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經開區:凝聚金融力量 服務高品質發展
2020-12-24 13:42:22來源:中國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2018年至2020年9月,西安經開區各類金融服務企業從331家增加到406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産業生態,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15.15%,奮力追趕超越,為區內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全區金融機構業務實現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西安經開區金融業面對各種挑戰,逆勢而上實現高速增長。區內銀行主體由23家增至29家,現有1家省級分行,28家二級分支行,轄各類網點120多個。截至9月末,存貸款總額為3542.92億元,同比增長16%。與經開區GDP在全市所佔比重持平。建設銀行經開支行等機構已經成為其系統內規模最大的經營單位。

  引進長銀消費金融公司,為西北唯一的消費金融法人主體。引進朱雀基金,為全省第一家公募基金主體,管理資金規模超過220億。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由10家增加到13家,現有2家省級分公司,11家營業部。期貨營業部2家。前三季度實現業務收入3000萬元,同比增長17.27%。保險公司由12家增加到16家,現有省級分公司3家,下轄各類分支機構46家。另有各類保險仲介機構30家。前三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0億元,同比增長20%。私募股權市場發展迅速,現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10家,有限合夥制基金24隻,期貨營業部2家,其他未明確分類金融機構161家。

  引資本力量助企業“躍龍門”

  上市公司由5家增加到7家,總市值由不足200億元增至近500億元。西部超導成為科創板開板首批掛牌的企業之一。目前各交易所在審的排隊企業有3家,擬於近期申請的3家。另有新三板掛牌公司23家。上市掛牌後備企業27家,資本市場日益成為金融賦能經開區經濟增長、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

  截至2020年9月末,全區已經聚集新金融機構117家。其中,財富管理機構14家,小額貸款公司3家,融資擔保公司4家,典當行9家。註冊資本超過500億元。

  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試點穩妥推進,全區聚集了融資租賃公司59家,商業保理公司25家,前三季度實現業務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20.86%,數量、規模、品質和商業模式的多樣性都居於全市領先地位。

  經過3年發展,全區金融業業態不斷豐富,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基於自貿區先行先試,涌現了信用緩釋工具、美元保理等一批自貿區創新案例,被中省市有關部門推廣。2019年,全區新金融企業管理資産規模超過1000億元。稅收貢獻不斷增大,多家企業在全區納稅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科創板推出後,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不斷提速,降低了區域中小規模企業對接資本市場難度,為經開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帶來重大機遇,也為區內大力推進“龍門計劃”創造了條件。一是根據註冊條件對區內企業進行梳理,引入券商機構共同研究,建立上市企業後備庫,根據企業發展規劃和意向確定分階段工作計劃,截至目前,已有26家企業入庫。二是優化政策,降低企業上市成本。參考領先開發區的實踐,充分利用省、市扶持政策,制定了從股改、仲介服務、申請受理到上市掛牌分階段的獎勵政策,支持鼓勵企業積極謀劃上市。去年西部超導和天瑞汽飾登錄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後,兌現政策2000余萬元。三是全力推動重點企業加快上市步伐。今年,全區共有四家達到申報條件,其中,凱利、三彩家、鷹之航都分別於6月、9月上報上交所、納斯達克和證監會,擬在科創板、納斯達克和創業板掛牌,受疫情及實際控制人為新西蘭籍等因素影響,大醫集團計劃延遲,預計于11月份申請。另有龍騰半導體也將於明年初申請,西部電纜擬轉新三板精選層,西部材料兩家子公司擬掛牌新三板。四是積極支持在經開區有産業佈局的區外企業上市,為全省做貢獻,今年以來,支持石羊集團、慶華汽車等多家企業完成合規性審查。五是支持區內企業發行債券和上市公司再融資。特別是對信用等級較低、需要提供抵押物的企業,通過陜西信用增進公司發行信用緩釋工具提供了解決方案。

  落實普惠金融政策

  通過政策激勵,金融機構動員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西安經開區建設,駐區金融企業也發揮了行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僅今年前3季度,全區銀行貸款餘額達到2300億元,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五類地方金融機構為社會提供資金300億元,各基金公司合計投資經開區企業超過10億元。

  同時,駐區機構積極在各自專業領域發揮作用,朱雀基金、陜西金資通過定向增發、二級市場交易為陜煤、烽火、寶鈦等陜西上市公司注入資金近30億元,幫助企業紓困並重拾增長態勢。

