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淳化縣石橋鎮大槐樹村村民薛建榮,做夢也想不到,曾經遙不可及的雲端網絡竟成了他發家致富的途徑,自家果園的農産品在“大槐樹電商平臺”成了熱銷的香餑餑。
“大槐樹村以前是靠天吃飯,如今是靠網奔小康。去年5月以來,大槐樹村集體電商幫助貧困地區群眾銷售農産品1600余萬元,實現村集體收入120多萬元。”大槐樹村第一書記王劍峰興奮地告訴記者。
咸陽市從2018年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19年77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出列,再到今年6月底,累計脫貧12.2萬戶44.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9.42%降至0.63%。
消費扶貧:溫情消費助力脫貧
創新扶貧方式,是脫貧攻堅的不竭動力,咸陽市委、市政府深諳其中的道理。
乾縣梁山鎮永久村貧困群眾楊朋軍,這幾天正忙著在地裏翻西瓜,“最近雨水多,西瓜需要來回翻動一下,不然挨著地的瓜皮會發黃,影響價錢哩。”楊朋軍擦擦臉頰上的汗水,望著一個個碧綠飽滿的西瓜,胸有成竹地告訴記者:“去年剛開始西瓜不好賣,後來縣人保公司、政府單位的工會主動來我家買西瓜,一天時間我家十幾畝西瓜就賣光了,他們説今年還來我家買西瓜。今年的賺頭不小嘞!”
“以前西瓜旺季時賣不出去,這兩年政府推出消費扶貧‘大禮包’,助力脫貧攻堅。貧困群眾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永久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李輝説。
乾縣今年有240多家企事業單位投入消費扶貧,通過多種方式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蘋果、酥梨、獼猴桃、禽蛋、面油等農産品13萬噸,銷售額達3.8億元,直接帶動4600多戶貧困戶增收,間接實現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1260多人次。
看似小消費,實則大助力。
今年以來,咸陽參與消費扶貧的各類市場主體達到803個,與3.69萬戶貧困戶建立了穩定的聯結關係。特別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咸陽市有效整合復商復市、扶貧助貧、直播帶貨等內容,集中打造“共享集市”品牌,涉及瓜果、食用菌、手工藝製品等30余類産品。20多家涉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參與扶貧産品銷售,帶動2000多戶貧困群眾戶均增收600元以上。
産業扶貧:牽手共進益貧帶貧
初秋時節,朝霞剛剛染紅天邊,涇陽縣王橋鎮船頭村村民楊寶員便匆匆往鄰近的雅泰乳業奶山羊養殖基地趕去,那裏養著他的30隻羊。如今,他算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羊倌”了。
前些年,楊寶員日子過得艱難,全家就靠他在工地上打工賺錢,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重活幹不動了,掙得也越來越少。
就在那時,村裏建起了奶山羊養殖基地,縣畜牧局的幹部上門鼓勵他養殖奶山羊。“當時我家就養著兩隻羊,養雞養豬咱沒那技術,但養羊咱沒問題。可是我家就這麼大能養幾隻呀?再説這羊奶賣不出去咋辦?”楊寶員説。“涇陽是奶畜大縣,光羊奶製品企業就有4家,銷路不用發愁;羊就寄養在你們村的養殖基地,裏面有40畝牧場讓你放羊,一分錢都不用掏。”聽了這話,老楊打消了疑慮,與縣裏的羊奶製品企業——雅泰乳業達成協定,以“公司+農戶”的管理方式發展奶山羊養殖産業。
養殖基地實行統一飼喂標準、統一防疫免疫、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羊奶收購、統一奶源管理。老楊只用每天去割兩次草,操心少,還穩賺不賠。如今,奶山羊已成為他家的主要收入來源。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咸陽市893個産業扶貧市場主體與4.05萬戶貧困戶建立了穩定利益聯結關係,探索出了彬州市“三變雙五”模式、雙矮蘋果“乾縣模式”、中藥材種植“永壽模式”、石榴栽培“禮泉模式”、奶山羊養殖“雅泰模式”、電商扶貧“武功模式”等一批園區引領型、企業帶動型、基地示範型、股份合作型的益貧帶貧新模式。
多元扶貧: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8月13日,旬邑縣土橋鎮鎮頭村村民任三星站在旬邑第一季現代農業科技産業園裏,任由清風拂面,心情格外舒暢。“如今我在屋裏坐著也能把地種了,再也不用發愁莊稼地荒了。”任三星是個要強的人,可肺結核、心臟病卻拖累得他幹不了多少活。以前看著別人家過上好日子,任三星的心裏急得火燒火燎。
2017年,旬邑縣招引第一季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一季農業公司”)落戶土橋鎮。鎮頭村駐村第一書記侯朝建第一個想到了任三星。
“代耕代種?那我是不是還得給人家掏勞力錢?”任三星心裏直打鼓。由於自己身體不好,兒女還都在上學,他家的15畝地只能種些管理簡單但收入少的玉米,一年到頭除了糊口,剩不下幾個錢。
“以代耕代種的方式入股第一季農業公司,由公司經營,你自己在收取土地流轉金的基礎上還能享受公司分紅,既解決了土地閒置問題,又帶來了穩定的收益。”侯朝建的一番話打消了任三星的顧慮。
於是,去年任三星試著流轉了6畝自家耕地,入股第一季農業公司。他的妻子也進入第一季農業公司務工。“去年我家收入了1.47萬元,相比以前自己種植純收入增長1倍多。”任三星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筆細賬,“今年,我打算再請‘第一季’代耕代種6畝地,這樣的好日子讓咱越活越有滋味哩。”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咸陽市通過實施土地流轉、代耕代種、扶貧車間、回收訂單等措施,多元破解貧困難題,探索出多種增收方式,確保群眾在小康路上走得更穩更遠。(記者 張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