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換新顏 滬17萬戶居民住“新家”

2018-12-29 09:01:32|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民生十新|老舊小區換新顏 17萬戶居民住“新家”

老舊小區換新顏 滬17萬戶居民住“新家”

圖説:春陽裏外部完全保留石庫門歷史建築原風貌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頭頂上淩亂的“蜘蛛網”不見了,坑坑洼洼的地面鋪上透水地坪……臨近年末,滬上一個個老小區老弄堂完成修繕改造,讓17萬戶居民搬進了舒適的“新家”。記者從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獲悉,各區紛紛推出市民監督員、弄堂議事會等工程精細化管理新舉措,多策並舉創新探索舊房改造新路徑。

老舊小區換新顏 滬17萬戶居民住“新家”

圖説:改造一新的威寧小區環境整潔也更安全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舊房成套改造 2539戶都舒心

  “四戶居民合用煤衛,公用空間還非常狹小。清晨起床上廁所要排隊,晚上洗菜、煮飯也要排隊……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回想起幾年前的生活,閔行區居民陳美琴臉上閃過一絲愁容。

  廚衛合用、房屋結構老化、道路嚴重積水、上下水管道堵塞……讓新老居民能重新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江川路街道自2005年啟動舊住房成套改造工作,採取“拆落地”“加擴建”“抽戶異地安置”三種成套改造方式。

  陳美琴一家就是“抽戶異地安置”的受益居民。2015年,陳美琴一家搬離了16平方米的煤衛合用的老小區,搬進了閔行區永平南路198弄的高層住宅。“沒想到,真的沒想到,我們還能住進電梯住宅樓。”陳美琴熱情地帶著記者參觀新房子,這是臥室,客廳內有一張折疊沙發,晚上就是孩子的臥室。

  “抽戶”離開的居民住得舒心,“留下”居民的幸福指數也直線上升。家住閔行區江川路241弄的居民范建新興奮地領著記者參觀:“原先兩戶合用的廚衛,‘小戶’抽走後,我們回購了隔壁的小屋,終於告別了廚衛合用的尷尬,多了16平方米的面積。”

  閔行區江川路街道發展辦主任范斌説,“拆落地”是指拆除老房並在原地建新房,主要針對成片容積率較低的非成套房小區;“加擴建”則是對老房拓寬改造,使其獨立成套,主要針對前後房屋間距較大,存在拓寬可能的半獨用舊住房;“抽戶改造”,有的是抽走小戶型居民安置新房,大戶型居民則購買小戶房屋,使大小戶都獨立成套,有的則是抽走老房內所有非成套居民安置新房。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122幢房屋、20.54萬平方米的成套改造工作,2539戶居民 “住”新家,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老建築秀優雅 再現“過去的光景”

  東依江蘇路、南傍愚園路、北臨長寧路的岐山村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是上海市中心典型的成片新式里弄建築群。弄內建築多興建於1925年至1930年間,導彈之父錢學森、愛國人士杜重遠、電影演員祝希娟、中國現代派文學開山大師施蟄存等曾居住於此。2005年,岐山村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

  今年3月,長寧區正式啟動年近“九旬”的岐山村優秀歷史建築修繕。同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內首次在轄區內推行“弄堂管委會”,每條弄堂設一名“弄長”,負責在居民和居委會之間架起一座更精準的溝通橋梁。岐山村老居民霍白成為一名“弄長”、岐山弄堂黨支部書記。在弄堂議事會上,15號樓的居民提出,門前支弄是弄堂內最狹窄的道路,多年沒有路燈。為此,霍白和施工隊、物業公司等多方討論,為支弄安裝上聲光控制的節能路燈。

  歷史建築修繕關鍵之一就是外立面修復。上海新長寧集團裝飾實業有限公司項目工程師陶淩介紹道,岐山村內建築立面有紅磚清水墻、青磚、鵝卵石、水泥拉毛等四種,修繕方式各有不同。同時,施工人員發現4棟房屋的大梁被白蟻損毀,必須更換,需要幾戶居民臨時遷居他處。“弄長和施工人員一起向居民講解施工工藝及要求等,贏得很多居民的支持。”陶淩笑道。

  近日,伴隨著架空線全面入地,岐山村內優秀歷史建築修繕也順利完成,再次展露90多年前優雅面貌,成為上海新式里弄中首個同步完成內外部修繕的成片風貌保護建築群。

  一小區一方案 提升舒適度更安全

  傍晚時分,夕陽斜照,五六位阿姨坐在休憩長廊裏聊天,同時照看正在小廣場上玩耍的孫輩們……走進茅臺路725弄威寧小區,改造一新的小區小廣場成為居民們的“會客廳”,小廣場鋪設了紅黃藍綠相間的透水地坪,廣場四週分別設置了兒童樂園、旱溪景點、休憩長廊、健身步道等,給小區內近1300戶居民帶來更多幸福感。

  “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因為年久失修,所以存在居民樓墻體斑駁、外墻滲水、管道老化滲水等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狹窄的小區道路停滿了私家車,影響通行,也存在人車搶道等安全隱患。”威寧居委會黨總支書記章秦莉介紹道,2017年,長寧區啟動精品小區建設,威寧小區和程橋二村、新涇六村成為首批精品小區建設社區。今年11月,威寧小區改造順利通過驗收。

  什麼是精品小區?長寧區房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道,精品小區不僅要滿足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還要提升疊加功能,更注重提升小區舒適度、居民的生活品質。

  威寧小區改造時,小區14號的居民王一鵬等三位居民還被聘為修繕工程市民監督員。“一小區一方案是一大亮點。”王一鵬回憶道,改造工程啟動前,施工人員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居民座談,了解居民們的需求。得知小區道路被私家車佔領,給大家出行帶來很多困難。在徵詢居民意見並得到支持後,施工隊因地制宜,對小區道路適當拓寬,打通了小區內的“生命通道”。

老舊小區換新顏 滬17萬戶居民住“新家”

圖説:老建築煥然一新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數字説話】

  舊住房綜合改造1000余萬平方米

  “完成300萬平方米(6萬戶)舊住房綜合改造”年初被列為2018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今年,申城完成1000余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受益居民17萬戶,遠超原定目標任務。

老舊小區換新顏 滬17萬戶居民住“新家”

圖説:改造後每戶都有了獨立廚衛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里弄房屋修繕改造100余萬平方米

  聚焦並解決衛生設施短缺問題,是今年舊房改造的一大亮點。

  推進實施各類里弄房屋修繕改造100余萬平方米,同時持續推進春陽裏歷史風貌保護街坊內部整體改造試點、承興裏內部整體改造試點、金城裏內部整體改造試點等。

  對確實無條件實施每戶獨用衛生設施改造的,鼓勵、引導其他因地制宜解決或緩解如廁難等居住問題的方法途徑,全年實施馬桶增設更新改造4800余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