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切實做好分區分級防控恢復生産生活正常秩序的實施意見
2020-02-24 17:05:1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為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我省近期疫情防控工作實際,現就進一步做好分區分級防控、恢復生産生活正常秩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恢復正常交通秩序。全面撤銷省際省內高速公路出入口、國省幹線、農村公路設置的檢疫站點,恢復封閉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和阻斷的國省幹線公路及農村公路,取消不合理的車輛和人員勸返措施,確保全省公路路網暢通,中風險地區和高風險地區確需設置公路檢疫站點的必須報請省人民政府同意。全面有序恢復省內各類交通運輸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含城市公交、巡遊計程車、網約計程車)運營,運輸站場及交通工具嚴格按照《客運站場及交通運輸工具衛生防護指南》落實通風、消毒等防疫措施,按規定控制客座率。繼續在省際交通入口(含兩站一場),對來陜返陜人員查驗健康二維碼,開展個性化健康服務。

  二、解除村組、小區封閉。除14天內有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村組、小區外,一律取消封閉。村委會、居委會指定專人負責轄區內所有人員健康管理,對來陜返陜人員進行健康二維碼查驗、跟蹤管理。發現有發熱等症狀者安排專人專車立即送至就近發熱門診排查;繼續落實電梯、樓道等公共區域通風、消毒等防疫措施。

  三、推動企業復工復産。根據疫情防控實際,合理安排復工復産。低風險地區全面復工復産,儘快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積極主動工作,創造條件儘快全面復工復産。不得對企業復工復産設置條件,不得採取審批、備案等方式,延緩開工時間。復工企業要設立臨時隔離場所,保持工作場所通風換氣,做好工作和生活場所清潔消毒,實行分區作業、倒班制和分散就餐,減少員工聚集,做好員工個人防護,指派專人負責進出人員登記管理,在單位或廠區入口處檢測體溫(含健康二維碼查驗),體溫正常後方可進入。一旦發現可疑症狀員工,立即就地隔離並報告當地疾控部門,按照相關規範要求安排員工就近就醫,並將異常人員健康二維碼及時推送所在社區。

  四、恢復市場經營。全面恢復商場、超市、酒店、賓館、餐飲等市場經營活動。所有場所要定時做好通風、消毒,設立臨時隔離區域,開展員工個人防護培訓和健康監測,實行人員分流和分散就餐。各類酒店、賓館建立住宿人員健康二維碼查驗制度。發現異常人員就地隔離,及時送至就近發熱門診排查, 並將異常人員健康二維碼及時推送所在社區。

  五、提供便民公共服務。低風險地區除國家統一要求外, 要全面開放各類公共服務機構和場所;中風險地區要有序組織開放。鼓勵市場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網上辦理各項業務,推行各類證照免費寄遞、自助查詢、網絡配送等便利化服務。有序開放社會公共服務窗口,實行預約限流措施,防止人員聚集。

  六、做好醫療衛生服務。各級疾控機構要積極、主動、有效做好轄區內疫情防控的技術指導工作。落實各級醫療機構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拒治。進一步加強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管理,保持警惕、規範流程,及早識別可疑病例,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正常業務,推行網上預約診療服務,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七、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各市、縣(區)、街鎮、村組(社區)要發揮組織優勢,嚴格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實行網格化管理,督促轄區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市場主體落實落細防控措施, 築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防線。各單位在做好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必須服從屬地管理,形成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工作格局。

  八、強化重點行業、重點場所防控責任。堅持“管行業、管防控,管生産、管防控”,全面落實各行各業疫情防控監管責任。落實各單位、各部門、各市場主體健康管理主體責任,對於人流量大、人群密集的地鐵、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文化旅遊等場所,以及空間相對密閉的公安、司法羈押場所、地下礦井、生産車間等,定時落實通風、消毒和體溫監測等防控措施。各類企事業單位要實行分散就餐,減少會議、活動次數,控制會議、活動規模,提倡召開視頻會議和網上辦公。

  九、強化個人健康管理責任。加強健康教育,增強公民個人健康責任意識,落實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不聚集等個人防護措施。如出現發熱、幹咳、乏力、腹瀉等症狀,第一時間到就近發熱門診排查,不得隨意走動流動,及時向所在村(組)、社區、單位報告;如隱瞞病情,造成疫情擴散的,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適時調整防控措施。

  陜西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2月23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