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土地日|上海新增耕地45平方公里、林地35平方公里,農村面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6月25日報道:6月25日是第33個全國土地日,記者從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上海持續開展土地整治工作,積極推進市級土地整治項目、郊野公園和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等各類土地整治工程,探索在土地等資源緊約束條件下實現現代農業持續發展、農村面貌持續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十座郊野公園接待遊客超2800萬人次
目前,上海已實施了17個市級土地整治項目,不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積和品質、改善了鄉村風貌和生態環境,更嘗試跨界融合,探索藝術、體育、自然教育等一系列“土地整治+”創新實踐,不斷拓展土地整治內涵和外延,成為發掘鄉村價值,促進城鄉互動、城鄉等值化發展的重要抓手。
上海以土地整治為路徑建設10個郊野公園,聚焦全市生態功能重要節點打造46平方公里的生態野趣開敞空間,接待遊客超2800萬人次,成為提高居民幸福感、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保障。
新增耕地45平方公里,新增林地35平方公里
在國土空間規劃指引下,上海以郊野單元規劃為平臺,全面推動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同時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思路,制定“以減定增,以增促減”的用地計劃聯動機制,積極尋求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轉型路徑。
目前,全市已完成規劃開發邊界外低效建設用地拆除復墾總規模累計101平方公里,其中,新增耕地45平方公里,新增林地35平方公里。充分保障了城鄉發展需求,約48%用於市政民生項目,約29%用於六類經營性項目,約23%用於産業項目。
打造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上海樣板”
上海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不同於傳統意義上單純以新增耕地為目的的土地整理復墾項目,而是立足於自身發展特點和多年土地整治的實踐經驗,打造符合上海實際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上海經驗”“上海樣板”。
松林樓房養豬場項目就是現代化、集約化和生態化的典型代表。一方面,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騰挪設施農用地指標102畝,建設4層樓式商品豬育肥舍,實現年出欄12萬頭,解決全區産能目標,而傳統平房養豬要達到這個出欄量則需要640畝。另一方面,在周邊同步配置設施菜田,將豬場的糞尿“變廢為寶”,構建“豬—沼—蔬”循環生態模式,利用沼氣可發電解決豬場職工生活用電需求,還可以提純天然氣並管使用,沼液和幹糞輸送到農田及蔬菜基地用作有機肥料,為現代都市農業産業供能。
據測算,豬場滿負荷全年發電量360萬度,天然氣並管後每天可節約成本1萬元左右,年産有機肥料3000噸,近9000畝蔬菜基地的化肥使用量平均減少50%左右,每年二氧化碳可減排20000噸,真正做到成本有降低、環境低污染、資源高利用和生態循環、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構建現代都市農業産業鏈、循環鏈和空間鏈有機融合體系。
可複製可推廣模式助力超大城市鄉村價值全面提升
基於泖港鎮和廊下鎮兩個試點探索,2022年,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意見》,逐步建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機制和政策框架,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模式,由點及面、由表及裏,基本建成具有江南田園風貌特徵和超大城市特點的鄉村國土空間新格局。
一方面,研究完善政策機制,搭建高效實施平臺。另一方面,穩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聯動一江一河、兩翼齊飛、五大新城、南北轉型、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等戰略空間,按照全域規劃、整體設計和綜合實施的路徑持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