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産業旺 村莊靚
2021-06-02 10:29:19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初夏時節,走進素有“關中糧倉”之譽的陜西省渭南市,田野臺垣間綠意蔥蘢,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秦東山鄉生機勃勃。

  科技進田間,産品網上賣,特色産業提檔升級

  走進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冬棗大棚裏熱火朝天。村支書薛安全正查看冬棗長勢,虬曲的棗枝上,一顆顆冬棗惹人喜愛,“馬上就能上市,一直能賣到國慶節。”

  站在小坡村老崖頭向東望,萬畝棗棚在陽光下泛著白光。靠著種棗,如今鄉親們的“日子甜得很”。可前些年,他們的生活卻是另一番景象。

  “坡爛渠斷路不平,忙活一年沒收成。”薛安全回憶道,“黃河灘上大片鹽鹼地,白給都沒人種。”窮則思變,在村幹部帶動下農民嘗試著調結構。大夥兒試種冬棗成功,種植面積快速擴大,去年,村裏最後9戶貧困戶脫貧摘了帽。

  脫貧後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在薛安全看來,“農業牽手科技,是個突破口。”

  眼下,小坡村正引進滴灌系統、智慧化大棚管理系統。棗農王念紅敢於“吃螃蟹”,花十幾萬元投資建起了“鋼架棉被棚”。他按下鍵鈕,棚外開始自動卷簾,“棚裏的溫度、濕度,在手機上隨時能看。”

  “棚體不斷完善,種植技術也更成熟。現在,各類棗接連上市,一年下來基本沒有斷檔期。”薛安全告訴記者,縣裏還派來紅棗專家,研究土壤、光熱、菌群……“産業實現了規模化,接下來要打造‘2.0版’——追求科學化、精細化和優質化。”

  在小坡村的示範帶動下,去年大荔縣冬棗種植面積達到42萬畝,年産量50萬噸,産值60億元。

  夯實産業根基,既要種得好,也要賣得好。以柿餅聞名的富平縣楊家村,老鄉們正見證“觸網銷售”的力量。

  “個大、霜白、質潤、味香,俺村的柿餅,頂呱呱!”34歲的返鄉青年喬彬彬,如今成了帶貨高手。村裏家家戶戶都種柿子,可前些年銷路不暢,成噸的好柿餅,窩在村裏賣不出去。

  “電商一連,滑鼠一點,很快就能賣到全國各地。”看著喬彬彬的“新玩法”,老鄉們嘖嘖稱奇。如今,村口建起了標準化廠區,無塵晾曬、自動包裝、品牌運營,小柿子做出了大文章。

  “好果本地採,好貨當季賣。除了電商,直播帶貨也是好渠道。”喬彬彬介紹,他去年賣了1100噸柿餅,帶動附近幾個村集體經濟增收40萬元。

  放眼整個富平縣,種植尖柿36萬畝,年加工柿餅6萬噸,電商示範項目已建成154個鎮村服務站點,農村物流配送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

  除了大荔冬棗、富平柿餅,白水蘋果等特色産業也加快提檔升級。在渭南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剛看來,全市各縣區依託特色優勢資源,進一步優化産銷薄弱環節,“把基礎打牢、夯實,産業振興會更有後勁兒。”

  改善人居環境,建設文明鄉風,鄉村有顏值更有氣質

  來到合陽縣城關街道白靈村文化禮堂,“笑臉墻”讓人眼前一亮。湊近端詳,墻上幾十張村民照片,個個笑容洋溢,“有的村民是拾金不昧,有的是‘脫貧之星’,還有的是‘熱心達人’。”村支書曹明傑如數家珍地介紹。

  鄉親們的笑臉何以如此燦爛?

