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加快推進
2021-03-22 09:10:00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近日,陜西省醫保局發佈《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通知》,旨在提高醫保管理服務水準和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滿足人民群眾對便捷醫療服務的需求。

  《通知》提出,凡在省級以上衛生健康、中醫藥管理部門相關規定框架下,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均可通過其依託的實體醫療機構,自願向所在統籌地區醫保經辦機構申請簽訂“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補充協議。

  《通知》要求,提出申請的醫療機構應具備與國家統一醫保信息業務編碼對接的條件,以及藥品、醫用耗材、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疾病病種等基礎信息數據庫;具備與醫保信息系統數據交換的條件,結合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建設,實現醫保移動支付,能夠為患者提供電子票據、電子發票或及時郵寄紙質票據;依託醫保電子憑證進行實名認證,確保就診參保人真實身份;能夠完整保留參保人診療過程中的電子病歷、電子處方、購藥記錄等信息,實現診療、處方、配藥等全程可追溯;能夠核驗患者為復診患者,掌握必要的就診信息;醫院信息系統應能區分常規線下醫療服務業務和“互聯網+”醫療服務業務。

  根據《通知》,線上、線下醫療服務要實行公平的醫保支付政策。參保人在本統籌地區內“互聯網+”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復診並開具處方發生的診察費、藥品費,以及“互聯網+”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復診處方流轉至定點零售藥店等其指定的第三方機構所發生的藥品費,比照線下醫保規定的標準和政策支付。其中,個人負擔的費用可按規定由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參保人在統籌地區內“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定點協議機構發生診察費,以及在“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定點協議機構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機構發生的藥品費,按規定應由醫保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統籌地區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零售藥店結算。各地可從門診慢特病開始,逐步擴大醫保對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醫療服務支付的範圍。

  信息和處方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接下來,各統籌地區醫保部門將按照《通知》要求,在6月底前制定本地“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管理辦法,完善經辦流程和協議範本。(記者 王姿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