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陳倉區同心協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紀實
2021-11-23 14:34:54來源:寶雞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轉載)築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陳倉區同心協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紀實_fororder_IMG_6408(20211123-115535)

黨員幹部翻山越嶺排查險情

(轉載)築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陳倉區同心協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紀實_fororder_IMG_6409(20211123-115537)

縣孟路K72+800處清理塌方

(轉載)築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陳倉區同心協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紀實_fororder_IMG_6410(20211123-115545)

挖掘機疏通通關河河道

(轉載)築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陳倉區同心協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紀實_fororder_IMG_6411(20211123-115548)

搶修移動通信線路

(轉載)築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陳倉區同心協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紀實_fororder_IMG_6412(20211123-115552)

陽平鎮黨員幹部幫助農民搶收秋糧

(轉載)築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陳倉區同心協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紀實_fororder_IMG_6413(20211123-115555)

拓石鎮通洞村搭建救災帳篷安置轉移群眾

(轉載)築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陳倉區同心協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紀實_fororder_IMG_6414(20211123-115559)

陳倉區應急管理局發放救災物資   

  范新亮 韋曉寧 龐文淵  

  這是一場來勢洶洶的汛情,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這是一次淬煉初心的大考。

  今年秋淋持續時間長、受害面積大、受災程度深,導致陳倉區14個鎮街受災,發生農房受損、山體滑坡、道路沖毀、交通受阻等災情。面對災情,新一屆陳倉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區上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踐行初心使命,把防汛救災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主戰場,把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陣地,全區黨員幹部在學史力行中築牢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聞“汛”而動構築堤壩黨旗紅

  梳理百年黨史讓人留下深刻記憶:一個關係牢不可破,那就是黨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在防汛救災大戰大考中,陳倉區黨員幹部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幹在一起,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一次次搶險救災的危急關頭,一支支“紅色力量”讓一面面黨旗高高飄揚。

  今年以來,陳倉區遭遇近30年來最強暴雨襲擊,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6成。在7月15日這天,降雨量高達101.7毫米,突破單日降雨量歷史極值。尤其是在秋淋期間,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3倍。持續20輪強降雨,造成全區14個鎮街不同程度的農房受損、山體滑坡、道路損毀、交通受阻,13760余人受災,累計直接經濟損失3.38億元。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面對來勢兇猛的汛情,區委、區政府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防汛救災工作相結合,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立即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Ⅲ級應急預案,建立各項防汛責任制,科學調度、果斷應對、關口前移、力量下沉,最大限度將暴雨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陳倉區委書記馬霄身先士卒,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冒雨前往西部山區通鳳路(通洞至鳳閣嶺)查看災情,現場辦公,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和奮戰在搶險一線的黨員幹部。他説,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防汛責任重於泰山,越是在關鍵時刻,越要體現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他要求,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要聞“汛”而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當好群眾“主心骨”,哪有危險,就戰鬥在哪,哪群眾最需要,就出現在哪,在防汛救災大戰大考中踐行初心使命。

  基於這一認識,區級“四大班子”領導和包抓部門迅速趕赴防汛一線,靠前指揮,現場督查,組織搶險救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風雨中黨組織成為人民最堅實的依靠。

  各部門各鎮街落實防汛防滑責任,堅持24小時防汛值班,領導幹部駐守包抓村組,包抓滑坡隱患點、重點堤段等防汛重點部位,堅持汛情日報制度,把防汛工作落實到村到組到戶。全區緊急下撥救災資金200萬元,調撥救災帳篷138頂、棉被789床、折疊床210個、棉衣和棉大衣541套,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迎“汛”而上黨員衝在第一線

  “汛情就是動員令,險情就是衝鋒號。防汛搶險是考驗黨員幹部擔當精神的‘試金石’。”陳倉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馬小鋒説,今年,陳倉區遭受極為嚴重的汛情考驗,黨員幹部主動擔當、敢打頭陣,投身災害最嚴重、情況最複雜、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轉移避險、搶險救援、防滑防塌,帶領廣大群眾風雨同舟、守望相助,以最快速度確保群眾安全出行、方便生活、戰勝災情。

  陳倉區西部山區的通關河,是渭河左岸的重要支流,由於強降雨致河水暴漲,肆虐的洪水像脫韁的野馬,衝垮了通鳳路兩座橋梁、27處防護墻、9座涵洞,造成23處路面懸空、12處塌方,道路中斷,鳳閣嶺鎮張家川村、後排村665戶2522名群眾被困“孤島”。

  鐵肩擔風雨,眾志築大堤。為了打通這一“生命通道”,10月7日早,寶雞育才玻璃(集團)有限公司、寶雞通達工程集團公司接到區委、區政府緊急搶險任務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計報酬、不講條件,第一時間從各項目工地調集20余臺挖掘機、裝載機等工程機械,抽調45名精兵強將,組成應急搶險隊,緊急馳援鳳閣嶺鎮後排村、張家川村,他們晝夜不停,連續奮戰,與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我是黨員我先上!”成了防汛搶險中最高頻、最生動的話語。在奮力搶險最關鍵的時候,鳳閣嶺鎮又突降大雪,搶險難度陡然加大,兩家民企克服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緊急調撥棉衣、棉被,在鎮村幹部和當地村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經過連續14天日夜苦幹,終於搶通受阻道路,保證了人民群眾安全出行。

