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十四運會遇上楊淩:讓農耕文明在這裡薪火相傳
2021-09-03 19:10:3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9月2日,註定被25萬楊淩人民銘記。64名火炬手滿懷熱情,高舉象徵希望與夢想的聖火,穿越歷史悠久、生機勃發的農科新城,唱響“全民全運、同心同行”的時代華章,點燃楊淩群眾參與全運、服務全運、奉獻全運的火熱激情。

  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區——楊淩,作為十四運會網球、賽艇、皮划艇(靜水)項目舉辦地,迎來屬於她的高光時刻。

讓農耕文明在這裡薪火相傳——寫在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傳遞楊淩示範區站活動之際_fororder_圖片6

楊淩示範區新貌

  農科薪火 代代相傳

  這是一方躍動著科技與活力的熱土,這是一片積澱著歷史與夢想的福地。9月2日清晨,教稼園內的后稷雕像巍然聳立。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在楊淩示範區的傳遞從這裡開始,穿越時空、一路奔跑。然而,聖火從教稼園出發,也頗有寓意,象徵著農科薪火、代代相傳。

  相傳,這位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官——后稷,4000多年前就在楊淩一帶“教民稼穡,樹藝五穀”,開創了中華農耕文明的先河。后稷可能也不曾想到,曾經的“有邰”,已經改名叫楊淩,且成了中國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

  參與此次火炬傳遞的64名火炬手來自於各行各業,涵蓋農業、科技、教育、醫療、生産製造等多個行業一線領域。他們中有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農科專家,有為三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者,有活躍文壇身殘志堅的知名作家,有榮登“中國好人”榜的省級道德模範……

讓農耕文明在這裡薪火相傳——寫在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傳遞楊淩示範區站活動之際_fororder_圖片7

楊淩站火炬傳遞儀式現場

  不忘初心,傳遞夢想。聖火途經自貿大街、邰城路、濱河路,最終抵達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在6.3公里的傳遞路線上,展示了楊淩推動高品質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新形象。沿途道路兩側,觀看群眾熱情高漲,揮動手中的國旗,向火炬手加油致敬,充分展示了楊淩群眾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

  全民全運 同心同行

  楊淩,不僅是一座有著“農”鬱特色的城市,邁進新時代,全民運動的“體育精神”也日益成為城市的標誌。在這裡,無論是晨曦初露還是夜幕四垂,越來越多的群眾用運動品讀城市韻律,用跑鞋邁向健康生活新天地。

  “早晨睡懶覺的人少了,沿著渭河晨跑的人多了;下班後的飯局、酒局少了,打球、泡健身房的人多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變化,讓家住棠樾湖居小區的黃倩感慨不已、欣喜不已。她説:“十四運會給楊淩帶來了生機和好運。隨著大批健身場館設施陸續落地投用,城市環境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更加積極、健康。”

  如今,新的運動理念已經鐫刻在楊淩人的生活中,這正是“全民全運”發給群眾的福利。緊抓十四運會網球、賽艇和皮划艇項目在楊淩舉辦的機遇,楊淩示範區積極推進全民全運,建成體育場地499個,面積達90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8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同時,還以“見縫插針、多點開花、打造精品”的創新思維,利用邊角地帶建成多個城市“口袋運動公園”,打造“10分鐘”便民健身圈。

  連續多年,楊淩示範區圍繞民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每年推出十件惠民實事,涉及教育、醫療、供暖、人居環境……件件關乎群眾、事事振奮人心。一批批學校拔地而起,數條“斷頭路”被打通,城鄉醫療體系越來越完善,群眾文體生活越來越豐富……

  一次次的更新提檔,不斷刷新百姓的“幸福感”。一處處面貌改變,彰顯著楊淩的快發展和城市活力。

  牢記囑託 擁抱上合

  俯瞰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這座建築外形就像一對蝴蝶的翅膀。有了科技的翅膀,就有了夢想的飛翔。

  火炬傳遞的終點設在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也是寓意頗深,旨在突顯楊淩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在促進地區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交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國際視野、國家使命,陜西擔當、楊淩實踐。兩年多來,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16個上合組織農業技術實訓基地建成,上合組織現代農業國際合作實訓基地啟用,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拔地而起,上合組織國家區域農業合作網、國際合作多語種翻譯服務中心開始運行。

  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助力陜西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楊淩信心滿滿。楊淩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係,建成13個國際合作平臺,組織實施120多項國際合作項目,培訓110多個國家3000多名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以國際合作和交流培訓為紐帶,以深入推進自貿片區制度創新和楊淩綜合保稅區建設為抓手,楊淩的農業領域國際合作交流愈加頻繁,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源源不斷“飛”出國門,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入了現代農業的“中國元素”。

  4000年前,農神始祖后稷在這裡“教民稼穡、樹藝五穀”,埋藏並孕育了一顆農業之種。楊淩從此開啟了一份與農業的奇妙緣分。

  4000年後,無數個懷有農業情懷的“后稷”紮根於此,沿著后稷的步伐,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為中國“三農”事業尋路破題。

  當十四運會遇上楊淩,是4000年來歷史積澱的選擇,也是這場體育盛會對這片135平方公里小城,呈上的一份饕餮盛宴,它註定會讓這座以農為本的城變得更加靚麗自信,更具活力、充滿希望。(供稿 文/圖  楊淩融媒體中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