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從秦嶺飛向東亞
2021-05-18 10:05:05來源:群眾新聞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40年全球數量由7隻發展到7000余只 朱鹮從秦嶺飛向東亞

【中首 陜西  圖】朱鹮從秦嶺飛向東亞

  在洋縣棲息地生活的朱鹮。通訊員 張躍明攝

  5月14日清晨的漢中洋縣,山中的霧靄為樹木和村莊披上一層柔和的輕紗。時不時從遠方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在綠水青山之間顯得格外悠揚。這是“東方寶石”朱鹮的叫聲。40年前,正是這種鳥鳴引導著人們在姚家溝與朱鹮“重逢”。

【中首 陜西  圖】朱鹮從秦嶺飛向東亞

  尋機覓食的朱鹮。 記者 袁景智攝

  朱鹮,以其稀少的數量和美麗的形態聞名於世。40年彈指一揮間,從“發現”到“保護”,從“繁衍”到“復興”,朱鹮保護的過程曆盡坎坷。全球朱鹮種群數量達到7000余只,其中陜西5000余只,創造出人類文明史上拯救瀕危物種的經典範例。

  5萬公里和7隻朱鹮

  1963年,朱鹮在俄羅斯境內滅絕;1979年,朱鹮在朝鮮半島銷聲匿跡;1980年,日本野外僅剩5隻朱鹮……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約6000萬年的朱鹮,遭遇了嚴重的生存危機。朱鹮種群站立在“生死邊緣”,中國是保護朱鹮的最後一線希望。

  “在洋縣發現這7隻朱鹮之前,我沒有見過野生的朱鹮,只看過標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回憶,1978年,他加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專家考察組,在全中國搜尋朱鹮的蹤跡。從東北的白山黑水到海南的碧海藍天,從一馬平川的東部平原到秦嶺的茂密森林,3年時光,劉蔭增所在的專家考察組走過5萬公里的山川,足跡遍及10多個省。除了在甘肅省天水市發現了3根疑似朱鹮的羽毛,他們沒有得到其他關於朱鹮的音訊。

  追尋著這3根羽毛,他們在陜西、甘肅開展重點排查。1981年5月18日,考察隊向洋縣北部的秦嶺深處進發,一隻朱鹮正好從頭頂掠過。5月23日,專家考察組在當地農民何醜旦、何天順的帶領下,終於找到了朱鹮的巢穴。

【中首 陜西  圖】朱鹮從秦嶺飛向東亞

  孵化箱里正在孵化的朱鹮蛋。 記者 申東昕攝

  那是一棵青岡樹,兩對朱鹮夫妻和三隻朱鹮幼鳥生活在樹上。這7隻朱鹮是日後朱鹮種群復興的基礎。“7隻對一個物種來説太少了。”回想起往事,劉蔭增感慨,發現朱鹮僅僅是保護的開始。不久之後,他就帶著洋縣林業局的4名年輕人,利用一間廢棄民房,建起了“秦嶺1號”朱鹮保護站。

  在這座簡陋的保護站裏,劉蔭增和同事們通過研究,慢慢探索出朱鹮人工保護和野外保護的方法。他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7隻朱鹮,讓脆弱的種群得以延續。經過10多年的摸索,朱鹮保護技術日益成熟,朱鹮種群數量快速增長。

  40年間,定居在洋縣的劉蔭增沒有離開過朱鹮,他平時愛在周圍的稻田裏散步。“現在洋縣的田裏經常能看見農民在耕種,朱鹮在地頭覓食,互不打擾的場景。”他説。

  細心呵護種群壯大

  人與朱鹮的故事越來越多。洋縣溢水鎮劉莊村任萬枝老人家門口有一棵松樹,樹上繁育成活的朱鹮有40多只。任家幾代人一直守著這棵樹,還為朱鹮幼鳥拉開了防止墜落摔傷的“安全網”。在漢中市漢臺區,徐望鎮徐家坡村村民徐新錄從路邊的溝渠中救起一隻受傷落水的朱鹮,給它保溫取暖、聯繫救助站……有朱鹮生存的地方,就有人與朱鹮之間的脈脈溫情。

  這份溫情,是多年以來,全民對於朱鹮保護形成的默契與共識。為了保護朱鹮的生存環境,附近的老百姓不噴農藥、不放鞭炮、不用化肥。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呵護著朱鹮,也保護著朱鹮的棲息地——秦嶺。

  “朱鹮是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指示性物種,它們需要在淺灘濕地中覓食、喬木上繁衍,環境敏感度非常高。”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張躍明告訴記者,“我們在朱鹮保護上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但最根本的還是生態環境保護。”

  40年來,作為野生朱鹮主要棲息地的洋縣,自然生態環境也在慢慢好轉。當地政府提出了“四不準”,並在朱鹮活動區進行濕地恢復、封山育林、棲息地治理、生態保護補償等,為朱鹮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中首 陜西  圖】朱鹮從秦嶺飛向東亞

  育雛箱裏的幼年朱鹮。 記者 申東昕攝

  “朱鹮剛發現的十幾年裏,一直處於‘極危’狀態,每一隻朱鹮的死亡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種群的滅絕。因此,我們一直採用的是對個體的無差別保護。”張躍明告訴記者,那段時間,每一隻築巢的朱鹮,樹下都有科研人員或當地誌願者搭建的大棚,實行24小時監測保護。隨著朱鹮種群的逐漸恢復,瀕危等級標準從“極危”走向“瀕危”,保護的重點從對個體的看護轉移到了種群監測和棲息地保護上。

