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富平:幹“柿”業 發“羊”財 講“面”情
2021-12-14 11:41:29來源:渭南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農民穩增收的關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富平縣立足“富平柿餅”“富平奶山羊”和糧食生産加工三大優勢産業,積極構築全産業鏈條,推動一二三産融合,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征程。富平人把這場火熱的實踐稱為——幹“柿”業 發“羊”財 講“面”情”。  

  從7.7畝的柿園出發,“柿”業一路紅紅火火 

  富平縣東華街道定國村的一處小柿林,它的主人趙雲山,今年已78歲,是一名退休幹部,自稱為“老柿農”。這片小柿林建於1996年,只有7.7畝地。別看它又“老”又“小”,卻是陜西省第一個柿子種植示範園,成功打破了“柿不成林”的世俗之説。 

  富平柿子歷史悠久,柿餅在明朝時期便是貢品。特別在沿山曹村鎮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都栽植柿樹。只是受限于“柿不成林”的説法,它們大都被“散”種著,或在房前屋後,或在溝坡田埂,總是不成氣候。  

  “富平柿餅産量少,品質卻好,很受人喜愛。”趙雲山説,20世紀90年代就有韓國和日本的客商來富平收購柿餅,那時便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趙雲山與柿結緣在1994年,當時他在工作中結識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我國著名的柿子專家王仁梓。王仁梓告訴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果業出現了三大浪潮,第一次是南方的蜜橘,第二次是北方的蘋果,第三次是緊跟蘋果興起的酥梨,而第四次將是以柿子為重點的雜果。  

  這一席話,讓趙雲山心潮澎湃。“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富平人,本就對柿子充滿情懷,專家看好柿子前景,我何不探索實踐一番?若真的成功了,也算給家鄉父老作點貢獻。” 

  1996年,退休後的趙雲山很快在老家整合土地建起了柿子示範園。樹怎麼栽?他虛心地向周圍農民學習。園子怎麼管?他如饑似渴地從專家那裏求知,還多次邀請王仁梓到現場指導。除草、拉枝、病蟲害防治……趙雲山説,回憶起來,困難也不少,但最終都被他逐一克服了。  

  趙雲山一心一意務柿園,4年後柿樹挂果,6年後進入繁盛期,“柿能成林”得以證明!

  而與他的柿樹一起“長”起來的,還有富平柿餅的價格、供不應求的收購量。為了調動農民發展柿餅産業的積極性,富平縣委、縣政府給農民發糧食、發柿樹苗,搞技術培訓,富平柿樹種植以每年1萬畝的速度遞增。 

  2006年,首屆全國柿子研討會在武漢召開,富平柿子第一次向全國推介便得到青睞。2007年,富平作為東道主承辦了第二屆全國柿子研討會,富平柿餅受到更廣泛的“推崇”。之後的幾年裏,富平作為世界柿子優生區,富平尖柿作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一次又一次集聚了國內外的目光,人氣、財氣漲個不停。 

  縣委、縣政府乘勢而上,引導群眾更新觀念,在栽植、加工、銷售各個環節上提質增效。特別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通過整合各類政策和資金資源,富平建成了莊裏鎮、曹村鎮、宮裏鎮一批萬畝柿子鎮和南午村、王莊村、太白村等一批千畝柿子村。每年派出百餘批次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指導柿園管理和日常作務。還向群眾配送自動削皮機、晾曬架子等,富平柿子産業逐步走向規模化、現代化道路。  

  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一些本地的柿餅專業合作社、電商公司嶄露頭角,為産業不斷注入動力。富平華麗柿子合作社的理事長石華麗,投身柿餅産業20多年,從當初的“小打小鬧”,到如今的做大做強,見證了小小柿餅富了鄉親的全過程。 

  石華麗説,為適應互聯網銷售模式,她建起了電商公司,打造了“富柿花”品牌,合作社平均每年銷售柿餅約2000萬斤,不僅帶動了300多名社員,還輻射周邊七八個村子上千戶人家,戶均收入7萬元左右。 

  2017年以後,隨著富平永輝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陜西雲集柿業公司、陜西大方天璽農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地企業入駐富平,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生産加工工藝、廣闊的行銷平臺和園區旅遊綜合體,更讓富平柿餅産業的發展如虎添翼。 

  幾年間,市場上涌現出了“柿子紅了”“柿柿紅”“合柿”等一批知名品牌以及柿子醋、柿子酒、柿葉茶等眾多高附加值産品。全縣柿子種植面積已達36萬畝,年加工柿餅6萬噸,富平柿餅仍然供不應求。  

