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這樣開展義務植樹 40年 4億人次 年均6000萬株
2021-03-12 09:24:15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陜西這樣開展義務植樹 40年 4億人次 年均6000萬株_fororder_8924920_691dafc2-0a5a-4ec6-bd35-95a40a219298

秦嶺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9.65%,森林蓄積2.7億立方米。 記者 申東昕攝

陜西這樣開展義務植樹 40年 4億人次 年均6000萬株_fororder_8924920_07d82a2f-07d2-4153-a306-d1731f7f5b3d

  留壩縣往年義務植樹活動中種下的梅樹已生長成林。記者 申東昕攝

  3月10日,安康市民李曉東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植樹項目進展情況。前一天,他通過微信公眾號參與了“森林安康 綠色空港”項目,並獲得了義務植樹電子證書。“義務植樹越來越簡單,只要願意,隨時隨地都能參與!”李曉東説。截至3月10日10時,這個項目已經有10912人次參與。

  網絡平臺的便捷,進一步激發了市民的植樹熱情。參與的方式一直在變化,不變的是“全民植樹”的觀念。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在祖國大地蓬勃開展,已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參加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聲勢最浩大、影響最深遠的一項群眾性植樹運動。

  40年來,陜西省全面動員,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在平原綠化、三北防護林建設、長江流域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重點區域綠化等工程建設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積累了寶貴經驗,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植樹造林的熱情。自1981年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以來,我省累計4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年均植樹6000萬株,為國土增綠作出了突出貢獻。

  誰來種?

  全民響應 秀木成林

  鐵鍬、水桶、樹苗,每年植樹節前後,它們都會準時出現在人們的微信朋友圈裏。不論老幼,植樹節種樹,早已成為三秦百姓心靈深處的共識。

  40年來,三秦大地義務植樹的氛圍日漸濃厚。我省將義務植樹與荒山綠化、鄉村美化、生態文明教育等相結合,積極營造“公僕林”“八一林”“青年林”“記者林”等各種紀念林,融趣味、紀念、情感與義務植樹為一體,得到了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

  省林業局、共青團陜西省委連續多年聯合舉辦“保護母親河,美麗中國夢”青少年生態環保植樹示範活動,吸引社會各界志願者近萬人參加植樹。省綠化委員會與省婦聯共同開展“大手拉小手,換樹1+1”綠色行動,弘揚生態意識,築牢生態理念。西安市舉辦了“我為秦嶺植棵樹”大型義務植樹活動,為構建美麗秦嶺獻新綠。寶雞市組織女幹部及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女企業家開展“巾幗志願”義務植樹活動,用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咸陽市舉辦第四屆“世界絲路 美麗中國”大型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為祖國大地增添新綠。

  全民響應,秀木成林,先進典型在三秦大地上不斷涌現。“女子民兵治沙連”、治沙英雄石光銀和牛玉琴等一大批傑出典範在全民義務植樹造林的征程中,留下了傳奇的故事。他們推平沙丘、植樹育林,讓陜西的綠色版圖持續向北推進,成為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旗幟和標杆,激勵來者,薪火相傳。

  怎麼種?

  創新形式 面向未來

  時代在發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也推動著全民義務植樹的持續創新。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為綠化公益事業開創了多元渠道和即時平臺。“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通過組織各種線上線下活動,讓網絡植樹成為新風尚。

  陜西作為全國首批4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省份之一,在2018年6月建設並開通了陜西全民義務植樹網,每年都更新“網絡報名、實體參與”盡責項目,2020年新增項目8個,策劃了“我為大熊貓種竹子”等16個“以資代勞、網絡參與”植樹項目,吸引更多人群參與植樹,提高義務植樹工作的影響力和關注度。目前,全省10萬餘人通過陜西全民義務植樹網履行植樹義務,“碼上植樹”“雲端盡責”漸成新風尚,初步形成義務植樹“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兩翼發展新格局。

  陜西國土空間約70%是生態空間。在推動陜西生態空間由“淺綠色”向“深綠色”轉變,由“陜西綠”向“陜西美”跨越的過程中,義務植樹與生態教育、森林城市等相結合,獲得了全新的內涵。依託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成果,陜西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以青少年森林體驗、生態文明進課堂和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三位一體”的教育活動,建成森林體驗基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生態探秘線路30多處,教育培訓人數超千萬。義務植樹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在三秦大地繪就青山綠水藍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畫卷。

  種哪?

  全域共建 三秦披綠

  春雨過後,大河上下,秦嶺南北,群山披綠。儘管綠色的深淺不一,但陜西各地都在這場尋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的綠色運動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關中,寶雞市人民廣播電臺連續14年舉辦“聽眾林”全民義務植樹護綠活動,參加人員由最初的100多人發展到1萬多人,組織市民及各界人士累計參與近10萬人次,義務植樹10萬多株;在陜南,商洛市商南縣開展“百千萬”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全縣13個鎮、108個縣直部門單位,2000余名幹部職工、16余萬名群眾,積極投身綠色商洛建設;在陜北,榆林市依託義務植樹活動,探索資源開採企業碳匯林建設,500多家資源開採及轉化企業主動投入到造林綠化的隊伍中,10年投資8.1億元,完成義務造林81萬畝……

  各種類型的義務植樹基地更是覆蓋全省。咸陽市涇陽縣、禮泉縣,渭南市蒲城縣、韓城市等地選擇合適地塊,設立群眾義務植樹基地,通過網絡報名、實體參與的形式,組織社會公眾實體參與義務植樹活動;山陽·翠屏山森林公園和陜西省苗木繁育中心,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授予首批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市級、縣級群眾義務植樹盡責基地不斷建立,將義務植樹與屋頂綠化、立體綠化、城市綠化等相結合,為群眾提供更多盡責選擇。(記者 申東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