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皮影

2017-05-16 17:19:2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華州皮影是中國出現最早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起源於漢代,成熟于唐宋時期,在清末民初發展到鼎盛時期,是陜西東路皮影之代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流傳甚廣。

  中國很多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到過先導作用。從十八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對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過高度的評價。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戲招待國內外賓客。

  然而,到"文革"時期,由於遭"破四舊"的噩運,使藏於民間的華州皮影家底幾乎毀失殆盡,傳藝斷代。目前著名的華州皮影藝人只有潘京樂、魏振業、魏金全、張華洲、姜建合、劉興文、劉東耀、侯新民、李平安、董進水、楊新錄、姜建剛、劉正娃等十多人。

  改革開放後,華州皮影雖然有復蘇的政治環境,而且也被國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來保護和發展,但是在當代影視音響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娛形式的衝擊下,其瀕危處境仍然未能扭轉。

  華州皮影製品以上等牛皮為原料,經刮、磨、刻、染、熨、綴等20餘道工序手工精工細作而成。皮影戲中人物、景物的造型與製作,採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的綜合處理。其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息濃厚,既具有藝術欣賞性又有收藏價值,所以國內外很多博物館、收藏家、藝術工作者和皮影愛好者都藏有中國華州皮影。在國際交往中,也常有國人以中國華州皮影作為上等禮品贈與國際友人。

  古老的華夏文化這裡傳承……

  皮影藝術大師潘京樂:陜西雨田社藝術顧問

  年近八旬的潘京樂是華州皮影戲目前的領軍人物,也是最年長的仍有能力演出的表演大師,有皮影戲"活化石"之稱。潘老15歲開始開始學皮影戲,5個月後登臺演出就一炮走紅,有"五月紅"的美譽。潘老最擅長的是細膩悠長的"碗碗腔",這種嗓音中略帶著哭聲的唱腔,跌宕起伏,感人至深。他將200多個全本戲記得滾瓜爛熟,隨便哪一齣都能隨時隨地唱出來;他可以一天連著唱上六七個小時,而且連著唱四五天都不用休息。

  60多年來,潘老不但唱遍了渭河南北,還把皮影戲唱到了北京、上海、台灣、香港等地,甚至唱到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

  潘老現在已經很少登臺演出,在陜西雨田社主要致力於皮影戲的搶救和發展工作:培養皮影新人,指導皮影的表演和雕刻,保存皮影戲的聲像資料。

  潘老最大的心願,就是古老的華州皮影文化不會從自己的手上失傳。

  皮影雕刻藝術大師張華州:陜西雨田社雕刻藝術導師

  張華洲又名張華驥,1970年生,係中國民間藝術協會會員,陜西民間美術協會會員,民間工藝美術師。

  他自幼年受家庭影響,對繪畫,皮影産生了濃厚興趣。後師從皮影藝術大師汪天穩、劉步端、李佔文、郝炳黎、虞哲光、江玉祥等人。他認真學習傳統的雕刻技法,勇於創新,博採眾長,對藝術精益求精,經過多年的艱苦磨練,不斷探索,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在牛皮上以刀代筆,結合中國繪畫的線描形式,充分發揮雕刻工具的性能,嫺熟的推皮運刀,旋轉自如,所刻的雪花、萬字等圖案縝密精細,以密集的鑿孔與豁朗遵勁、流暢而富有彈性的鏤線相襯互映,疏密有致,精細雕刻紋式結合強烈明快的色塊在反復對比中變化統一,構成優美的節律韻感。他完成的作品,繁而不冗、簡而不空;色彩沉著渾厚,麗而不艷,行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被譽為新一代陜西東路皮影雕刻大師。

  他曾應德國傀儡戲工作者協會邀請赴德國,在德累斯頓、柏林、呂貝克、慕尼黑、漢堡、布萊梅、法蘭克福等十多個城市現場獻藝,作品被德、英、法、美、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國博物館收藏。他已輯入《中國當代藝術屆名人錄》、《中國民間藝術名人錄》。

  皮影戲表演大師姜建合:陜西雨田社表演藝術導師

  1968年出生於陜西皮影之鄉。1981年跟隨陜西東府著名老藝人,原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碗碗腔教練李俊民學藝,其天資聰穎、刻苦勤學,在傳統演唱上,大膽創新形成音韻悠雅,字正腔圓,激情奔放的演唱特點,演出期間得到著名老藝人,張智勇、郝炳黎等人的教誨。現為渭南市政協委員,渭南市皮影協會副主席,華縣皮影協會副會長,陜西雨田社皮影演出團團長。

  多年來曾為加拿大、法國、美國、敘利亞、瑞士、日本、泰國、德國等友人演出多次。

  接受中央電視臺《鄉約》欄目專場採訪---《最後的華縣皮影》。

  2005年8月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第76界大會常任理事會專場演出,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好評。

  已輯入《世界名人錄》、《陜西東府名人錄》。

  皮影藝術大師魏金全: 陜西雨田社表演藝術導師

  1964年8月15日生,深受皮影世家藝術熏陶、酷愛皮影藝術,跟隨父親著名皮影藝術家魏振業學習演出,並從師兄長皮影雕刻業術藝術魏智全學習全套雕刻工藝,至今從事皮影演出雕刻收藏20餘年。

  接受了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陜西電視臺、浙江電視臺、台灣童顏製作公司、西安電影製片廠等單位的系列專程採訪,參與製作了《華縣皮影一家人》、《皮影人家》、《名關、名山、名戲》等皮影戲專題片。並應邀赴德國、法國進行演出、展覽並雕刻,轟動海外,世界數十余家媒體作了報道。他雕刻的皮影藝術品多次銷往台灣、香港、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深受好評,通過藝術交流增強了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陜西雨田社

  陜西雨田社是傳承和發展華州皮影的專業性公司,在以潘京樂、張華州、姜建合、魏金全為首的十多位皮影大師的大力協助下,致力於搶救和開發華州皮影文化:組織華州皮影藝人赴國內外演出,進行皮影戲音像資料的搶救性整理,培養華州皮影表演和雕刻新人,開發以皮影戲為主題的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高級禮品,開發和銷售皮影戲曲光碟,建立華州皮影博物館。

  華州皮影的特點

  華州皮影戲的特點是一齣戲的演出由5人完成,不同於其他皮影戲演出需要7-8人。在演出中,由1個前聲唱完所有的劇情,1個簽手用皮影表演劇中所有人物的動作,3個樂師演奏所有的音樂,從而達到"一口訴説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舞臺藝術效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