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綠色祭掃和生態安葬漸成潮流
2020-04-03 09:17:15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李佳藝

陜西:綠色祭掃和生態安葬漸成潮流

  西安鳳棲山人文紀念園工作人員手捧鮮花,拿著祈福絲帶、追思卡等祭掃用品代客祭掃。 記者 喜順攝

  清明節到來之際,記者發現,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綠色祭掃寄託哀思。同時,簡約而莊重的生態安葬也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厚養禮葬

  為子孫後代留出資源

  3月31日起,陜西唐昭陵墓園就組織公司員工為清明節代祭活動做準備。唐昭陵墓園是一座園林式骨灰墓園,囊括生態節地葬、花壇葬、樹葬、格位葬、壁葬、可降解深度花葬等多種骨灰安葬形式。今年清明節,該墓園按照民政部門暫停所有聚集性祭祀活動通知要求,關閉墓園所有進園祭掃通道,祭祀活動採用“免費雲祭祀+有償實地代客祭掃+園區清明代祭”方式進行。

  為宣傳文明祭掃理念,我省近年來積極倡導群眾“簡約祭掃”,在清明祭掃中不燒紙、不放炮。 “考慮到疫情因素,今年暫停所有聚集性祭祀活動,倡導簡約環保的追思形式。在開通微信公眾號報名前,我們曾擔憂這種形式不被大家所接受,但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群眾普遍理性地接受了代祭模式。”陜西唐昭陵墓園總經理程小玲説。

  截至3月31日,陜西唐昭陵墓園已經接受了1000余份委託,代替300多戶家庭完成了祭掃,並根據家屬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

  “趙軍先生,我代表您的兒子趙小衛來看您了,今年情況特殊,您的兒子想説……”在陜西唐昭陵墓園,一名工作人員在墓碑前獻花、擦拭,另一名工作人員則用手機全程拍攝,西安市民趙小衛通過自己的手機目睹了整個祭掃過程。“非常感謝工作人員,謝謝你們替我完成對父親陵墓的祭掃。”據介紹,該墓園還滿足了週年祭掃、百日祭掃及信奉基督教家屬要求的基督教禮儀祭掃等,就連老人生前喜歡吃蘋果、喜歡喝酒的要求,只要家屬提出來,墓園都會儘量滿足。

  近年來,我省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引進節地安葬模式,引導市民逐步接受新型生態殯葬觀念。綠樹成蔭,鮮花綻放,在陽光的沐浴下,陜西唐昭陵墓園整個園區溫暖明亮,形式簡約的安葬將節地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生態安葬

  逝者與綠水青山常伴

  “讓逝者與綠水青山常伴。”伴隨著肅穆的音樂,禮儀師將可降解骨灰罐緩緩放入花壇,鋪上花瓣。隨後,大家將一朵朵鮮花敬獻于葬區草坪之上……3月27日,銅川市殯葬管理處在北市區大同溝公益性公墓區舉行節地生態安葬活動。默哀、安葬、獻花……在禮儀師整齊劃一的動作中,綠色節地生態葬踐行者家屬見證了安葬的全過程。

  “生態安葬全程不焚香、不燒紙。”工作人員黃榮説,將逝者骨灰放置在環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內,深埋于松柏樹下,骨灰罐自行降解後,讓逝者回歸自然。逝者家屬何斌是一名退休教師,他説:“生態安葬方式既簡單又莊重,用這種方式送親人最後一程,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也讓我們感到心靈的慰藉,希望更多人能接受生態安葬。”

  “從2018年開始,銅川市每年免費提供可利用的生態葬墓穴100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一環保安葬理念。”銅川市殯葬管理處主任程達勇説。

