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馮妍):在這場全民參與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無數陜西統一戰線的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上,用努力與堅持詮釋著醫者仁心,也用實際行動傳遞著他們的心聲:“沒有不可逾越的冬天,努力,只為迎接美好的春天!”
“我來了,這支護理隊就有了主心骨”
“我會用南丁格爾的精神要求我們每一個隊員,做好自我防護,護理好每一位病人,我也會對我帶出去的每一位戰友負責,保證好他們的安全。”2月8日下午,陜西農工黨黨員、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護師、護理部主任、陜西省首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楊惠雲帶領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第三批馳援武漢的隊伍出征時,她這樣告訴自己。
楊惠雲(左一)與同事在工作現場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時我們來的時間很倉促,到達武漢後,第二天一早就開始開會、培訓,2月9日晚上接了班,等於是到達武漢不到24個小時,我們就接管了一個病區。”楊惠雲説。楊惠雲所帶的這支隊伍接管的是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區10樓西病區,剛來時這裡是重症、危重症病區,病區患者病情均較為嚴重。“因為呼吸科的護士少,在護理技術方面還有個適應的過程。而且這裡也是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我們得做好防護,護目鏡經常是霧氣濛濛的,帶著手套和腳套,工作起來不是很方便,24小時6班倒,但就算這樣,我們每個人都在堅持著。”楊惠雲説。
楊惠雲所帶的這支隊伍共有130人,其中護士有100人,護理著50多個病人。楊惠雲説:“我們這些護理人員不僅要護理病人,還要完成物資協調、環境消毒、藥品管理等工作。我們中年齡最小的24歲,‘90後’也不少,作為護理部的管理人員,將他們帶出來,我就得對他們負起責任。現在不少病人病情有所好轉,我們也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從心理上給他們更多關心與照顧。我們會為徹底戰勝疫情繼續努力。”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來武漢”
“看到群裏需要支援武漢的時候,我悄悄報了名,沒有和家裏人商量。當他們從新聞裏得知我要馳援武漢時,沒有責怪我,有的只是對我的支持和對安全的擔憂。”隨陜西第二批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的陜西農工黨黨員、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史紅陽説。她表示,以馳援武漢的方式與武漢這座城市初相見,出乎意料,卻也在這“非常時刻”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度。
馳援武漢的醫生史紅陽(右)和她的同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到武漢後上的第一個班,我們下午兩點多去了醫院,我們在協和西院,也是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治的定點醫院。在積極做好進病區的防護準備後,開始進入病區,在穿著隔離衣和防護服的情況下,我們連走路都不能大步走,總是怕鞋套腳套掉了。別人説話也很難聽清楚,必須大聲説,或者近距離説,總之感覺很難完成平時很容易進行的動作。我們真的是不敢吃不敢喝,害怕浪費一套防護服。”史紅陽説。
“武漢的醫生都很辛苦,一直在工作,感覺他們一直在醫院待著,就算不在醫院,也只能待在酒店,不能回家。我們在詢問病人病史的時候,病人也會問我們來自哪,當得知我是陜西支援湖北的醫生時,不少病人向我表達了感謝。我的護目鏡很快就起霧了,也可能還有我的汗水和淚水吧,我很難分得清楚。”史紅陽説。
史紅陽説:“半夜下班的路上,武漢很安靜,像是睡著了一樣。這是我人生40多年來第一次來武漢,我們在酒店裏,只能從房間的窗戶看看武漢的街道,一片寂靜。從前在網上看到武漢大學的櫻花很美,我真希望疫情儘快結束,然後找機會專程來武漢大學看櫻花。我是2020年2月2日隨隊伍馳援武漢的,這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日子,希望武漢可以儘快恢復以前的元氣,也祝願武漢人民能夠儘快恢復以往的正常生活。”
“不能上前線,就守護好後方”
“從醫這麼多年,我參加過多次醫療隊和救災活動,每次都是在第一時間報名。這次我也主動申請上前線,馳援武漢,但是院裏領導考慮説我年紀偏大了些,去一線勞動量太大,怕我身體吃不消,沒通過我的申請。既然如此,那我就守好後方。我們的精兵強將在支援武漢,我們在這裡嚴防死守,保護好這裡的孕産婦。”陜西省政協委員、民盟陜西省婦委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李暉説道。
李暉在NICU為新生兒查體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從大年三十值完班以後,就一直在門診工作,這裡是具有風險之地,要進行篩查。所以我和另一個同事就肩負起了門診的工作,由我們兩個把好第一道關,讓年輕些的醫護繼續在病房裏頭工作,那裏更好應對些。”李暉説。
“受疫情影響,去醫院看門診的人少了很多,每天大概就10來個人,大多是來看感冒發燒,但同時有不少病人有焦慮情緒,擔心感染。所以在門診篩查的同時,還要對一些看診病人進行心理疏導。我越來越感覺到,面對這場疫情,除了做好人力和物資上的援助外,心理疏導也是同樣不可缺少的。”李暉説。
堅守門診的同時,李暉還聯合其所在的西安醫學會創傷應激心理援助分會的成員,發起公益專家直播講座活動,通過線上講座與互動疏導,在疫情期間為有需要的家庭進行心理援助。李暉説:“我們召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幾個心理學、醫學專家,每天早晨9點到11點進行在線講座,針對不同家庭的問題進行解答,幫助不少家庭進行了心理疏導,讓他們保持更好的心態科學進行疫情防控。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走出焦慮等不良情緒,我們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