  “富平柿餅有歷史、有故事,挖掘文化內涵,提升品牌農業的厚重感,這個産業才更具生命力。”富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耀武介紹,以文化賦能産業,富平已建起了柿子博物館、柿子非遺傳承館、柿子展示館,開發了“中國柿鄉”主題鄉村旅遊,打造了“小柿人”IP文創産品,如今,“三産”融合蓬勃發展,新的市場增長點正在形成。 

  從半個多世紀的情懷説起,全産業鏈上發“羊”財 

  富平沒有內蒙、新疆等地豐饒的牧場,卻是全國最大的奶山羊養殖基地縣,被國務院命名為“奶山羊之鄉”,在行業內享譽“中國羊乳之都”“世界奶山羊産業發展示範區”。目前,全縣奶山羊存欄80萬隻,6家企業年加工乳製品4萬噸,並形成了集良種繁育、規模養殖、智慧加工、現代流通、文旅融合為一體的全産業鏈産業。  

  富平縣是如何做到的?“我們富平人對奶山羊是有情懷的,上世紀50、60年代艱苦時期,奶山羊被視為家庭的重要成員,為一家老小的生計立下過大功勞。可以説,感情基礎就是産業基礎。”探究奶山羊産業的發展史,原富平縣畜牧局局長張笑鵬説。

  一種情懷如何造就一個産業?這淵源追起來已有大半個世紀。富平人養奶山羊最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到了50年代,國家鼓勵發展畜牧業,全縣奶山羊數量增加到2萬多只,國家按照生産計劃在這裡建起了煉乳廠,用大鍋土法煉製羊乳,最遠供貨到北京。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富平老百姓因為有羊乳補充飲食渡過了難關,與奶山羊結下深厚的情誼。進入新世紀,省上以富平為突破口,將奶山羊産業作為助力農民增收的主導農業産業全面推進。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實施,富平奶山羊實現了適度規模集中飼養。  

  “總而言之,産業基礎好,是我們能做大做強的底氣。”在原富平縣奶山羊辦主任李剛看來,這不僅在於群眾養殖基礎好,更在於富平奶山羊“好羊産好奶”的品係優勢。  

  説到這,就不得不提起富平人曾經所熟悉和敬仰的“羊媽媽”。“羊媽媽”叫王康身,是上海籍人,上世紀60年代末,按照組織安排,王康身到富平開展奶山羊良種培育工作。經她改良優化後,富平奶山羊日産奶量增加了好幾倍,被國家認定為“關中奶山羊”。1989年王康身返鄉上海。雖已過去30多年,但她為富平奶山羊産業所作的貢獻始終留在富平人心中。  

  進入新時代,富平人循跡半個多世紀的腳步,推動奶山羊産業在堅守中繼續前行。 

  縣委、縣政府立足新的發展實際,制定了奶山羊産業高品質發展規劃,積極爭取資金,出臺扶持政策,實施奶山羊産業集群項目建設,全縣建成奶山羊産業示範園區4個,100隻以上養殖小區、家庭牧場600個,發展5萬隻以上養殖大鎮2個、30隻以上養殖戶3000多戶。 

  建立了奶山羊奶價最低保護制度,在市場價格的基礎上,通過有關各方協商確定指導價格,保護群眾發展産業的積極性。

  打造奶山羊全産業鏈服務體系,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綜合試驗站,奶山羊基因育種、胚胎移植等新技術攻關取得進展,發展省級良種繁育示範村20個,累計培育輸出良種60多萬隻。 

  建起奶山羊産業綜合服務中心,為養殖戶提供育種、飼養技術指導及隨叫隨到的“獸醫120”服務。依託富平縣檢驗檢測中心,還建成國家奶山羊乳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具備乳及乳製品、嬰兒配方食品等6大類15個産品256項參數檢驗檢測能力,産業發展有了科技支撐。

  富平奶山羊已成為富平乃至全市第一個形成全産業鏈的農業産業。對此,市人大代表、陜西聖唐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鋼鋒,用幾組今昔“對比”為全産業鏈作出闡釋——從養殖環節看,過去,養殖戶要自己種草,現在劉集鎮、莊裏鎮奶山羊養殖核心區一帶,有人專門搞飼草飼料出售,實現科學配方;過去,因為種羊價格高,避免不了“近親繁殖”,現在有人專門開展良種推廣和母羊養殖,繁育成本降低了,品質卻提高了;過去,公羊羔一齣生就被賤賣,現在有人專門搞公羔育肥,肉羊産業初步形成。  