  花壇葬作為目前墓園綠色安葬的一種形式,旨在讓故人在鮮花和綠樹的環抱中安息,讓思念在花香鳥語中傳遞,讓生命在綠色生態中延續,實現人與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節地生態葬在推行過程中一直是點讚容易踐行難,為此各地紛紛推出“免費安葬”,鼓勵廣大市民廣泛參與。陜西唐昭陵墓園正在籌建公益性的生態節地葬,計劃建設5000個墓穴,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五保戶、低保戶、孤寡老人等人員,預計2020年9月可投入使用。

  業內觀點

  祭掃方式將逐步改變

  4月1日夜間,記者隨機走訪了西安幾條大街,一些十字路口的地面上,隨處可見焚燒後的紙灰。“每年清明節、中元節晚上下班,單位門口的空地就感覺像‘墳頭’一樣。”一家企業職員趙梅説,這種現象讓她覺得有些受不了。“從我個人的角度,我希望大家都能夠文明祭掃,不要在大街上去焚燒那麼多紙錢。”她説,以前她勸過一些長輩們,但他們卻認為,燒紙錢是祭祀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這是我們的傳統習俗,幾輩人一直都這麼做,不可能説不燒就不燒了。”4月1日,69歲的西安市民馬長山對記者説,腿腳不便後,這幾年已經不回老家燒紙錢了,已經習慣了在十字路口燒紙錢 ,如果突然説禁止燒了,不知道能不能適應。他認為,習慣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墓園出臺禁燃禁燒的舉措。“他們主要是從安全、環保、文明三個方面考慮的。”西安閻良漢皇樹葬墓園沈文説,“現在的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新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安葬方式和祭掃方式會有一個新的變化。

  遙祭親人

  我們更需要文明祭祀

  面對今年的疫情,我省各墓園借助新型媒介,積極推廣代客祭祀、網絡祭祀等新型祭祀方式,及時上線了各種微信雲祭祀、實名制紀念堂等,讓逝者親屬通過微信驗證登錄祭掃,免費發表留言、敬獻虛擬祭品等形式遙祭親人,有效滿足了廣大群眾的清明祭掃需求。

  “過去,一塊墓地、幾串鞭炮是逝者‘入土為安’、生者‘憑吊有物’的必要,就拿我們這個墓園來説,一天就要燒掉近20噸的紙錢。可現在,文明祭掃讓我們再也不嗆眼睛了。”一位在墓園工作了20年的工作人員説,這些年,我省各墓園踐行“低碳清明、文明祭祀”的新風尚,陸續開展“紙錢換鮮花”“黃絲帶”等活動,雖然路邊仍有紙灰,但畢竟少得多了。

  為滿足各種人群的不同需求,我省各地還開辦了有償實地代客祭掃服務,標準從99元到300元不等。從3月24日西安鳳棲山人文紀念園開始,我省各墓園紛紛進行代客祭掃。3月31日10時10分,西安閻良漢皇樹葬墓園舉辦了庚子年清明節集中代祭祀活動。為了搞好這次集中代祭祀儀式,園區重新修飾了闕門、更換了觀音像水景池邊的花卉、搭建了代祭祀活動祭臺。祭祀中,安排設置了鳴禮炮、擊鼓撞鐘、敬獻花圈、整理輓聯、奉香祭拜和恭讀代祭祀祈願文等莊重的祭祀禮儀形式。祭祀活動由該墓園馮林慶總經理擔任主祭人。

  “推行生態節地安葬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省民政廳社會事務和殯葬管理處調研員張勇説。數據顯示,目前我省共有歷史形成集中安葬點2萬多個,經營性公墓75個,樹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態葬墓位佔20%。

  近年來,陜西在各類公墓內建立生態園區,加快生態安葬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擴大惠民殯葬範圍,加大生態安葬獎補力度。隨著文明祭掃宣傳不斷深入,生態安葬和生態祭掃正在逐漸成為新的潮流。對此,各墓園呼籲市民文明祭掃,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主動採取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等低碳、環保的方式緬懷故人,樹立厚養薄葬的現代理念,變注重實地實物祭掃為精神傳承為主,讓清明只見鮮花不見煙,清明更“清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