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2021-07-26 11:07:13來源:群眾新聞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初心如磐砥礪奮進,矢志不渝為黨育人。近年來,西安市碑林區教育系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五育並舉”培養體系,勇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守正創新,勇毅篤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以德立身

  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秉持“德潤碑林,陽光育人”理念,創立“陽光學子育人工程”德育品牌,從“行為習慣、心理健康、勞動實踐、研學實踐、家庭教育”五個維度,構建起學生、教師、學校、家庭“四位一體”的德育教育體系,實現了“法治副校長”和“心理副校長”兩個全覆蓋。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的《立德樹人助成長,創新德育塑文明》和碑林區鐵五小學的《知行護照 助力全面育人》德育活動案例入選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碑林區教育局2019、2020連續兩年被陜西省教育廳評為“陜西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轉載)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轉載)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轉載)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轉載)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以智啟人

  碑林區教育局創新推進“名校+”改革,加強“三個課堂”建設,為促進教育均衡,構建高品質教育體系貢獻碑林智慧、碑林力量。發揮碑林優質教育資源富集優勢,創新實施優質輻射、優質發展、優質特色、優質提升“四優”工程,組建128個“名校+”教育聯合體,形成東西南北“三縱兩橫”網格化多片均衡分佈的硬核優質教育格局,構建全區優質學校佈局合理、學生就近入學有保障的良好發展態勢。深耕“西安好課堂”,助力教育內涵發展,先後在西安市第八中學、碑林區文藝路小學舉辦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探索高效課堂新途徑。勇當教育改革發展“排頭兵”,深入推進新高考改革、新課程和新教材實施,在“走班選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西工大附中、鐵一中入選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3所高中創建為西安市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

(轉載)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轉載)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轉載)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轉載)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以體健身

  碑林區教育局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發揮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獨特功能。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每年定期召開中小學生田徑、“三跳”運動會,組織健美操、啦啦操等比賽,健全教學、訓練、競賽體系,實現“教會、勤練、常賽”。推廣紅拳、空竹、射箭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發展新局面。碑林區小雁塔小學、鐵五小學、文藝路小學、西安市第六中學分校、西工大附中等學校被命名為首批“全國校園足球特色校”。西安市鐵一中學、西安交大附中被陜西省體育局授予陜西省籃球高水準後備人才基地。西安交大附中女籃代表陜西省獲得2020-2021賽季中國高中籃球聯賽全國女籃總冠軍。

(轉載)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五育並舉 培育時代新人

  以美潤心

  發揮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作用,碑林區教育局堅持全面提高教育品質與突出藝術教育特色相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廣泛參與與特長培養相結合,藝術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結合,同時突出校本特色的“四結合,一突出”理念。中鐵中學的版畫多次參加 “國際少兒畫展”,三十多幅兒童版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和魯迅博物館分別收藏;鐵一中管樂隊兩次參加奧地利和美國的比賽,合唱團赴奧地利參加“世界和平節”合唱比賽獲得金獎,交大附中、大學南路小學、建科大附小、交大附小、文藝路小學等多所成功創建藝術教育品牌,形成了特色鮮明、百花齊放的藝術教育格局。碑林區教育局連續兩年獲陜西省及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組織獎”。

  以勞拓能

  碑林區教育局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從“管理育人”“活動育人”“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協同育人”“評價育人”等七個維度,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在全區中小學深入開展“碑林區陽光學子育人工程•勞動傳遞愛”綜合實踐活動,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從2019年始,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年度評估考評指標,定期開展勞動教育經驗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動,每年4月開展區級和校級陽光學子、陽光教師、陽光家長、勞動小能手、勞動達人評選活動,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培養熱愛勞動、勤於勞動、善於勞動的新時代好少年。(通訊員 石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