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名巴基斯坦“新農人”求學楊淩
2025-07-21 11:12:09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王菲

  7月17日,巴基斯坦農業“千人計劃”首批292名學員在楊淩完成3個月技術培訓,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農林職業技術大學結業。

  該“千人計劃”項目為中巴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由巴基斯坦政府選派1000名農業人才赴華學習。首批學員自4月抵陜後,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習家畜育種與基因組學、牲畜疾病防控技術、種子生産與加工技術等。陜西農林職業技術大學承擔高效灌溉系統、種子生産加工技術培訓。學員不僅深入實驗室操作滴灌設備、種子加工器械,還實地考察了陜西農業企業。

  當天的結業典禮上,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卡裏爾·哈什米、陜西省有關部門及校方負責人共同為學員頒發證書。學員代表深情回顧學習歷程。灌溉班代表賈法爾·伊克巴爾作為俾路支省農業研究官員,強調掌握高效灌溉系統設計運維的關鍵技能,對巴基斯坦水資源保護和農業增産至關重要。種子班班長穆罕默德·瓦吉德·賈韋德博士將所學比喻為“變革的種子”,引用“最好的種樹時間是20年前,其次是現在”,表示回國將立即推廣技術。家畜育種班學員哈菲茲·穆罕默德·比拉爾·阿赫塔爾收穫意外之喜——他因培訓期間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獲得師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江忠良攻讀動物遺傳育種博士學位資格。學員們紛紛表示,將把中國節水灌溉方案、現代種業技術和精細化管理模式引入巴基斯坦,讓中巴友誼之樹發新枝。

  卡裏爾·哈什米稱讚該項目是“巴中鋼鐵友誼的生動例證”,期待學員成為國家“變革的種子”。他説:“今天,你們帶回的不僅僅是證書,更是‘契約’——一份喚醒巴基斯坦土地潛能的‘契約’。” (陜西日報記者 鄭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