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十四運會開幕式上的驚鴻一瞥,讓全國認識了“秦創原”。秦創原創新驅動發展(以下簡稱“秦創原”)平臺自3月30日上線以來,已然成為陜西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戰略要地”。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 供圖 西鹹新區融媒體中心
用“顯微鏡”找創新需求
根據《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陜西將把秦創原打造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建設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高品質發展的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科技創新大平臺。
作為服務陜西發展全局的創新驅動平臺,秦創原既要高點謀劃,又要細微入手,用“顯微鏡”找需求。自成立以來,秦創原共徵集各地市(區)155家單位2920項科研成果,人才、技術、政策等方面需求227項。其中,陜西省國資委梳理省屬企業技術需求116項,其中85項初步匹配了“揭榜挂帥”團隊,25項已經開始聯合攻關。陜西省教育廳通過舉辦“秦創原·第五屆陜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對接洽談會”,推介高校科技成果2000余項,20項成果現場成功簽約。
此外,各地市紛紛搶抓秦創原機遇,挖掘自身創新要素與秦創原“嫁接”,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如咸陽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210個、各類科技研發及服務機構57個,落地轉化項目46個;楊淩示範區加快推進種業、果業、耕地保護與品質提升、農機裝備製造等4個産業創新中心建設;西鹹新區新增科技型企業132家、科技成果轉化企業62家,引入孵化器8家、仲介服務機構45家,新增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21家,2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具備認定條件……西安市、寶雞市、渭南市、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延安市等地市共徵集技術需求356項。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現場 供圖 西鹹新區融媒體中心
用“放大鏡”找創新落點
創新之所以能驅動發展,在於創新擁有時代的變革力、對未來決定力。秦創原作為打開陜西未來的“密鑰”,要以發展需求為錨點,確定創新落點。
根據主導産業佈局及發展實際,陜西省科技廳啟動了光子、高端機床、先進金屬材料、新能源與智慧汽車、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北斗導航、氫能、種業等“兩鏈”融合重點專項;在先進稀有金屬材料、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光子産業、高檔數控機床等領域組建了4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8個創新聯合體。據了解,陜西省科技廳分別向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先進金屬材料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撥付經費500萬元。
此外,陜西省國資委制定了《省屬企業進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支持政策》,鼓勵省屬國有企業發揮帶頭作用參與秦創原建設,篩選了14戶企業入駐秦創原。截至7月29日,陜西地建、延長、陜汽、陜投等12家省屬國企已入駐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總部經濟園,推進省屬國企在秦創原建設各類創新平臺。
西北工業大學加快推進陜西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的論證建設,並與翱翔小鎮共同打造成果轉化大平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芯微-西電智慧影像處理聯合實驗室等4個校企聯合實驗室落地;西安理工大學洽談陜西省智慧建造研究院落地西鹹新區。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全省24個高新區新增註冊企業1.71萬家,同比增長61.97%;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8567家,同比增加70.86%。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769億元,同比增長40%。半年過去了,回看秦創原的建設成果,“原上”已是“水草豐茂”之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