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古絲路起點上的新征程

2018-01-08 11:18:14|來源:人民網|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西元前138年,張騫在漢長安城內未央宮前殿,從漢武帝手中接過專使符節,踏上漫漫西行路。從此,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錨定古長安。

  東長安,西羅馬。身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盛王朝的都城,也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遺跡最豐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遺址,如今位於陜西西安的漢長安城遺址是中華民族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歷史文化遺産。2014年8月,人民網“一帶一路”報道組曾走訪此地,同年,作為絲綢之路的歷史起始點,這裡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談到保護工作,漢長安城大遺址保護特區管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這個地方輝煌了800年,沉寂了1000多年,我們的前輩用幾十年的時間才研究了個大概,要是最終毀在了我們手裏,那將是不可原諒的罪過”。

  特區形式保護大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總體保護範圍75.02平方公里,核心區36平方公里。總面積4.8平方公里的未央宮是西漢王朝的皇宮,西元前200年由蕭何主持修建。雖歷經2000多年滄桑風雨,得益於後世沒有一個朝代在城址上進行疊壓建設,這裡仍完整地保留了當時的建築格局,而這一格局對於古代東方的城市營造産生深遠影響。正是這座城,孕育出了博大精深、傳承至今的“漢文化”“漢人”“漢族”等中華標誌文化,漫步其間,歷史縱深感油然而生。

  漢長安城遺址區位於西安北部城市中心區,面積龐大,大遺址保護和當地區域發展産生不可避免的矛盾。面對日益嚴峻的保護問題,2012年8月,“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管委會”掛牌成立,標誌著中國首個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正式啟動。

  未央宮遺址區域曾有9個村落,1.5萬常住人口。群眾生活與遺址保護互相影響,所以,遺址保護第一步就是要把區內群眾搬遷出去。群眾難離故土,特區為村民拍照,為村子錄影,刻成光碟送予村民,將被拆遷9個村的村史編成《漢宮九村寨》,給村莊留下歷史的記憶。同時,特區通過建設安置樓、培訓群眾就業等幫助他們開始新生活。在遺址區文物保護方面,特區採取原狀保護、地面礫石標識展示等方式,恢復了未央宮區域內“兩橫一縱”的漢代道路格局。

  隨著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的成立,有專家表示,漢長安城處於西安市區之內,其整體保護的形式在中國文物保護領域是首例,它正切實改變著眾多文物保護區的現行考核體制,這在城市化浪潮下的中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文化戰略意義。

  對“特區”來説,也希望能夠以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為主要目的,通過深層次利用,形成一個集文化觀光旅遊區、城市生態體系規劃區、民風民俗建築特色區為一體的有歷史特色的新區域,計劃到2020年12月前完成漢長安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使其成為彰顯華夏文明歷史文化的重要基地。

  凸顯漢韻古風創新展示方式

  大遺址規模大、文化現象的代表性大,綜合體現了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但也由於地表裸露,常年受風雨影響,被群眾生産生活損壞,其保護之難成為世界性難題。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説,每一個大遺址都是不可複製的,都是獨特的,沒有一個特別成功的典範能供大家複製。

  在如今的漢長安城遺址裏,未央宮原來的宮院道路被鐵網塊蓋著;當年的宮殿院落被石磚圍成長方形空間;種植的植物都是經過考證在漢代常見的物種,為的就是保證遺址的原汁原味。為了避讓遺址區,西安市原本方方正正的二環路也在西北角處拐了一個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工作隊隊長劉振東表示,未央宮保護了遺址,並且有一定的滄桑感,但是可看的東西比較少,或者説是我們展示的手段太少,讓遊客看不懂、覺得沒意思。

  陜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在談到漢長安城遺址時也認為應該在保護展示方式上創新,更多地引入高科技,來解決最小干預和文化展示的問題,比如使用二維碼、3D去做。看上去是一無所有,但當把二維碼一掃,手機、電腦上展現出來的就是立體的歷史畫面;晚上,在未央宮前殿用鐳射等不影響遺址的方式,來複製當年的盛況,把裏面的文化做好,讓它成為一個以漢文化為主體的文化聚集區。

  如今,除了正在日益煥發出活力的未央宮外,整個漢長安城遺址區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通過對道路系統、遺址本體、城郭等重點項目的保護展示,不久的將來遊客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漢長安城遺址的整體格局和歷史風貌。

  漢長安城遺址之美,是歷史之美、民族之美,在這片土地上,可以處處感受到漢文化的胸懷博大。絲綢之路從這裡起步,綿延7000多公里將沿途各國緊密相連;今天,隨著絲綢之路的再次繁榮,這條友誼之路、交流之路也必將再次架起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最具象徵性的合作橋梁。(李志強、馬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