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之筆繪就高品質發展新畫卷——渭濱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紀實
2021-11-03 16:51:40來源:寶雞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一場秋雨過後,徜徉在秦嶺腳下的渭濱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潔凈如洗;綠帶纏繞的道路上,車輛如梭;鬱鬱蔥蔥的生態遊園,風光旖旎;奔騰不息的“母親河”渭河穿城而過……

  “青山不墨韆鞦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筆者漫步依山傍水、如詩如畫的渭濱大地,觀賞生態美景,滿眼翠綠,仿佛置身畫中;欣賞碧綠“絲帶”,醉心花草,猶如品讀詩韻怡情,又如賞鑒畫作,讓人不出城郭而獲綠景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水韻之樂,處處展現出一幅山環水抱、蔥蘢秀美的生態畫卷。

  這是渭濱區舉全區之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真實寫照,渭濱區也成為西北主城區中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城區。那麼,渭濱區作為寶雞主城區,如何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贏”?

  厚植生態底蘊讓綠色成為創建底色

  “生態文明建設是基層黨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責任。”渭濱區委書記張帆説:我們要將“兩山”理論貫穿高品質發展全過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生態引領、綠色發展”的新模式,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讓渭濱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渭濱區三個鎮地處秦嶺北麓淺山區,佔到全區總面積的78%。這裡臺垣溝壑縱橫交錯,12條河流密織如網,既是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重難點,也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

  啃下“硬骨頭”,鑲嵌“綠寶石”。在創建中,區上以秦嶺生態環境整治為契機,加大對生態屏障保護力度,全面落實“河湖長責任制”,在“綠”字上下功夫、在“水”字上做文章,以“刮骨療毒”的勇氣,當好生態衛士,對破壞生態環境踩“紅線”者,敢亮劍、出重拳、下硬茬,“無禁區”整治、“零容忍”懲處,先後拆除違章建築12萬平方米,鋪設管網,封堵排污口。對拆遷後的空閒之地,宜林則林、宜花則花、宜景則景,修復生態植被49萬平方米,保護了棲息在秦嶺北麓的獸類13科28種、鳥類19科63種等野生動物,相繼建成了古公園、清姜河生態景觀公園等。生態環境多樣性修復改善,吸引了中華秋沙鴨等多種珍稀物種棲息渭濱。

  針對農村生態薄弱環節,區上統籌推進“廁所革命”,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垃圾收集運轉全部納入城市處理系統,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優良率100%,秸稈綜合利用率95.36%,禽畜糞污綜合利用率89.56%。

  為了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産生經濟效益,區上抓住脫貧攻堅政策機遇,做大做強主導産業,培育出蒲豐佳禾蒲公英、綠澤佰旺赤松茸、龍山玉珠葡萄等“渭濱五寶”特色産業,形成石鼓現代農業園、神農農耕體驗區、高家特色産業帶、晁峪田園綜合體“四大板塊”,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釋放生態紅利讓百姓享受創建成果

  “良好生態環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礎。”渭濱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吳昱昕説:我們堅持把老百姓的生態需求作為基本的民生需求,推進城市更新,通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努力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作為主城區的渭濱區,老舊小區多,居住人口多,為了做到“創建為民、為民創建”,綠色低碳發展,增加民生福祉,區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針對老舊小區出現的臟亂差等“頑疾”,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城區人與自然關係,探索城市治理的長效機制,“微改造、微治理”兩微並舉,“水電氣暖網梯”統籌謀劃。通過實施“産城融合發展、經濟提升街區、業態調整引進、交通組織優化、政商聯動行銷”五大行動,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打通微循環、對接微連通、解決微停車、實施微綠化、提升微美化,解決了老舊小區居民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為經二路、經一路、新民路等特色街區注入生態綠色元素,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日益提升。

