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2020年甘泉縣完成238戶400人兜底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6.9%下降到現在的0.62%。”9月24日,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甘泉縣委副書記、縣長左新文説。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劉君慧
近年來,甘泉縣堅持把産業扶貧作為治本之策,制定出臺《2020年農業産業建設暨脫貧攻堅扶持辦法》,兌現貧困戶補助資金2841戶3373.51萬元,非貧困戶5007.69萬元;加大貧困戶生産技能培訓,累計舉辦培訓班136場次,現場技術指導2726人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850人。截至目前,全縣有勞動能力貧困戶2603戶,自主發展農業産業1949戶,其中種植蘋果78戶、棚栽業543戶,畜牧業1150戶、林果業211戶,其它種養殖業1529戶,産業覆蓋率由2017年的76.7%提高到100%。
甘泉縣委副書記、縣長左新文介紹情況 攝影 劉君慧
同時,甘泉縣整合全縣就業平臺,連續舉辦“春風行動暨貧困勞動力就業”“移民搬遷貧困勞動力就業”等多場招聘會。全縣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415人,轉移就業2304人;建成社區工廠、扶貧基地11家,吸納貧困勞動力340人。特別是在受疫情影響,外出務工受阻的情況下,甘泉縣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將光伏扶貧收益的80%用於開發公益崗位,開發臨時性防疫、綠化管護、治安巡邏、管水護河等各類公益性崗位908個,實現了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甘泉縣堅持産業發展與穩定造血、能力開發與兜底保障相結合,建立完善長期穩定的脫貧長效機制,把解決短期脫貧與實現穩定脫貧有機結合起來,有效防止邊脫貧邊返貧現象。甘泉縣制定出臺《甘泉縣穩定脫貧成果十項長效機制》,建立各類長效機制171個,其中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25個,穩定增收的帶貧益貧機制32個,扶貧資産管理機制11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運營管護機制28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機制6個;同時強化移民搬遷群眾後續發展,採取新建産業園區、光伏扶貧、公益性特崗、勞務輸出等措施,幫助搬遷群眾穩定脫貧,352戶1089人搬遷群眾産業就業全部落實到位,實現了貧困群眾“搬得出、穩的住、能致富”。
左新文表示,甘泉縣通過強化産業就業“輸血”增收,“兩不愁三保障”民生改善提升,“三落實”精準到位,全縣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3618元提高到2019年的10885元,村村有了集體經濟,戶戶有了收入來源。(文 陳宏江 張雅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