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這幾天天氣好,大家加快速度,要趕在雨前將紅薯苗子種下去……”5月13日,渭南經開區龍背街辦東風村,駐村第一書記夏一凡一邊和村民在地裏栽植紅薯苗,一邊叮囑村民加快進度。
東風村是渭南經開區唯一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村耕地主要是河灘地,佔到總耕地面積的92%以上,以小麥、玉米、果樹及蔬菜種植為主。該村後繼發展形勢仍不容樂觀,要想實現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在産業上下功夫,在集體經濟上發力。
自然條件差,産業底子弱,這些劣勢成為東風村發展産業的“攔路虎”。為了找到一條適合東風村的産業發展之路,東風村一班人多次外出考察調研,逐漸確定産業發展方向:種植蓮菜和紅薯。“首先蓮菜和紅薯對生長條件要求不高,河灘地也能生長好。另一個是河灘地水源豐富適合種植蓮菜,而距河道遠一些的岸上地是沙質土壤,比較適合紅薯。”夏一凡告訴記者。
為了摸清兩個産業的市場情況,夏一凡連續半年記錄蓮菜和紅薯的市場價格,最後得出了一份收入預計清單:40畝蓮菜,畝産4000多斤,畝收入6000元,毛收入24萬元;40畝紅薯,畝産6000多斤,可加工粉條1000斤左右,總收入30萬元。刨去成本,貧困戶戶均收入2000余元,同時還可以帶動最困難的20戶貧困戶有一份穩定的務工收益。
隨後,在經開區農綜局和龍背街辦的支持下,結合東風村實際,今年3月,村“兩委”研究,利用合作社流轉80畝土地(40畝河灘地,40畝岸上地),河灘地種蓮菜,岸上地種植紅薯,同時建設一個粉條加工廠,用於後期粉條加工。同時,在原有合作社的基礎上,重新細化和規範合作社管理制度、經營方式、貧困戶分紅模式等,並完成了商標註冊。結合村情,通過科學制定産業規劃,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主體”産業。
目前,東風村的扶貧産業已開始實施,村裏6戶6名貧困群眾通過在集體産業務工,拿到了第一筆月收入1600元。無“業”不興,無“業”不富,通過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東風村的貧困戶正通過這些扶貧産業,走在穩定脫貧奔小康的路上。(記者梁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