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盤活産業用地發力“工廠登高” 針對三大先導産業三年將拿出八百萬平方米載體空間
工業領域常見的“大平層”廠房,如今開始“登高”。在上海閔行、嘉定、臨港等區域,動輒六七層甚至更高的樓宇內,企業既能機聲隆隆地生産,又能實現研發設計、辦公等需求。這股集約高效利用空間、推動生産垂直向上的産業新浪潮,名叫“工業上樓”。這是記者從近期由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與第一太平戴維斯聯合主辦的上海産業升級論壇上獲得的信息。
據了解,“工業上樓”興起于深圳。這一新業態近年來也已出現在上海,如臨港生命藍灣以及金地威新在莘莊、馬橋、嘉定外岡等園區的部分樓宇,一樓通常會放置一些對地面承重要求較高的大型設備,二樓以上則更多是為入駐企業提供輕型生産、研發、辦公交流和綜合配套等多功能空間。金地威新産業研究院助理院長高曉偉透露,目前在金地威新的園區中,“上樓”最積極的産業包括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檢驗檢測,以及較輕型的智慧製造,多屬於“精密小輕”産業。“不過從邏輯上講,所有行業都能‘上樓’。在德國,我們看到大眾整車也‘上樓’。”
政府供地緊縮和更為嚴格的管控,是“工業上樓”的主要驅動力。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區製造業負責人繆博文介紹,比如蘇州,對低於5000萬元的新建工業項目或企業,原則上不再單獨供地。在廣州,政府每年對達産的土地進行效益評估。上海更是寸土寸金,部分開發區儲備産業用地不足,新項目引進、在地項目擴産等頻受空間載體不足困擾。在此情況下,上海不斷優化土地資源高品質利用,“按照最新的容積率相關規定,工業用地、通用類研發用地容積率分別不得低於2.0和3.0。這意味著,上海不可能再建設單層廠房。”
“工業上樓”雖是解決之道,但遠不是將工業拉上樓那般簡單,“要考慮貨櫃車怎樣開入,電梯噸位數、轎廂寬度、卸貨平臺等如何配合,以及各樓層承重和層高等,標準要比傳統工業廠房高得多。”繆博文告訴記者,深圳全至科技創新園是我國首個“工業上樓”項目,具甲級寫字樓和工業廠房雙重標準,其中23層高的全至科創大廈,層高4.2米,每平方米荷載750公斤,柱距達8.2米。大樓設置有8台智慧高速客梯、6台大型貨梯,配置大型卸貨平臺,全力確保大樓的垂直運輸能力。
英國百年老店第一太平戴維斯是全球領先的房地産顧問公司,在今年4月舉行的上海全球投促大會上,被宣佈為上海第三批共10家全球招商合作夥伴之一。今年,第一太平戴維斯將持續發力推動上海“工業上樓”,以幫助客戶在上海物色到更優質的産業空間載體,從而實現安商、穩商與新增投資。
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東介紹,上海新近重磅發佈了新版“24條”招商引資政策措施,針對三大先導産業,未來三年將拿出共計800萬平方米載體空間,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尤為給力,拿出了可實現複合功能、拎包入住的標準廠房高達500萬平方米。不同尋常的是,“24條”特別強調了生物醫藥載體空間的“低成本”。有了鐵板釘釘的500萬平方米高品質且低成本載體空間,回流的生物醫藥企業完全能在上海實現從研發、小試、中試到驗證、規模生産、總部辦公等全鏈功能。
另據透露,上海鼓勵産業用地混合利用,不斷探索“工業上樓”,並承諾通過存量盤活、城市更新、土地出讓等方式,確保每年産業用地規模不低於1萬畝。近期,上海投促“24條”的操作細則已在制定中。(解放日報記者 李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