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數據助力提升城市服務品質
2020-03-13 09:26:38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西安市聚焦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通過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科技手段,加速大數據在交通、城管、醫療、應急等領域的智慧化運用,著力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政務服務改革和社會治理創新,城市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著眼數字化轉型

  強化頂層設計

  3月12日13時,在西安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住建業務辦理窗口,記者看到櫃檯上放著一摞建築業資質證書。“現在,我們已經實現百分之百網上辦證。網上辦證覆蓋了從立項、土地、規劃、施工到竣工驗收的全流程。證書辦理好後,企業可以選擇自取或者郵寄,讓企業少跑路甚至不跑路。”西安市住建局行政審批處四級調研員劉斌説。

  在西安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還擺放著自助服務終端。工作人員介紹,現在群眾註冊企業,可以在自助服務終端上實現全程辦理和列印營業執照,也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提交資料進行辦理,辦理好後,可以到就近的自助服務終端或者相關銀行列印營業執照。

  圍繞服務民生,加快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西安市研究制定了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項目建設方案,搭建完成“133N”體系政府數字化轉型架構,即1個政務雲平臺、3大支撐體系、3大保障體系和N個應用系統,完成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建設,部署公眾門戶應用、事項管理應用、審批應用等模組。“i西安”政務服務APP上線使用,利用大數據技術,結合全市數據共享成果,實現了全市百餘項政務服務一鍵辦理。

  聚焦智慧西安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3月12日上午,在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盯著大螢幕,查看各項實時環保指標。“臨潼區,工地施工造成揚塵。”有網格員報告,並附上工地現場圖片。隨後不久,網格員又報告:“施工單位已採取措施。”附上的現場圖片顯示,工地現場已做了防護,開啟霧炮機進行濕法作業。

  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主任陳驪軒介紹,西安市斥資3.31億元打造了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智慧環保項目,解決了空氣指標異常自動報警、水環境污染精準溯源、污染案件全方位閉環管理等問題。“我們看到哪報警了,就會安排網格員去現場查看,找出原因,予以解決。”

  西安市轉變思路、主動作為,開拓性運用新思想、新技術,不斷推進“數字化城管”、教育管理大數據、醫保信息化等平臺建設和升級改造,為城市智慧化發展夯實了信息化基礎。

  為給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制度保障,西安市制定了《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任務分解表》,草擬了《西安市新型智慧城市重大項目監督聽證制度》《西安市智慧社區建設評價指標》,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出臺標準規範 加快智慧社區建設

  在西安市紅專南路社區長慶坊小區,居民可通過“刷臉”、刷卡和二維碼三種方式進入小區院子和住宅樓。“不是本小區的居民,只要進入院子,門衛值班室內的警報裝置立刻就會亮起。本小區居民出入時,大門會自動開關。尤其是遇到下雨天撐傘,或雙手拎東西回家時,從小區大門到單元門,所有的門都自動開闔,人們不用掏鑰匙也不用操作手機。”西安智慧社區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軍告訴記者。

  3月12日,記者在長慶坊小區看到,不僅是門禁設施,消防、燃氣、煙感設備、監控探頭等也全部接入智慧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系統,各種感測器通過物聯網進行實時自檢。

  西安市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社區發展新模式。

  近日,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市民政局聯合製定的《西安市智慧社區建設評定標準(2020)》發佈,形成了覆蓋基礎設施、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社區治理、小區管理服務、便民服務和創新應用等6個領域、73個具體評價指標的智慧社區綜合評定標準體系,標誌著西安的智慧社區建設進入“標準化時代”。

  強化平臺建設 著力打造溫情熱線

  “您好,請問有什麼問題需要反映……機動車亂停放影響了出行?好的,請您把詳細地址告訴我,我們會儘快反映給相關部門處理……”3月12日13時,西安移動12345市民服務熱線運營中心,話務員張樣樣一邊接聽電話,一邊在電腦上認真地記錄。

  “我們通過語音、網站、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種途徑接受市民反映問題,然後按責轉辦,要求有關部門限時辦結,我們還要進行回訪和分析研判。”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12345市民熱線管理辦公室主任郭銳告訴記者。

  12345熱線充分發揮了民生“晴雨錶”的重要作用,有效幫助群眾解決了大量用水用電、供暖保障、交通出行、求學就醫、證照辦理、噪聲擾民等實際困難。

  西安市以12345市民熱線為依託,整合全市19條非緊急政府服務熱線,實行7×24小時運行機制,全天候提供熱線服務,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同時,梳理整合群眾集中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依託後臺大數據平臺進行分析、建模、可視化展示,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準確掌握市民群眾服務需求、研判重點民生領域問題、預測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及時形成高品質專題報告,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