  秦嶺是中國頂級生態空間,是朱鹮種群最後的“避風港”和最適宜的生存環境。1998年起,我國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秦嶺保護進入“全面修復模式”;2007年,陜西在全世界率先為一座山脈立法,頒布實施《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在新的起點上,陜西省加快推進秦嶺生態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秦嶺保護進入新時代“頂格保護模式”……

【中首 陜西  圖】朱鹮從秦嶺飛向東亞

  “東方寶石”在天空自由飛翔。記者 申東昕攝

  綠色在三秦大地上越來越濃,在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層層作用之下,朱鹮從秦嶺起飛,飛向世界。

  “東方寶石”驚艷世界

  2021年春晚,上海歌舞團表演的舞劇《朱鹮》,驚艷了全國觀眾。鳥類“涉”“棲”“翔”的優雅姿態,與演員的形體之美相結合,傳遞出空靈、自然的美感。這份獨特設計的靈感,恰恰來源於自然。

  “地球不只屬於人類,而且屬於所有的生靈。我們要通過對朱鹮這種旗艦物種的保護,帶動生態環境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人們意識到,每一個物種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 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亞祖説。

  這樣的守護,最終造福了人類自身。以洋縣為例,多年來對朱鹮的保護,造就了它優越的生態環境,奠定了當地發展有機産業的優勢和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朱鹮”牌有機農産品迅速打開市場,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今年3月,一名攝影愛好者在延安市富縣直羅鎮葫蘆河流域意外拍攝到了一隻朱鹮。專家通過照片中朱鹮腿上的編號確定,這只朱鹮2002年在西安周至縣樓觀臺出生,2015年在銅川野化放飛。從陜南到關中,再到陜北,從秦嶺起飛的朱鹮,越飛越遠。

【中首 陜西  圖】朱鹮從秦嶺飛向東亞

  1981年,路寶忠、王躍進、陳友平、趙子厚在位於洋縣八里關姚家溝的“秦嶺一號朱鹮群體臨時保護站”前進行朱鹮保護研究。這4位洋縣當地青年也成為第一批朱鹮保護人。 資料照片

  “多年來,陜西省在朱鹮拯救工作中總結出了很多經驗,政府與社會各方參與,就地、遷地保護相結合,以棲息地修復促進生態保護,以生態保護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朱鹮種群的持續擴大,也為野生動物保護提供了一套‘中國方案’。”張亞祖説,對於今天的成績,他並沒有感到滿足, “在歷史上,朱鹮的足跡遍佈俄羅斯、朝鮮半島、日本和大半個中國。在40年後的今天,我希望朱鹮能夠再次在世界各地自由起舞。”

  他的夢想並不遙遠。40年,朱鹮從洋縣飛出秦嶺,從長江流域飛向黃河流域,從陜西飛向全國,從中國飛向東亞。朱鹮棲息地面積,已由發現時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1.5萬平方公里。從1985年朱鹮“華華”出借日本以來,我國已向外輸出種源14隻。

  保護朱鹮,我們不遺餘力。《朱鹮飛回來了》入選小學課本,《朱鹮》科教片榮獲我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最高獎項——中國出版政府獎,人民銀行發行“朱鹮特種紀念幣”,俄裔女畫家晏子用油畫訴説朱鹮前世與今生,大型舞劇《朱鹮》全球巡演經久不衰。

  朱鹮不僅飛出了秦嶺,還成了我國的“外交大使”向世界傳遞和平友誼。“友好之輪、和美世界——朱鹮文化展”亮相日本大阪G20峰會,朱鹮文化論壇登陸韓國首爾……

  朱鹮保護大事記

  ◆1981年5月,在秦嶺南麓陜西省洋縣姚家溝發現了7隻野生朱鹮;當月,洋縣人民政府發出《關於認真保護世界珍禽朱鹮的緊急通知》。

  ◆1981年6月,洋縣林業局成立“秦嶺一號朱鹮群體”保護小組,由朱鹮發現人劉蔭增帶領4位年輕人進駐姚家溝,拉開了保護的序幕。

  ◆1984年4月27日,在洋縣窯坪鄉三岔河村發現第二個朱鹮的營巢地,當年成功繁育幼鳥3隻。

  ◆1985年6月,我國與日本環境省簽署了《中日共同保護研究朱鹮會議紀要》。同年10月22日,中國1隻雄性朱鹮“華華”出借日本,與雌性朱鹮“阿金”配對,借期3年。

  ◆1986年,陜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陜西朱鹮保護觀察站,負責陜西省境內朱鹮保護繁育發展工作。

  ◆1987年5月,首次開始對朱鹮進行環志,當年環志6隻幼鳥。

  ◆1990年5月,當年所救護的4隻朱鹮幼鳥開始人工飼養。

  ◆2001年9月,陜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級朱鹮自然保護區。

  ◆2004年,開始朱鹮人工種群野化研究,當年馴化放飛朱鹮12隻。

  ◆2005年7月,省級朱鹮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命名為“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洋縣“中國朱鹮之鄉”稱號。

  ◆2009年,華陽朱鹮野化放飛種源基地建成。

  ◆2013年7月, 由原國家林業局與陜西省政府主辦,在銅川市耀州區柳林林場舉行了“秦嶺以北地區朱鹮野化放飛活動”,放飛朱鹮32隻。

  ◆2016年5月,由陜西省林業廳主辦,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承辦的“朱鹮保護35週年專家研討暨培訓會”在洋縣成功召開。會議期間,成立了國內朱鹮保護聯席會議。

  ◆2021年3月,延安市富縣直羅鎮杜家砭村附近發現朱鹮活動。這是野生朱鹮種群自1981年在洋縣被發現至今,活動蹤跡最北的一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