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長
2020-11-17 09:23:17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11月13日,記者從陜西省氣象局獲悉:今年,陜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利用氣象衛星可見光、植被覆蓋度、植被固碳、土壤保持等數據及多元衛星遙感與地面站點監測數據,形成了陜西黃河流域監測專題報告。報告顯示:2000—2019年的近20年間,陜西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長,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總體向好、局部良性循環。

  陜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何慧娟介紹,利用衛星夜光監測分析得出:2000—2019年陜西黃河流域燈光總強度及陜西生産總值都呈明顯上升趨勢。2019年燈光強度是2000年的5倍,陜西生産總值從2000年的1804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25793億元,表明近20年來陜西黃河流域城市化發展快速,社會經濟發展水準明顯提升。

  從燈光強度的空間分佈來看,近20年區域城市規模顯著擴大,關中以城市群發展為典型,陜北以能化工業區發展為典型,由交通運輸網建設發展帶動中小城市發展,呈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空間發展格局。

  衛星遙感監測顯示:近20年來陜西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及植被固碳量呈明顯增加趨勢,植被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生態保護工程成效顯著。植被覆蓋度由2000年的17.78%增加至2019年的60.68%,增速為每年0.85%。植被固碳量(除耕地)由2000年的255.69克/平方米上升至2019年的477.35克/平方米,增速為9.32克/(平方米·年)。退耕還林區植被增加最明顯,退耕還林區植被改善氣候貢獻率佔38.45%,人類活動貢獻率佔61.55%,説明生態工程是主要因素。

  用植被覆蓋度與燈光強度變化疊加分析發現,近20年陜西黃河流域燈光強度與植被覆蓋度同步增加的區域佔84.44%,説明區域植被生態與社會經濟協同發展。隨著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實施和城市綠化工程的持續推進,城市化發展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加成為陜西黃河流域發展的主要趨勢。

  報告利用衛星數據得出:陜西黃河流域土壤保持能力提升,黃河輸沙量明顯減少。黃河主要站點龍門站和潼關站輸沙量都呈明顯下降趨勢,減少速率分別為0.05億噸/年和0.14億噸/年,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土壤保持能力提升明顯區域與植被覆蓋度增加的區域保持一致,説明退耕還林(草)、淤地壩等生態、水利工程的實施對土壤保持能力的提升有明顯促進作用。(記者 李欣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