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讓水與城市和諧共生
2021-09-09 10:01:11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中首 陜西  圖】西安:讓水與城市和諧共生_fororder_QQ圖片20210909085526

渼陂湖美景。

【中首 陜西  圖】西安:讓水與城市和諧共生_fororder_QQ圖片20210909085510

市民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太乙宮街道的太乙驛遊玩。

【中首 陜西  圖】西安:讓水與城市和諧共生_fororder_QQ圖片20210909085522

8月16日,地處秦嶺北麓的西安市長安區南五台被雲霧環繞。

  西安自古就有“八水繞長安”之稱。“八水”是指涇、渭、浐、灞、潏、滈、灃、澇八條河流。八水滋養了曾在古城西安建都的十三個王朝,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也為這裡的山水林湖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進入新時代,西安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以人文滋養水文,以水文促人文,形成了獨特的生態文明發展模式。

  2019年底,西安市啟動“全域治水碧水興城   西安河湖水系保護治理”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筆,打造水生態治理的西安樣板,由此拉開了治水興水的時代新篇章。

  一聲號令風雷動,千帆競發啟新航。西安市各區縣聞令而動、千帆競發,用智慧和力量護河治水,讓水與城市和諧共生,使每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  碧波盪漾   清風拂面來

  “以前的氵皂河就是長安老城區排放雨污水的主要通道,污染極其嚴重,是‘黑臟臭’的代名詞。”家住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水寨村的任先生對此深有感觸。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生態環境遭到人為破壞,氵皂河逐漸成為長安老城區的一條排污渠,垃圾成堆、氣味惡臭的氵皂河曾讓沿河群眾苦不堪言。

  “我們啟動了氵皂河綜合治理工程後,按照截污納管、源頭治理、景觀提升的治理思路,實施城區段氵皂河截污工程,優化城市排水管網,切實解決了氵皂河城區段雨污合流、排水不暢等問題。”西安市水務局污水處理監管處處長黃永福説。

  與此同時,西安市水務局還在氵皂河上游段(源頭)實施水源連通工程、水源補給工程和城區管線建設工程,把生態水引入氵皂河,並對氵皂河全段進行清淤、暗涵分流,拓寬河道斷面,提升氵皂河排水能力。同時,改造了1.1公里明渠,建設6個“口袋公園”,整合百米綠帶湖區,形成40畝湖面。

  8月17日,一場小雨過後,氵皂河水清岸綠、波光粼粼,水鳥在草坪中梳理著羽毛,這就是改造後的氵皂河長安段,它還有了一個新名字——長安中央公園。

  排污渠變清水河,氵皂河碧波盪漾、綠意濃濃。今日的氵皂河,已成為一條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清水河、民心河。

  發生巨變的不僅是氵皂河,隨著國家級重點水利工程——鬥門水庫開工建設,十四運會主場館配套工程——灞河幸福岸線(全運湖)建設加快推進,潏河長安公園、灃河風雅楊林、灞河左岸綜合治理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並對外開放,很多曾經想幹而未幹的水生態治理工程正加速推進,許多難題得以破解。

  3年來,結合城鄉綠化建設,西安市大力推進堤岸、堤內、堤外立體增綠等建設,建成多層次、大綠量、高標準的護堤林帶,築牢河湖生態屏障,建成了“水清岸綠、生態健康”的水環境體系,構成了綠水繞城郭、清風拂面來的美麗畫卷。

  2  碧水繞城   猶如下江南

  西安城墻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在藍天白雲下,綠樹掩映中,遊人一邊暢遊環城公園,一邊欣賞“一波碧水繞城墻”的美景,這是多麼美好的體驗。

  老西安們都知道,過去西安的污水、雨水直接排入護城河,水質受到污染,導致雄偉壯觀的古城墻被渾水所圍繞。近年來,隨著文物保護和生態意識的增強,作為西安重要的文化旅遊資源,護城河經歷了多次建設與維護,生態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近百條污水渠需要處理。

  1983年、1998年、2004年,西安市先後三次開展大規模的護城河治理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質,改善了護城河的水污染問題。但因為沒有徹底切斷污水源,最終陷入了“清了堵,堵了清”的困境。