  今年以來,全區共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32個,惠及群眾1.2萬戶。隨著金陵古渡主題文化公園落成、動集動車組開通、火車站地下空間開發以及“西大門”巨福路、“南大門”清姜路改造提升,實現中心城區大突破、大改善、大優化。

  金陵新村小區外來人口多、孤寡老人多。為了打造特色亮點,留住城市記憶,重現往日之輝煌,區上充分挖掘金陵古渡蘊含的悠久歷史文化,投資約6420萬元,拆違植綠,浚河固堤、涵養生態,打造金陵古渡主題文化公園,新建古渡碼頭、文化長廊,鐫刻歷史文化故事浮雕,用石材鋪裝了河堤路面,成為橋頭文化的一道靚麗景觀。同時對住宅樓體東、西立面進行外墻保溫處理,整體噴塗真石漆,統一色調、統一裝飾、統一實施,對建築立面、景觀小品、步行道等進行全域美化亮化,再現了古碼頭浪漫風情,讓生態、文化、居住、娛樂、休閒、觀賞相互交融。

  金陵古渡公園與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相映生輝,風帆步行橋橫跨兩岸,讓歷史文化與現代都市擁抱,構成了最美的城市會客廳和文化展示區,呈現出精彩靚麗的城市新地標。筆者走進金陵新村小區,只見立體墻麵粉刷一新,鋪裝人行道乾淨整潔,道路兩旁綠色林帶纏繞,微地形草坪綠如地毯,鮮花爭奇鬥艷,車位整齊劃一,居民在健身器材上悠閒地鍛鍊,活潑可愛的孩子在院子裏調皮地玩耍,越來越多的城市邊角地變成了居民歡聲笑語的幸福地。

  金陵新村小區居民張軍輝説:“我在小區居住10多年了,過去,這裡路面破損、污水橫流,河床裏是荒草灘,一到夏天,蒼蠅亂飛,臭氣熏天,人不願意出門。如今,這裡的面貌煥然一新,我每天都出門散步,賞花看景,美得很,嫽扎咧!”

  借力生態優勢讓工業經濟煥發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構建高品質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也是解決工業文明弊端的一劑良藥。作為國家“一五”和“三線”建設時期重點佈局的工業要地,渭濱區工業門類多、種類全,現已形成機床工具、軌道交通、石油裝備、航空航天等“六大産業集群”。在創建中,區上把改善工業生態環境作為保護生産力、發展生産力重要抓手,對於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和工廠,進行整改甚至關停,下猛藥整治“低散亂”、出重拳清除“僵屍企業”,盤活資源、引資嫁接,對涉氣企業,安裝廢氣處理設備,建設綠色車間,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大氣污染;對涉水企業,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安裝在線監控系統,更新生産設備,推行水資源循環利用,做到達標排放,做到工業污染源全改造、燃煤鍋爐全清零、散亂污企業全治理。

  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創建中,區上夯實發展之基,增強發展動力,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助推器”,佈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政務信息化、城市智慧化”,強鏈延鏈補鏈,讓互聯網“加起來”、感測器“聯起來”、機器人“動起來”、新材料“用起來”。

  創建,讓渭濱生態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引領高品質發展強大引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發中心、寶雞西工大智慧感測器研究中心等52個産學研項目落地生根,長嶺電子等48個新品研發項目入圍陜西工業新産品開發項目。合力新能源叉車等43個項目投産達效,機床工具産業園、淩雲電子産業園加力提速。智慧工業雲平臺,為300余戶企業數字化改造賦能,培育專精特新企業5戶、高新技術企業95戶。目前,全區擁有工業企業1300戶,規上工業企業78戶,産生了6個中國名牌、6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3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

  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面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新任務、新征程、新挑戰,渭濱區摘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桂冠,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基礎。全區上下將在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帶領下,乘風破浪再揚帆,奮力朝著區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的“建成西部高品質發展先行示範區”新目標,持續加力,用生態文明之筆繪就高品質發展新畫卷。( 龐文淵 楊少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