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攝影、中式婚禮、文化沙龍、國潮茶飲…… 古風經濟潮起千年古都
2021-04-28 09:19:29來源:西安晚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轉載)漢服攝影、中式婚禮、文化沙龍、國潮茶飲……  古風經濟潮起千年古都

  漢服愛好者在大唐不夜城巡遊 首席記者 李明 攝

(轉載)漢服攝影、中式婚禮、文化沙龍、國潮茶飲……  古風經濟潮起千年古都

學員們正在上古琴課 記者 丁倩瑾 攝

(轉載)漢服攝影、中式婚禮、文化沙龍、國潮茶飲……  古風經濟潮起千年古都

  漢服愛好者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踏青 首席記者 李明 攝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文化自信的提升,走進大眾視野的“古風經濟”,正在向世界展示著東方美學與中國風格。

  在千年古都西安,“古風經濟”也遍佈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位參與者、每一位傳統文化愛好者,都在為這座城市植入文化元素,重塑這座城市獨具魅力和無窮潛力的文旅IP。

  故宮彩粧一經發佈便被一搶而空,直播帶貨國風産品備受歡迎,《中國詩詞大會》《如果文物會説話》《國家寶藏》等各類傳統文化紀錄片、電視綜藝輪番熱播……這些現象無不彰顯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結合,成為文化産品自信崛起的新路徑。

  再看看西安這座充滿古韻的城市,城墻下、公園內隨處可見的“漢服攝影”,街頭排隊打卡的“國風奶茶”“唐風點心”,週末火爆的“茶藝課”“插花課”,這股濃郁的“古風”刮到了城市裏的角角落落,與這座千年古都相得益彰。

  全國漢服産業市場規模近20億

  西安漢服企業數量達百餘家

  華服美紋彩,麗人好風光。

  不論你在大唐不夜城閒逛,還是在大明宮遺址公園放風箏,抑或坐在詩經裏景區喝茶,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漢服“小姐姐”結伴而行,她們著錦繡羅衣,輕點絳唇、淺描青黛,舉手投足間彰顯古韻美感。讓人不禁感嘆:“這些衣服不僅看上去很漂亮,更重要的是穿上了就有種不一樣的氣質。”

  在西安一家媒體工作的張女士對記者表示,幾年前,她偶然嘗試了一次漢服,從此就成了一名忠實的漢服愛好者,家中自購的漢服就有數套。“三年前,我在西安想拍一套漢服寫真,只有個別影樓有這項業務。沒想到,現在西安漢服攝影館、漢服體驗館比比皆是。”張女士告訴記者,現在生産漢服的商家很多,線上線下店舖林立,一套漢服的價格從近萬元到一二百元皆有,消費者可選擇的餘地非常大。“以我自己為例,家裏的漢服大部分都是200元左右的平價産品,最貴的一套是800多元。我身邊的漢服愛好者,大多購買的也都是兩三百元的衣服,屬於經濟實惠的類型”。

  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漢服消費群體呈現爆髮式增長。2015年以來,漢服愛好者群體數量呈現年均70%以上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已超過600萬人。這600萬人中,86.9%是年齡24歲以下人群。很明顯,“95後”和“00後”是絕對主體,這個年齡群正是嶄露頭角的新生代消費群體,個性化消費的能力和潛力不可估量。

  正是擁有了龐大的消費群體,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漢服産業的市場銷售額約為16.9億元,是2015年的8.9倍,且五年來保持著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

  企查查數據顯示,從漢服企業的城市分佈來看,西安的漢服相關企業數量高達102家,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二。而且企業數量與排名第一的武漢僅差1家,佔全國2115家企業總數的4.8%。這是個了不起的比例——單一産業的企業數能佔到全國5%左右,説明已經形成了區域性聚集的勢頭,成為全國産業分佈的重要支點。

  西安經濟學者趙銳表示,西安的歷史文化積澱、人文旅遊氛圍和漢服企業基礎這三者疊加在一起,很容易激發起對未來産業前景的想像。我們應緊跟擴大內需和消費升級趨勢,著力配置消費群體穩定、受經濟不確定因素影響較小的逆週期産業。像漢服這樣的小眾産業,就是具備穿越牛熊能力的逆週期産業。耐心立足小眾産業和細分産業,形成特色規模、獨闢蹊徑的産業構建思路。

  唐制婚服、明制婚服走俏市場

  中式婚禮愈發受到年輕人青睞

  記者上周在位於西安市西一路的一家婚紗禮服店內看到,各種中式禮服全部被陳列在一進門的顯著位置。“以前客人一進店,大都直奔西式婚紗區,沒想到,現在特別流行中式禮服,所以我們也隨著客戶喜好將店內的中式禮服陳列在了進門區,讓大家更方便挑選。”婚紗禮服店店長雲女士向記者介紹,店內中式禮服各種檔次都有,鎮店之寶是一套全手工的名為“武皇”的中式禮服。記者看到,這套以紅色為底色的中式禮服上,以金色繡線繡滿了鳳凰、祥雲等喜慶圖案。據雲店長介紹,這套禮服的製作週期要將近兩年,都是師傅手工刺繡完成的,很多客人都是被這件衣服吸引進店的。“雖然這件禮服售價要數萬元,一天的租金也在8000元,遠高於市場上普通婚紗的價格,但是選中它作為婚服的客人還是絡繹不絕。”記者在店內了解,現在包括秀禾、周制婚服、唐制婚服、明制婚服等在內的各色中式禮服在西安年輕人中都非常受歡迎,每月租借比例佔到全店禮服的三成以上。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隨著婚禮司儀長莊重聲音的響起,西安漢城湖景區內的一家酒店又迎來了每年繁忙的婚禮季。大氣磅薄的婚禮儀仗,威武莊嚴的皇家禮官,陣容宏大的婚禮助演,以及高亢雄渾的宮廷宴樂,都讓現場主賓感受不一樣的禮遇。據酒店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選擇他們酒店舉行漢式婚禮、唐式婚禮的西安新人越來越多,這樣的婚禮形式文化韻味濃郁且別具一格。