  村裏每家門前挂的牌子裏藏著答案:“吃苦耐勞,勤儉樸實”“做人誠為本,無信不立人”……“前一陣兒,村裏製作了一批‘家風家訓牌匾’,每戶根據自身情況,挑選喜歡的內容,也可以進行自由創作。”曹明傑説,“如今大夥兒精氣神明顯上來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産業活了,人居環境、文明風氣也得抓起來。”曹明傑介紹,在黨員幹部帶領下,大夥兒由“看”到“幹”,拿起掃帚鐵锨,疏水修堤、植樹種花。

  如今的白靈村,街面乾淨整潔,道路兩側草木生機勃勃。美麗蝶變,不只發生在白靈村的街頭巷尾,也悄然走進了渭南鄉村尋常農家庭院。

  敲開大荔縣嚴通村村民曾鹹印家的門,仿佛走進了花園。雪白的花架上,蟹爪蘭、月季、繡球、海棠爭奇鬥艷,襯得“美麗庭院”的牌子更加惹眼。“家裏收拾漂亮了,天天心情都好。”曾鹹印笑言。整個嚴通村植樹種花數千株,全村36條大小巷道綠化、亮化全覆蓋,村容村貌靚起來。

  “美麗鄉村既要顏值高,又要內在美,雙管齊下才能相得益彰。”劉剛介紹。

  “通過‘好媳婦’‘好公婆’評比、‘十星級文明戶’表彰等活動,鄉親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白靈村73歲的老黨員唐金髮,曾經是泥瓦工,如今成了“美麗鄉村宣傳員”,村裏的水渠、道路有破損,他總是義務幫工,“大家都出份力,鄉村才能更美麗。”

  “鄉村更美了,民風更淳了。”劉剛介紹,渭南全市開展“萬條家訓進萬家”活動,開設道德講堂1565個,設立善行義舉榜1341個,開展道德評議6000余場次,與此同時,村莊清潔行動全覆蓋、常態化,“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進一步加快。

  創新機制,“村社合一”激活力,鄉村善治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蒲城縣蘇坊鎮黨定村的奶山羊養殖小區,脫貧戶黨喜順忙得不亦樂乎。村裏奶山羊産業紅紅火火,老黨也脫了貧,“瞅著這些小羊羔,美啊!”

  可就在幾年前,黨定村還是個落後村。“村民多在自家房前屋後散養奶山羊,産業散小弱。”2016年,黨定村黨總支書記胡宏社帶領大夥兒,在村口建起了養殖小區,村民們的奶山羊集中管理。村裏自建奶站、對接奶企,産業發展駛上快車道。

  2018年,黨定村被縣上定為鄉村振興試點村,“村社合一”改革也開始探索——由村兩委領辦創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進一步明晰村兩委帶領群眾發展産業的責任。

  “村南頭有1700畝荒溝地,合作社流轉後統一生産經營,建成了奶站、牧草基地、有機肥廠和飼料廠,發展起奶山羊産業。”胡宏社介紹,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70多萬元。

  村裏富了,如何科學分配?

  按照縣裏政策,黨定村落實了“5:2:2:1分配機制”——50%用於脫貧戶分紅及村集體經濟積累;20%用於全體村民分紅,經村民代表大會研究,投入基礎設施建設;20%用於對各類文明典型、“星級文明戶”等進行獎勵,救濟困難群眾;剩下的10%,作為村幹部考核獎勵基金,調動其積極性。

  “我是‘三星級文明戶’,還領到獎勵了呢。”黨喜順滿心歡喜地説。

  看著村裏的新氣象,胡宏社感慨,“科學發展村集體經濟,多為村裏辦好事、實事,黨組織就立了威信、贏了民心。村民勁頭足,産業就能搞得更好,村集體經濟積累也越來越多。”

  黨定村發展勢頭旺,也扛起了更大責任。縣裏探索“聯合黨委+”機制,黨定村帶著周邊村莊抱團壯大産業。

  “近5年來,蒲城縣建成22個‘聯合黨委+’、269個‘村黨組織+’産業點,269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目前都步入正軌規範運營,村集體經濟也逐步壯大。”蒲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麻勝民説。

  蒲城並非孤例。如今走進渭南,“村務公開周”“鄉村説事日”等活動火熱開展,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建設試點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有機銜接……“我們要積極探索鄉村治理,以鄉村善治助力鄉村振興。”渭南市相關負責人説。

  本報記者 王樂文 龔仕建 高 炳《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02日   第 19 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