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大學對陣中山大學  辯論粵港大灣區交通發展該走向何方
2018-07-14 22:06:4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娜):7月14日,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辦的西鹹新區杯·第二屆新型城鎮化國際名校辯論邀請賽已進入復賽環節。下午14:00,愛丁堡大學(正方)對陣中山大學(反方),雙方圍繞“粵港大灣區的交通發展應不應該複製東京都市圈發展模式”的辯題展開論戰。

  愛丁堡大學對陣中山大學  辯論粵港大灣區交通發展該走向何方

  正方辯手作申論(攝影 羅赟鵬)

  正方首先亮明觀點,認為要討論粵港大灣區是否應該“複製”東京交通模式,應該先明確“複製”在本次話題辯論中的含義。在正方看來,"複製"不是完全照搬,是學習東京都市圈交通發展的理念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愛丁堡大學的辯手們從中國國情入手,舉例説明這一觀點。例如,粵港大灣區的快速發展將不可避免的迎來大量人口遷入,所以粵港大灣區交通方式需要改革。而東京的交通模式以軌道交通為主,軌道交通的良好規劃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如果中國"複製"這種交通模式,將有利於未來新型城鎮化建設。

  愛丁堡大學對陣中山大學  辯論粵港大灣區交通發展該走向何方

  反方辯手用圖像分佈資料作為論據(攝影 羅赟鵬)

  反方持有相反觀點,他們認為中國的交通規劃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引入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所以即使現在繼續採用這樣的模式也不是簡單“複製”東京的模式理念。東京軌道交通狀況最大特點是呈“網狀”分散模式,其軌道佈局特點是以東京為核心向四週呈發散狀。但從粵港大灣區的區域地理位置來看,並不適用東京“網狀”分佈的交通模式,更適用“樹狀”分佈的交通模式。結合實情,若"複製"以軌道交通為主的“東京圈”交通模式,斥資大興軌道交通,將會造成巨大的公路浪費。所以粵港大灣區的發展應單獨制定一項符合實際的交通模式,而不是模倣東京都市圈的軌道交通模式。

  愛丁堡大學對陣中山大學  辯論粵港大灣區交通發展該走向何方

  評委老師認真傾聽辯手觀點(攝影 羅赟鵬)

  最終正方愛丁堡大學辯論隊以更犀利的辯論切入角度獲得評委青睞,險勝反方中山大學辯論隊奪得復賽勝利,反方一辯羅淑敏獲得本場“最佳辯手”稱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