  加大招商力度 強化措施補短板

  自2016年開始,西安經開區明確了發展新金融試驗區的戰略目標,在補齊傳統金融短板的基礎上,重點發展融資租賃、商業保理、消費金融、資産管理、融資擔保、私募基金等業態。一是注重法人機構建設。近年來陸續引進朱雀基金、長銀消費、陜金資、重組陜西信用增進公司、陜能財務公司等5家持牌金融法人機構,分別持有陜西省唯一的公募基金、消費金融、地方AMC和信用增進機構牌照。此前,就省信用聯社遷址、支持陜煤在經開區籌建長安眾泰保險進行過多輪爭取,後因政策原因暫時擱置。二是注重集團化企業協同效應。引進了陜建工、陜能集團、陜交投(交通廳)、陜文投、寶雞財控、咸陽金控、榆林國資等一批省市國資新金融板塊、人壽財險等中國500強投資項目6家,西安財金公司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公司。三是注重培育金融産業生態。圍繞金融業産業鏈建設及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培育和引進各類仲介服務機構100多家,不斷拓寬金融服務的廣度。

  産融結合助力金融建設“加速跑”

  一是以産業基金為載體,支持重大産業項目落地。吉利項目開啟了市區兩級利用金融工具支持産業項目招商,目前已投出120億元。此後,立訊、天河等項目,包括本次蘇寧項目商務談判,也凸顯基金工具的重要性。在投資項目論證和方案設計過程中,也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發揮專業機構的優勢融資、融智,對重大項目進行共同研究,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朱雀基金、陜金資基金等機構都曾為區內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提供過有價值的投研報告和諮詢意見。二是加強與政府投資機構聯繫,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我們與陜財投、陜金資、陜金控、西投控股和西安財金公司等省市政府投資機構都建立了穩定、良好的合作關係,在重大項目招商方面力爭省、市、區三級聯動,從而能有效地減輕募資壓力,吸引社會資本。

  同時,也與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和國開金融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建立了有效的溝通機制,探索投貸聯動等多種方式,導入低成本的政策性資金支持全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産業聚集發展。三是大力鼓勵和引導金融企業發展普惠金融。在經濟普查數據的基礎上,建立和利用第三方小微企業數據庫,通過聯合調研、風險分擔等方式,支持銀行機構加大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上半年,與浦發銀行簽訂了30億元的小微金融合作協議,與北京銀行、民生銀行等機構確定了重點企業名單。後期將對執行情況做績效評價。

  全力優化金融營商環境

  獲得信貸是金融營商環境的重點。今年以來,主要從提升金融意識、加強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便利化等方面入手,不斷推進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加強宣傳培訓,組織區內金融企業和産業企業參加了省、市金融局組織的活動15次。同時,結合經開區實際,舉辦了深交所進經開、金融支持軍民融合發展論壇及業內專業學者講座和各類活動10余次,曾邀請王勇副市長到經開區做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專題演講。王勇副市長、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李嘉輝副局長、張榮輝副局長、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營管部負責同志也多次到經開區調研並幫助企業落實政策。為提升企業金融知識,組織券商、會計師和律師團隊赴西部材料、小六湯包、達升機器人等企業開展送服務活動10余次。二是探索與第三方合作建立經開區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不斷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年內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魏革軍行長到經開區調研,給予了高度評價。此後,市金融局統一推出了惠爾通金融服務信息平臺,我們立即組織駐區金融機構學習和使用,目前該信息平臺已成為小微信貸的重要決策輔助工具。三是建立了行業信息統計制度,實現了月度信息收集、季度研究分析、年度報告,為準確評估全區金融業的發展品質提供依據。

  築牢全區金融安全“防火牆”

  按照地方金融分類,我們負責區內小貸、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等130多家地方類金融機構監管,協助管理各類投資公司、金融類公司600多家。為做好監管工作,一是按照現行監管規則,建立了地方金融機構月度、季度、年度統計制度、年審制度,建立現場檢查規範、非現場檢查要點,做好各類地方金融公司監管,保證區域金融環境平穩。二是做好風險排查、現場監管,嚴格審查,維護金融穩定,防範金融風險;三是做好地方金融機構清理、整頓工作,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對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地方金融資産交易場所進行風險出清。今年根據省市要求,集中開展商業保理行業清理,擬納入監管14家。對3家地方金融資産交易場所進行風險出清,整合新設一家地方金融資産交易場所。四是做好監管政策宣傳,組織活動,實地走訪調研,做好打擊非法集資等相關宣傳工作。(彭昌堤 通訊員 司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