  近日,陳倉區委、區政府為這兩家民企分別送去表揚信,對他們在關鍵時刻勇擔社會責任的行為予以褒揚。鳳閣嶺鎮後排村、張家川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也分別向育才集團、通達公司贈送了錦旗,以表謝意

  以迅應“汛”不等不靠抓自救

  災情無情人有情,不等不靠抓自救。連日來,陳倉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與災後重建相結合,黨員幹部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帶領群眾戰勝困難,成為災後重建自救的中流砥柱。

  “堅決防止因災返貧或致貧,第一時間恢復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産生活秩序,這是區委、區政府的責任和擔當。”陳倉區委副書記告訴筆者,面對災情險情,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抓好自救的同時,幫助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做好心理援助和災區衛生防疫等,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拓石鎮葛條嶺村因強降雨,導致全村通組道路中斷,只能靠人力運送救災物資,四組村民李輝家後面的山崖出現滑坡,情況特別緊急。李輝患有重病,無法冒著雨雪長距離轉移。10月10日,天下起了雪,第一書記陳磊和其他駐村幹部、村組幹部一同背起重達70公斤的帳篷,拿上面、油等救災物資,徒步4個小時趕到了李輝家中,幫助他們在院子裏的安全地點搭起臨時帳篷,讓一家人住了進去。“沒想到這麼遠,村幹部還惦記著我們一家人,太感動了。”李輝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受持續強降雨天氣影響,陽平鎮農業生産不同程度受災,給秋收秋播造成嚴重影響。鎮黨委、鎮政府組織廣大黨員幹部迅速行動、衝鋒在前,與群眾並肩作戰,搶農時、奪豐收,將減災保産作為黨員幹部辦實事、踐初心的主陣地,讓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在防汛救災一線得到檢驗。

  周原鎮有這樣一群“紅馬甲”,他們由全鎮黨員、青年團員、志願者組成,風雨中大家挨村挨戶排查險情,對可能出現險情的區域加強巡邏與監測,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對有滑坡、內澇等危險地帶,動員幫助群眾迅速轉移,投親靠友,臨時避險,並在危險區域拉起警戒線,為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産築起一道“紅色安全墻”。

  鳳閣嶺鎮黨員幹部與村組幹部、黨員、群眾、志願者,對臨河、臨水、臨山、臨崖居住群眾進行拉網式排查,做到應撤盡撤、應避盡避,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目前,全鎮累計投入各類機械21台106個臺班近千人次,清理塌方及路面淤泥雜物3.4萬立方米,加固河堤2處140米,搶修人飲管網4處。

  區鄉村振興局及時調整銜接資金1469.24萬元,用於災後重建項目和市級提前下達項目,其中安排因災飲水安全恢復項目38處538萬元,並將交通災後重建28個項目1019.67萬元,提前納入2022年財政銜接資金項目庫,全力防範化解返貧致貧風險,堅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區住建局第一時間對全區受損農房進行安全鑒定,指導各鎮對受災戶進行安全安置,確保受災群眾不住危房,同時積極將受災戶納入2021年第二批危房改造項目或抗震改造項目計劃,加快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區農業農村局安排農業技術人員下村到組入戶,指導群眾對受災大棚果菜開展生産自救,並聯繫區財政局與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公司開展農業災情勘查、定損活動,做好災害理賠;區交通運輸局在水毀路段投入各類機械86台600余個臺班,出動應急養護管理人員256人,設置封閉圍擋21處、警示告知牌166塊,清理塌方及路面淤泥雜物27萬餘立方米,搶修便道28處3185米;區民政局深入鎮村一線,指導各鎮街、村及時排查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用足用好社會救助政策,確保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不出問題。

  鐵肩扛起責任,情懷植入人民。在包抓領導、下沉黨員幹部、駐村幫扶單位和“四支力量”以及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全區共轉移安置地質災害點、臨河、臨崖等受安全威脅群眾2038戶5001人,設置警示標誌1067處,出動大型機械749台次,清理塌方100087立方米,搶修道路175處,加固修復河堤41處,恢復人飲工程78處、供電設施27處,出動搶險人員23000余人次。

  危急關頭頂上去,關鍵時刻衝出來。陳倉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學史力行,實幹為民,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展現著共産黨人肩負的使命擔當。風雨中,人民群眾隨時隨處都能看到黨員幹部的身影、聽到黨員幹部的聲音、感受到黨員幹部的溫暖,黨員幹部以實際行動,築起衝不垮的“紅色堤壩”,共同奏響了一曲防汛救災、護衛家園的壯麗凱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