  近年來經過嚴密論證,護城河提升改造工程開始了“標本兼治”的“大手術”——在河道兩側修建排污暗渠的同時,改建截污箱涵進行防護,最大程度實現雨污水和景觀水的分離,科學系統地解決護城河及環城林帶所面臨的問題。在這樣的提升改造思路下,2005年到2017年,西安市相繼開展了東門—建國門試驗段工程、建國門—朱雀門綜合提升改造示範段工程、朱雀門—西門綜合提升改造工程,最終完成6.2公里的護城河河道全面治理,環城公園景觀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和提升。改造後,“一河碧水、林帶環繞”既為城墻“穿上了綠裙”,又在城市中心為市民遊客打造了一處親水的平臺。

  有了前幾段施工的經驗積累,打通護城河西門—北門—東門段剩餘8.4公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經過上萬名建設者的艱辛努力,改造工程進展順利,2020年8月1日改造段的護城河開始蓄水,每天約6萬立方米的水注入護城河,兩岸及環城林帶綠化景觀也如期“上線”,恭迎遊客。

  魚翔淺底,一水護城。如今,全線貫通的護城河為西安貢獻了一個長達14.6公里“加長版”親水準臺的同時,也實現了“水清、岸綠、堤固、洪暢”的目標。

  2020年國慶節期間,水域面積35.3萬平方米、綠地面積104.56萬平方米,集河、林、路等為一體的西安護城河景區全面免費開放。改造後的護城河使得原本灰色滄桑的城墻,有了靈動、明亮的氣息。

  7月15日,來自廣州的遊客張茂盛趁著暑期帶著孩子和老人暢遊西安護城河。他們乘坐著古香古色的畫舫,遊弋在碧波盪漾的護城河上,抬眼處,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老城墻,而城墻下鬱鬱蔥蔥的環城公園裏,人們吹拉彈唱、健身遊戲,享受著美好的生活。面對此情此景,張茂盛激動地説:“這的確非同凡響。來到西安,我沒覺得這是一座北方城市,反而有種置身江南水鄉的感覺。”

  3  山水相連   惠及城與人

  8月17日,雖然不是週末,但位於長安區太乙宮街道的太乙驛還是出現了停車難現象,無奈之下,不少市民只好把車停放在附近的村道上。“環境太好了,要是每天能來一趟,該多好啊。”在西安北郊上班的劉女士趁著調休的機會帶著父母,來到秦嶺腳下的太乙驛“吸氧”。

  作為“三河一山”綠道的一座一級驛站,太乙驛以群山為背景,保留了場地現狀肌理和楊樹林等,因地制宜地建設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為市民遊客提供休憩、自行車租賃等服務。

  全長293公里的“三河一山”綠道,經西安浐灞生態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灞橋區、藍田縣、西安經開區、未央區、高陵區、西鹹新區、西安高新區、長安區等區(縣、開發區),各區(縣、開發區)分散的綠道通過主廊道連為一體,各具特色,實現了移步換景。

  在灞河之濱,美麗的人行景觀飄橋把隋唐古灞橋遺址和世博園“接”在一起,打造出一個古今文化的交融區,展示了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未來、人文與自然完美融合的新形象。

  人行景觀飄橋就是“三河一山”綠道的起點。8月19日,記者漫步在綠道起點,不僅可以觀水、賞花、看鳥,還可以充分領略“三河一山”綠道的魅力。西安浐灞生態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王建瑩説:“人行景觀飄橋全長366米,寬6米,主體採用鋼結構設計,整體外觀色彩為‘中國紅’,猶如一條紅色的飄帶,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王建瑩告訴記者,“三河一山”浐河灞河兩岸綠道主遊徑總長47.7公里,綠道周邊總體提升面積達230萬平方米。同時,他們還配套新建、改造了18座驛站,並通過4座人行景觀橋等,串聯起河道上下游、左右兩岸,讓群眾在綠樹與碧水間感受生態城市的無限魅力,實現了生態效益、景觀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多贏局面。

  沿著起點廣場繼續前行,在夕陽的掩映下,雄偉的十四運會主場館猶如鑲嵌在灞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遠遠望去,一條蜿蜒的綠道起伏在綠水與林蔭間,尤其是高高架起的“空中綠道”串聯起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西安奧體中心等建築,更增添了城市的魅力。

  在這條“高顏值”的山水綠道上,市民既可騎行、漫步,又可觀水、賞花;既可感受千年古都的歷史風韻,又能在濃濃的綠色中找到鄉愁,感受滿滿的幸福。(文/圖  記者   趙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