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2021-01-29 11:26:17來源:中國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2020年12月底,寒冬時節驪山上的積雪還未融化,記者來到了西安市臨潼區業池村,探訪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浐灞在我們村上的駐村隊員都很不錯,細心有能力,是娃們學習的好榜樣。”在採訪中,村民提起西安浐灞生態區駐業池村的駐村工作隊員時説道。浐灞駐穆寨街道業池村駐村工作隊長陳江和聯絡員李翔兩人,一個是碩士,一個是博士,在村民們眼中不僅是幫助大家脫貧致富的駐村工作隊員,更是鼓勵孩子們通過知識擺脫貧困的榜樣。

  隊友齊心迎接“挑戰”

  從前的業池村,雖然距離西安不到一小時車程,但由於地處山區,機械使用率較低,耕作不便,加之土地貧瘠,灌溉條件和自然條件較差等客觀條件,導致村民耕作勞作強度大,生活水準較低。前幾年個別貧困戶還出現了“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情況。

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2019年,陳江和李翔被派駐負責業池組的幫扶工作。由於臨潼區行政村合併,原業池村(現稱業池組)與楊南灣村合併成現業池村。小村合大村後,工作量相對增加,但業池村駐村工作隊仍然維持3名工作隊員(浐灞2人、臨潼區1人),原本被派駐負責業池組的陳江和李翔及時將工作進行了調整。

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村組合併以後,幫扶人口基數變大,本就人數較少的工作隊人員更加緊張,由於村內産業關聯密切,為幫扶整個業池村,我們哥倆就從大局考慮進行‘一盤棋’幫扶。”陳江説。時間緊任務重,一致的幫扶信念為陳江和李翔的配合打下了基礎,兩人幾乎沒有經過磨合期就迅速就進入工作角色。

  面對業池村基礎條件差、人口基數大、工作隊員少等難題,陳江和李翔並沒有退縮,發誓要給村子找到一條産業發展的新路徑。為此,二人經常交談到深夜,探討村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同時及時將討論意見與業池村兩委進行充分溝通論證。

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扶貧兄弟”敢想敢做

  和搭檔李翔進行駐村幫扶工作以前,兩人對農村的發展環境還不夠了解,來到了村上才發現很多農戶只單純種植口糧維持自身溫飽,而沒有其他經濟作物。

  想要增收必須要種植經濟作物和發展配套産業,但業池村山區地勢無法進行規模化種植,在農作物品種的選擇上就要因地制宜。但種什麼經濟作物能最大限度的增收,發展什麼産業最適合業池村的客觀條件是擺在二人眼前的問答題。為此,二人通過查閱相關專業生鮮蔬菜價格行情APP、網站等信息平臺,一邊因地制宜調研,一邊學習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帶動增收的路子有了思路,逐步確立了蘑菇大棚和石榴套袋廠兩個産業項目。

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2020年,工作隊與村內致富帶頭人劉記娃聯合投資創辦業池宏達石榴套袋廠,工作隊出資8萬元,劉記娃出資4萬元;同時,在業池村原有兩個蘑菇大棚的基礎上,工作隊投資17.8萬,流轉3畝土地,投資兩個60米*8米大棚,兩個30米*8米大棚,另投資一個配料裝料機,以擴大産業發展,帶動集體和村民增收。

  陳江基層工作經驗較多,負責和村民、企業談;李翔管理經驗較多,就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上多研究。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和村民打好配合,村上的産業很快就有了起色。僅第一年佔市場階段,村裏的套袋廠就銷售了1300萬個袋子,解決了村內8個固定勞動力;蘑菇基地建成後,能解決村內4個固定勞動力,20多個臨時勞動力,每年村集體合作聯社能至少收入3萬餘元。

  把群眾的事放在第一位

  在幫扶期間,陳江和李翔堅持遍訪常態化。有一次,李翔在走訪時發現一家貧困戶的孩子在家裏的墻上寫下了許多勵志的標語。他深受感動,第一時間就拍下來分享給陳江:“孩子們都這麼努力,我們扶貧工作就更應該做好!”

