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拔窮根昂首闊步奔小康——渭南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2020-07-10 15:41:14來源:渭南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富平縣薛鎮薛鎮村的任炮紅每天淩晨4點就起床了,他得趕在收奶前擠好羊奶送到奶站去;剛剛賣完30畝甜瓜,蒲城縣黨睦鎮吝家村的郭亞玲又一頭扎進桃園裏;從臨渭區閻村鎮高李村易地搬遷到東城苑小區的高小軍,每晚都在攤點前忙得汗流浹背,卻打心裏高興……仲夏時節,行走在秦東大地,瓜果飄香,百業振興,久為貧困所擾的貧困群眾正在以全新面貌走上致富路。

  今年,我市幹部群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聚焦“三排查三清零”,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舉全市之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力爭讓餘下的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摘帽,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

  時下,脫貧攻堅的號角響徹秦東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催人奮進。

  上下同心聚合力盡銳出征戰果豐

  “今年我們要完成2.89萬人脫貧的年度任務,既是承諾,也是責任,更是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3月19日,在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衝刺行動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魏建鋒的話擲地有聲。

  為了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我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廣泛發動幹部群眾,見真招出實策,投入真金白銀,堅決攻克最後的深度貧困堡壘。

  今年以來,我市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三排查三清零”工作,研究破解突出問題。3月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深入各縣、鎮、村調研、暗訪20余次,其他市委常委和市級領導也紮實開展調研、檢查活動,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産業就業、駐村幫扶、易地扶貧搬遷等難點問題。同時,市級各行業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及時安排部署、常態督促檢查,推動工作落實,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內外互通的良好局面。

  為了進一步夯實責任,我市紮實推進“三督一考”工作機制。從市本級抽調正縣級、副縣級、後備幹部100余名,劃分南北兩個片區設立督導團,各縣(市、區)派駐督戰總隊,部分鎮(街)設立督戰隊,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戰”。實行“一月一督、一季一考評”制度,發現問題,現場交辦,限時整改,綜合點評,全市通報。對問題較多的縣(市、區)或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實行責任倒查,逐級追溯,並通過專項督辦、約談等手段促進責任落實。

  衣食住行有保障聚力民生暖民心

  3月初,受疫情影響,我市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在家上網課,蒲城縣蘇坊鎮北姚村的貧困學生彭雙喜卻因家裏沒有智慧手機只能到同學家蹭課。學校了解情況後,立即組織教職工捐贈閒置手機,為像彭雙喜一樣的學生提供便利。一天后,彭雙喜就收到了老師捐助的智慧手機。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輟學”,這是扶貧任務,更是教育底線。我市始終堅持落實助學幫扶政策,深化“控輟保學五項制度”,落實輟學學生勸返和送教上門服務,做到應助盡助,讓貧困孩子感受到了教育扶貧的溫暖。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實現零輟學,86個易地搬遷點規劃建設學校(幼兒園)17所,已建成11所,在建6所,預計8月底前建成投用。

  為了實現困難群眾學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醫,我市堅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群體,紮實推進各項扶貧舉措,著力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住房安全全面實現。“十三五”期間,我市共安置搬遷群眾4859戶18445人,建成集中安置社區86個,基礎設施全面配套,搬遷群眾實現高品質穩定居住。2020年,全市建檔立卡戶危房存量23戶、一般戶危房存量191戶,危房改造目前已全部竣工,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全面實現。

  基本醫療全面落實。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邊緣人口參合參保率達到100%,嚴格執行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政策,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實行“一站式”即時結算。全市30種大病患者共12770名,已救治12701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共派出簽約團隊1249個,簽約1.56萬戶2.89萬人,實現因病致貧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基礎設施大幅改善。全市1915個行政村、6個深度貧困村涉及的集中居住30戶以上的自然村、居民點全部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到100%。全市實現縣縣通高速,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車。“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投入7.6億元,改善提升了276萬農村群眾的飲水條件。對1326處工程管護運行問題完成排查整改,全市501個貧困村、190881戶建檔立卡戶全部達到安全飲水標準。所有行政村生活用電、動力電和寬頻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全市所有貧困村實現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

  産業扶貧有特色黃土開出致富花

  仲夏時節,正是黃花菜豐收的季節。大荔縣蘇村鎮的黃花菜地露出誘人的金黃,前來採摘的群眾滿臉豐收的喜悅。蘇村鎮是我省黃花菜産業大鎮,依託地理優勢,當地黨委和政府積極引導、大力扶持黃花菜産業,目前全鎮已栽植黃花菜近兩萬畝,每年産值近兩億元。

  同樣依託地理優勢,澄城縣堯頭鎮浴子河村大力發展黃桃産業。貧困戶袁智民告訴記者,近幾年,村裏的農業生産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加上獨特的地理條件,生産出來的黃桃品相好、口感佳,很受歡迎。2016年,村上倡導發展黃桃産業,袁智民試種了8畝,2017年初挂果,平均每畝收入1000多元,2018年平均每畝收入達到1萬元。通過種植黃桃,袁智民成功脫了貧,嘗到甜頭的他擴大了栽植面積,栽種了30多畝黃桃。目前,浴子河村黃桃栽植面積已經發展到2000畝,帶動全村9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産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果業、設施農業、奶山羊等特色産業發展,堅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色”産業發展方向,完善産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村村建園”模式,累計建設扶貧産業園1059個,帶動貧困戶5.9萬戶。“果園託管”模式參與託管主體14家,託管果園面積6.1萬畝。建成“村黨組織+”産業點269個,“聯合黨委+”産業基地16個,帶動7400余戶貧困戶增收脫貧,5萬多群眾增收致富。實現了全市95165戶有産業發展意願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一個穩定增收産業。

  群眾增收有門路就業扶貧拔窮根

  花期剛過,金銀花地又要除草了,這幾天李根花早早就下地幹活了,她要趕在天熱前多幹些。李根花是澄城縣莊頭鎮雷家洼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身患疾病幹不了活,兩個兒子一個在上大學,一個在外打工,家裏裏裏外外都靠她一人支撐。平時,只要做完地裏的活計,她就到村裏的金銀花産業園裏務工,剪枝、掐芽、除草、摘花,樣樣行。去年,僅在園區務工一項收入就有1萬多元。

  李根花在地裏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蒲城縣荊姚鎮板橋渡村貧困戶王煥琴也在玉女土織布社區工廠忙得熱火朝天。“工廠離家近,騎車幾分鐘就到了。平時兒子在西安打工,家裏就我一個人,早飯午飯都在廠裏吃,既方便又便宜,農忙時隨時可以請假,也不耽誤農活。”王煥琴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因為離家近、開銷少,一個月2000元左右的工資基本都能攢下。玉女土織布社區工廠位於荊姚鎮易地搬遷小區對面,為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提供了便利。目前,工廠已帶動860戶1000多人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圍繞“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全市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75萬人,組織開展技能培訓3547人,扶持創業153人,新開發公益崗位兜底安置2647人。累計建成就業扶貧基地85家,社區工廠99家,開發就業扶貧“三崗”吸納貧困勞動力12686人。實現了全市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條件且有就業意願的153828名貧困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

  放眼我市脫貧攻堅各大戰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扶貧産業茁壯成長,一張張笑臉洋溢在貧困戶臉上,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已在渭南逐步實現。如今,秦東大地,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腳步鏗鏘,正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最後的衝鋒。(記者 夏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