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2021-12-30 13:08:52|來源:新民晚報|編輯:趙春曉 |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上海展覽中心長長的鐵移門拉開啦,讓更多市民能走進來休憩、閱讀…… 傳奇建築變身可漫步、有溫度的宜人城市公共空間 

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上海展覽中心航拍

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修繕完工後效果圖一組

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上海展覽中心內處處是景

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本版攝影 記者 陳夢澤

上海展覽中心完成改建向公眾開放

  掃碼看上海展覽中心

  今年9月,位於靜安區延安中路上的上海展覽中心拉開了長長的鐵移門,將其已經完成改建的部分室外空間向公眾開放。由此,市民可以零距離觀賞這一建成于1955年的上海著名地標建築,在其開放空間漫步、閱讀、休憩。轉眼近三個月過去了,上展開門迎客的情況如何?其施工結束後的“完整版”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昨天,記者來到上海展覽中心一探究竟。

  一邊修繕一邊迎客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上海展覽中心,修繕工程仍在繼續中,但部分完成施工的區域已經向市民開放。上海展覽中心正門是位於延安中上的零號門,隨著常年關閉的鐵移門被拉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視覺上豁然開朗,噴水池廣場與街面連為一體,從這裡向北望去,雄偉壯觀的主樓一覽無余,是最佳打卡拍照點位。

  現場保安告訴記者,目前開放區域包括上展中心大院,以及北側的兩個廣場,西側通道已經開放,但東側通道目前仍在施工中暫時封閉。“開放之後有許多市民來參觀休憩,主要人群是附近社區的居民,每天早晚來鍛鍊的人很多,還有一些路人在看到鐵門打開後就來詢問是不是可以進入,總之還是挺受歡迎的。”保安表示,開始許多市民看到門開著還不敢進,經過確認後才欣然進入,他們表示之前不知道上展對外開放,今後一定會常來逛逛。

  但和開放式公園不同,進入上展開放空間也是有一些規矩要遵守的。比如,廣場舞不能跳,狗不能遛,不能站在噴水池外沿上拍照等。但前來參觀的市民都非常配合,保安沒有費多少力氣管理,打個招呼就會配合遵守,一天開放下來,地上幾乎不留紙片垃圾,市民的高素質令這位保安師傅讚嘆不已。

  一場時隔55年的“二刷”

  昨天下午由於天氣寒冷,加上又有一場會展正在舉行,專門前來參觀的市民並不算太多,但記者還是遇到了不少“有故事”的參觀者,今年77歲的肖新華老伯就是之一。肖老伯告訴記者,他來自江蘇徐州,這次是來上海看病,抽空前來這裡“打卡”,這是他第二次來到上海展覽中心,正巧趕上了上展開放,眼前的這棟建築勾起了不少往事回憶。

  1966年,肖老伯第一次來到上海,當時的上海展覽中心還叫中蘇友好大廈,這是當年來上海的遊客必到的景點,地位就相當於現在的東方明珠。“那時候這棟建築在中國太有名了,郵票上都印著它,可以説是當時上海最著名的地標之一。”肖老伯説,他還記得那時候這裡也在舉辦展會,是一場工業展,匯聚了當時全國最尖端的工業技術,讓他大開眼界,因此那次旅行成為了一生難忘的回憶。

  時隔55年,肖老伯最大的感受是“變中有不變”。身後是車水馬龍的延安路高架橋,周圍儘是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樓,肖老伯説,這樣的場景在當年是不可想像的。在這一片滄桑巨變中,唯有上海展覽中心還是他記憶中的模樣,厚重典雅,美得攝人心魄,如同一座時代的紀念碑,靜靜矗立於此,見證著城市的崛起與擴張的脈動。

  臨別之前,老人請記者為他拍了一張照片留念,今天是他的生日,這場故地重遊就是他慶生的方式。此外,他還要把照片發給定居加拿大的同學,因為在他們一代人的心中,都有著有關這棟建築的情結,留下過青春的回憶,如今更是從它的變遷看到了國家的騰飛,並深深為之驕傲。

  打開大門收穫更多精彩

  在參觀者中,記者還遇到了一位專業人士,帶著孩子一同前來參觀的景觀設計師鞏天峰。鞏先生雖然家住附近,但他之前不知道上展已經對外開放。昨天下午他正乘坐71路公交車路過此地,先是看到上展鐵門拉開了,後又看到記者在廣場上採訪遊人,心中一喜便臨時決定下車,帶著兒子好好欣賞這棟傳奇建築。

  鞏先生説,他對上海展覽中心近期的修繕比較關注,開始還有些擔心,怕是難以修舊如舊,會影響建築的歷史風貌,但今日一看頓感安心,建築的蘇式風格保留得非常完美,特別是燈光亮起,猶如一場大型燈光秀,讓父子二人大飽眼福。

  對於上海展覽中心的開放,鞏先生説是明智之舉。打造社區友好型建築本就是設計界的一個趨勢,此外他還有一個感覺,近十多年來上展作為上海城市地標的地位有所下降,一是因為後起之秀太多,二也是因為它作為上海重要的會展場所不能隨便進入,讓不少市民難以與其近距離接觸。