  “長安自古帝王都,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世代相傳的風俗禮節。傳統中式婚禮作為延續千年的婚禮儀式,前些年卻被西式婚禮逐漸代替,淡出人們視線。我們希望能夠在現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下,通過舉辦中式婚禮,在年輕群體中更好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西安一家主打倣古婚禮的婚慶公司負責人張先生向記者表示,他們通過挖掘古籍線索,策劃編創遵循古制的唐代婚禮儀軌,旨在為西安新人打造獨具文化特色、地域特徵,且畢生難忘的婚典。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不少年輕人都有了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準。中華民族歷經千年的文化內核,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高雅趣味和深厚內涵,恰恰能滿足年輕人百變的個性追求,這也是近年來各色中式婚禮走紅的內在動力。

  古琴、點茶、插花、制香

  古風沙龍讓人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平沙落雁》《半山聽雨》《陽關三疊》《關山月》,悠揚的古琴聲每天都會在朱雀門順城巷的一家雅社內響起。“焚一爐香,撫一曲高山流水,添一縷文墨清香,偷得浮生半日閒”。在這間約100平方米的雅社內,記者見到了這裡的館主徐女士。徐女士早年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雖然學的是理工科,但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感興趣。她的祖父為一名古建築專家,父親是詩詞散曲界的知名學者。徐女士受家庭文化氛圍影響,習繪畫、學古箏、寫詩詞,後來一心鑽研古琴。之所以開辦這個雅社,一方面希望可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想給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提供一個交流的地方。

  “品美食、著漢服、飲香茗、撫瑤琴、賞名花、制佩香、遊長安”——據記者了解,這間雅社以“琴、茶、花、香”為載體,開設了古琴、點茶、插花、制香等主題課程。根據節氣、節日等傳統時節,還會舉辦畫扇、自製燈籠、自製香包、漢服體驗、手作青糰等風雅活動。這些課程及活動基本單次收費都在百元左右,為了提升體驗感,每場參與人數控制在十余人,目前參與者以愛好傳統文化的大學老師為主。館主徐女士説,隨著大眾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日益增強的民族自信與認同,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感受並傳承中國文化之美。

  記者隨後在網上查詢發現,像這樣開設古琴、茶道、圍棋、書法、插花、香道、古箏、禪舞等傳統文化課程的古風沙龍機構在西安有數十家之多。一家機構在簡介中寫道,“以復興中華文明、弘揚中華國粹為宗旨,通過琴棋書畫、諸子經典等課程學習,讓現代人重新認識和學習中華民族之瑰寶”。

  從古人的“曲水流觴”,到如今的古風主題沙龍,無不體現的是國人對東方美學的極致追求。大眾與文化中國,在這裡相生相長。

  緊抓國風文化復興契機

  古風點心、茶飲異軍崛起

  “璞玉傾城”“浣紗綠苒”“蔓舞金袖”“相思紅顏”“瓊紫伊人”……當你聽到這些曼妙的名詞時,一定不會想到用它們命名的竟然是一款款中式點心。這家開在大雁塔旁邊的中式點心店獨具古韻的食物名稱讓人眼前一亮。店內宣傳墻以及包裝袋上都描畫了一張唐仕女圖,古風感十足。正在挑選甜品的一位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從銀川來西安旅遊的,整個西安之旅讓她感觸最深的就是“文化之美”,不論是千年古跡,還是這些極具創意的“古風”美食,都讓她感受到了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蘊。

  “你好,我要一杯南山煙雨、一杯桂花引、一杯梅佔搖紅,都是熱的,少糖。”週末,位於南稍門中貿廣場步行街一樓的一家網紅奶茶店裏客人絡繹不絕,不大的店面內五六張桌子坐得滿滿噹噹,不時還能看到穿著漢服的少男少女們來打卡拍照。店內整體呈現出古色古香的“國潮”設計風格,正中一塊“鮮衣怒馬”的牌匾以及“逛長安”的古風漫畫都向來人彰顯著這家奶茶店的獨特之處。“我們的奶茶秉承中茶西做的創意理念,將西方的芝士牛奶與中國的天然茶香融合,讓繁複的中式花紋與西方藝術碰撞,打造一個新中式茶飲文化傳播空間。同時,每一款盛放奶茶的紙杯都繪製了充滿中式風格的畫作,讓這裡出品的每一杯茶,除了擁有令人難忘的口感外,還有著讓人記憶深刻的西安符號。”奶茶店的員工向記者詳細介紹了他們的開店初衷及品牌文化,在2016年創始初期,他們就確定了要做長安國風,通過從漢唐的國風中提取一些元素,與現代簡約設計進行融合,創造優質的産品

  近兩年來,這種主打“古風”的新中式奶茶店、甜品店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全國各地。緊抓國風文化復興的契機,新中式健康茶飲正成為眾多消費者的新歡。去年年底發佈的《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預計,到去年年底,中國新式茶飲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到2021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可達1100億元。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不論是一塊點心抑或是一杯茶飲,餐飲行業的這股“古風”越來越受熱捧,這背後的根源在於強盛的國力以及民族自豪感讓國人越來越自信。作為文化主要載體之一的餐飲行業,自然成為“古風”流行的重要一環。( 記者  丁倩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