  從加工環節看,富平縣原有6家羊乳加工企業,現在5家都在擴建且新的生産線帶來産品差異化。紅星乳業主打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奶酪,金牛乳業的乳清粉名聲在外,聖唐乳業則以成人粉、小零食見長。奶山羊産業形成集群效應又避免同質競爭,同時帶動了包材、物流、運輸等配套産業鏈的形成。 

  從“三産”文化旅遊方面看,過去是傳統媒介下單一的産品宣傳,這兩年富平開展“富平奶山羊中國健康行”活動,以企業搭臺、政府站臺的形式,每年走進100多座城市,産業和文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聖唐乳業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 

  在李鋼鋒看來,更重要的是群眾的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遵循市場規律,科學化、規模化養殖理念深入人心、成為共識。同時,隨著産業的發展壯大,一大批專業人才涌現而出,不僅有“土專家”,更有許多大學生回到家鄉為奶山羊産業注入新活力。  

  “目前,富平是全國養殖規模最大、品質最優的關中奶山羊生産繁育基地,産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從産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到綜合利用,把産業鏈主體留在縣內,越來越多的富平老百姓發起了‘羊’財。”富平縣畜牧局發展中心主任郭建航欣喜道,最近,富平奶山羊育種被列入國家育種計劃,全基因組測序技術下的數字化養殖,將把這個産業推向全新的發展階段。  

  從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看擔當,端牢飯碗講“面”情 

  俗語講,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富平縣農耕歷史悠久,擁有耕地107萬畝,糧食種植是富平農民祖祖輩輩的堅守。多年來,“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縣”“全省小麥生産轉型升級示範縣”等每一項殊榮背後,都飽含著這個農業大縣為糧食安全作出的擔當。

  耕地和種子是實現糧食安全的關鍵,富平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近年來,富平縣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兌現糧食種植各類補貼,實施農田水利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力做好耕地保護和品質建設。設立了“農作物新品種引進試驗示範園”“小麥首席專家新品種試驗示範田”,開展糧食新品種栽培、種植試驗和推廣應用,引領全縣糧食産業高品質發展。  

  現下,不少産業收益都十分可觀,富平為何能守住“飯碗”?一位負責人“揭秘”,嚴守耕地紅線,走“優質高效、綠色循環、項目推動、區域發展”的集約化、專業化、産業化道路,種糧食照樣能實現農業增産和農民增收雙贏。 

  “種植機械化是實現雙贏的前提。”這是位於富平縣吉順祥家庭農場“農場主”張勝吉的見解。他的家庭農場共流轉土地2600畝,農閒時卻只有門衛、做飯師傅和維修工3名員工;農忙時也只雇傭司機一個工種,地裏的活幾乎都靠機械化完成。

  “村民把地流轉出來,地有了照料,還多了一份收入,能騰出時間進城務工,又是一筆家庭收入。”張勝吉説,集約化、專業化生産於人于己都大有益處。  

  而在促進糧食産業鏈向下游延伸方面,富平本土加工企業“陜富麵粉”和2015年成立的新秀企業“西瑞麵粉”功不可沒。 

  陜富面業産銷量穩居西北第一,全國麵粉加工前四強。其産品除了餃子粉、糕點粉、糖尿病人專用粉等麵粉外,小麥胚芽粉、無糖麥胚餅乾、手工空心掛麵等300多個品類的高附加值産品更是憑實力坐擁市場。

  富平西瑞麵粉有限公司是中國十佳糧油集團、陜西糧農集團的骨幹企業,擁有國內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生産線,是一家集糧食收購、存儲、加工、貿易為一體的麵粉加工企業,日處理小麥能力800噸。該公司辦公室主任李穩牢介紹,以“訂單農業”的形式,公司與富平8家糧食種植專業戶和家庭農場簽訂協議,引導他們種植優質小麥品種並高於市場價格收購。與種植普通小麥比,僅去年一年,就為種植戶累計增收1500萬元以上。  

  據介紹,目前,富平縣擁有各類糧食生産經營主體183家,糧食加工企業6家,年加工小麥100萬餘噸,産值25億元,糧食産業成為新興崛起的致富産業。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及今年一些地方發生洪澇災害的形勢,端牢自己的飯碗,有著更加特殊的意義。進一步增加糧食生産投入,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激發市場活力,調動農民積極性,自覺承擔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這就是富平講‘面’情的內涵。”富平縣委副書記、代縣長景軍榮説。 

  幹“柿”業、發“羊”財、講“面”情。群眾有堅守、企業有引領、政府有服務,是這三大産業行穩致遠的堅實保障。緊扣特色産業,推動“三産”融合,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富平,正在以産業興旺之筆書寫新的發展篇章。(渭南日報記者 崔曉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