  “説到上海,大家都想到陸家嘴的天際線、外灘的萬國建築群、市中心老洋房,但上海展覽中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築,因為它象徵了一個崛起的時代。”鞏先生認為,上海真正以人民城市的身份騰飛崛起,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匯聚了全國最好的資源,成為了中國工業、科技、經濟、文化重鎮。而曾經的中蘇友好大廈,正是那個時代的象徵,是這座城市重要的人文、歷史地標。“打開大門,就意味著收穫更多精彩、吸引更多人來此閱讀建築,回望歷史,更有助於上海展覽中心回歸其原本的城市地標屬性。”

  打造宜人城市公共空間

  上海展覽中心開放的區域有多大?修繕工程又有何亮點?上展設備工程部經理陸青告訴記者,去年上展中心啟動了近20年來首次大修,整體修繕時間在2022年底前完工。上海展覽中心開放,滿足市民群眾對上海展覽中心進一步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願望,讓更多市民“走近”“走進”上展中心,零距離感受其特有的紅色基因和歷史風采,同時全方位打造公共活動新區域,實現南北貫通新格局,讓上海展覽中心成為可漫步、可閱讀、有溫度的宜人城市公共空間。

  上海展覽中心佔地面積9.3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物佔地面積3.25萬平方米,剩餘室外可對社會公眾開放區域按功能劃分為景觀區、休閒區、互動區、綠植區、停車區五大區域。在非重大任務和經營活動時段,每日7時至22時對市民開放,市民可從南面延安中路主體建築入口、4號門和北面南京西路7號門步行進出上展中心大院。

  在推進對外開放的進程中,上海展覽中心將依據“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開放計劃逐步向社會公眾開放,同時嚴格按照“有開有關、能開則開、該管要管”的原則進行常態化管理,以此確保政務、會展保障服務品質不變、室外區域的更新開放程度大提升。

  據介紹,後續修繕工程將著重提升市民感受度,包括公共活動空間的廁衛設施等附屬建築擴建改造、在靠近延安中路的公共活動空間增設市民服務中心、為社會公眾提供更舒適的休憩環境和安全保障,並提供諮詢、導覽、零售、展示等服務。

  同時,還將持續推進上展中心的綠化環境景觀改造,重點為“三花園”“三廣場”“一環廊”,並對休閒區的東、西兩個花園進行升級改造,引入花園咖啡座。以期進一步為社會公眾提供多元化、高品質休閒服務。在遠期規劃方面,將對停車區的停車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改造、設置沉井式停車庫,將公共空間停車資源最大化。在靠近南京西路的停車場規劃建設市民廣場(中心),與南京西路商圈進行深度融合,為市民、遊客提供更為宜人便捷的綠色生態休閒空間。

  (新民晚報 記者 李一能

  近20年首次大修

  去年

  上展中心啟動了近20年來首次大修。

  今年

  7月,最具特色的百米鋼塔和紅五星率先完成修繕。鋼塔修繕工程主要包括1個主塔和4個小塔臺基,包括對已經變形生銹的龍骨和鋼板進行補強更換,對原有2024塊紫銅板進行打磨、整形和貼金。在紅五星修繕中,更換玻璃80片、內部燈泡146隻、外部芒針24根。修繕後,亮度至少可以保持10年以上,讓閃閃紅星再一次光彩熠熠。

  明年

  農曆春節前後,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完成。2022年底,整個大修工程將完成。

  上海展覽中心往事

  ■上海展覽中心建成于1955年,原名“中蘇友好大廈”,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築之一,也是上世紀50年代上海市建造的首座大型建築,與北京展覽館一樣同屬俄羅斯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上海展覽中心所在地原為英籍猶太人哈同的私人花園愛儷園,俗稱哈同花園。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進入公共租界的日軍侵佔,幾經戰亂逐漸荒廢。

  ■ 1954年,上海市政府在廢墟上開始建造中蘇友好大廈的工程,大廈由前蘇聯建築藝術家安德列耶夫設計,在9萬平方米土地上造起一座佔地8萬平方米的展覽大廈。大廈坐北朝南,正南為大廣場,有音樂噴泉。主樓矗立正中,上豎鎦金鋼塔,與主塔相互輝映,金光燦爛。大廈展廳及附屬建築,層層往後延伸。襯托出整個建築巍峨雄壯的氣勢。

  ■大廈建成後曾經多次易名,1984年正式定名為上海展覽中心。它是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建成最早的會展場所,在這裡舉行過許多重大政治、外事活動,接待過黨的歷代領導人以及數十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組織和舉辦了數百個國內外展覽會,也擔當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和政府工作會議舉辦場所的重要角色,在經濟、政治、科技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上海展覽中心曾入選1949-1999年“上海十佳建築”和“建國五十週年十大金獎經典建築”。2001年,展覽中心進行了“修舊如故、提升功能”的修繕。2016年,上海展覽中心還和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等共同被列入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名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