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貧困戶孩子走出大山的信念,給了陳江和李翔更大的幫扶信心。

  除了動態掌握貧困戶家庭情況和生産經營情況,每週例會分析研判貧困戶情況,協調提供生産資料、就業崗位等基本幫扶工作外,兄弟二人還經常性的例行入戶走訪,解決貧困戶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有一個下雨天,工作隊走訪村上的貧困戶劉治興家,一進門,隊員就發現門廳有水跡,放置的物品有的被水淋濕。在交談中了解到,劉治興家房頂漏雨有段時間了,下雨來不及修理,雨後又忘了。

  “劉治興隨便説了説,可我們工作隊不能忘。”陳江説,當天工作隊就聯繫工人,雨停後第一時間對劉治興家的屋頂進行了維修。

  劉忠信家玻璃紗窗破損,龍福彪家屋檐無遮擋……在走訪過程中,工作隊詳細記錄每一家的生活困難並在第一時間為貧困戶進行了妥善解決。事情雖小,但群眾利益無小事。

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除了以上工作,工作隊還負責協助村民銷售各類農特産品。有一次接到急單,需要連夜到山下運送石榴,由於無法聯繫到貨運車輛和搬運工,兩人親自把一千多斤石榴搬到了客戶樓上;為把産品從田間地頭直接送到消費者的餐桌,兄弟倆每個月上下山配送扶貧産品多次;本該是下班回家的路,在他們眼裏是業池村農産品“配送路線”,是貧困戶的“致富路”,這條路的終點大多是消費者的收貨地,而不是陳江和李翔的家。

  “上山之前大家都不認識,上來以後能一起幹實事、一起追目標。”説起幫扶工作中辛苦又充實、有趣的經歷,陳江和李翔感觸滿滿。每一個群眾的困難訴求都讓工作隊記挂在心上,在合力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過程中,工作隊的凝聚力也進一步得到了加強。駐村工作越來越“接地氣”,陳江和李翔越來越“鐵”。

  我們都是扶貧人

  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陳江和李翔整周甚至整月不回家已經是常態。

  “起初家人對扶貧工作還不太理解,後來我們帶家人來山上,他們看到了真實的情況也慢慢加入進來了,一起幫我們在手機上宣傳村上的消費幫扶産品。”後來,陳江的妻子已經變成了消費幫扶産品的兼職“宣傳員”和“統計員”。

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李翔的孩子對父親扶貧工作的態度轉變是在一次和老師的談話後。“孩子的老師知道我在開展扶貧工作後,對扶貧也非常支持和理解,給孩子做了思想工作,並在班裏特別表揚了孩子,這樣孩子覺得很自豪,隨著家人對扶貧工作的認識和了解越來越深入,也慢慢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

  談到這兩年對孩子的陪伴,陳江和李翔心有遺憾,但為孩子做好的榜樣也讓他感到這份付出“值”。

浐灞駐業池村工作隊:真抓實幹的“幫扶兄弟”

  12月底,驪山上還有未融化的雪堆,在記者採訪期間,辦公室斷電了兩次,辦公設備和取暖設備用電全部中斷。

  “山上有電壓不穩的情況,鞭策我們養成了用電腦工作及時保存的好習慣;水土不服讓我們的廚藝有所長進;長距離配送貨讓我們的車技得到鍛鍊。”對於駐村生活的小“困難”,陳江和李翔非常幽默的對記者描述。比起這些,他們更在乎的是怎麼克服一切困難讓大部分群眾受益,怎麼讓村民的收入更高、産業更好。

  “我們能有機會參與和見證祖國的脫貧攻堅工作非常榮幸,在這過程中有辛苦,更多的是充實。”短短的一句話正是陳江和李翔這對“扶貧兄弟”的心聲。(姬文艷 強一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