基地産能擴建也已按時完成,提升後的産能是此前的3倍,將進一步賦能創新生物藥項目的高品質開發和創新藥企的國際化戰略。

  “供血造血”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疫情暴發以來,全球時尚産業“冰封”,而上海,卻給了國際知名品牌一把“解鎖”的“金鑰匙”。

  今年4月30日,北外灘“一滴水”高朋滿座,第二屆“五五購物節·全球新品首發季”率先啟動,參加的國際知名品牌達100多個,比去年增加60%以上。

  路威酩軒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吳越説:“國際時尚行業看重上海,上海是中國高端零售網點佈局最密、最集中的城市。”目前,旗下已有超過43個著名國際品牌以上海為基地,進入中國。“即便遭遇全球疫情,我們旗下路易威登等主要品牌仍紛紛在上海舉辦大型活動,並向全球直播開展宣傳。”

  全球政治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疫情仍在蔓延,不利局面下,上海這片投資熱土緣何能繼續保持“磁力”?

  “磁力”來自優質政策制度的“供血”。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並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9月25日,《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11月1日正式實施,這也是國內首部地方外商投資條例。

  為了深入貫徹《外商投資法》和《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今年以來,上海市、區兩級均建立主要領導牽頭負責的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機制,市級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負責的外資工作推進小組,統籌全市外商投資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市商務委還出臺《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牽頭成立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市級聯席會議機制,市、各區和臨港新片區、虹橋商務區均成立了外商投資企業投訴中心。

  2020年11月,上海“一網通辦”國際版正式發佈,並開設了“涉外服務專窗”。目前,它已整合全市30個部門的64類涉外服務事項、212項辦事內容,為外資企業和境外人士提供辦事指南、涉外政策、便民服務等中英文指引服務,境外人士和外資企業的註冊用戶共約40萬。

  “磁力”更來自政府優質服務的“造血”。

  今年,市商務委會同各區先後舉辦外資重大項目集中簽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頒證等活動;持續完善上海外商投資促進服務平臺功能,訪問量突破84萬人次;策劃“投資上海導覽”,以地圖冊形式全方位呈現外資企業、産業鏈資源分佈、企業孵化器、投資促進服務機構等內容。

  “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問政于企”,自2018年起,上海啟動由市商務委牽頭,市相關部門共同參加的“政企合作圓桌會議”制度。今年,14場圓桌會議成功舉行,約百家外資企業和商協會參加,解決率約90%。外資企業代表由衷地説,圓桌會議解決企業問題力度大,企業獲得感滿滿。

  發展更高能級總部經濟

  2021年5月,法國普德賦、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徐匯城市更新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就“光明之城”沉浸式演藝項目正式簽署投資協議。

  法國普德賦亞洲董事局主席趙崇逸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做出將中國區總部落戶上海的決定,並要在上海市中心打造全球最大的沉浸式演藝劇場,總面積達4.6萬多平方米,總投資額6億元,預計2022年6月正式開幕。“在決定將中國區總部落戶上海之前,各級政府都向我們傳遞了將進一步加大外資企業享有準入後國民待遇的保障力度、在實施各項政策時平等對待外資企業、切實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承諾,給予我們非常大的信心,它們正是企業需要的營商環境和長期發展的保障。”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上海外資工作將進一步探索實施高標準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推進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拓展;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全力推進以“一網通辦”為重要標誌的“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涉外服務專窗”功能;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準,努力為外商投資企業和外籍人士營造更加宜業宜居的良好環境。

  “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把“發展更高能級的總部經濟”放在外資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總部增能計劃”,聚焦“全球總部、開放創新”,發展更高能級的總部經濟,吸引跨國公司亞太總部和功能性全球總部落戶,鼓勵外資設立和發展全球研發中心和開放式創新平臺。(解放日報 記者 吳衛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