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社會面基本實現清零 疫情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2022-01-06 09:12:3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2022年1月5日,西安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47場),西安市政府副市長徐明非就疫情防控有關情況進行介紹。

  截至2022年1月4日24時,西安本輪疫情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793例,均在第一時間送到定點醫療機構治療。自2021年12月29日以來,已有37名確診患者出院,在定點醫院接受健康監測和康復隔離,後續還會有更多患者治愈出院。

西安:社會面基本實現清零 疫情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105175104

西安市政府副市長徐明非就疫情防控有關情況進行介紹 攝影 屈紅偉

  徐明非表示,從近幾輪核酸篩查情況看,病例總量呈現下降趨勢,都是在隔離管控人員和封控、管控區域發現的,社會面基本實現清零,疫情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徐明非説到,隔離管控是阻斷疫情隱匿傳播、實現“社會面清零”的關鍵措施,而實現“社會面清零”則是後續實施降級管控、恢復社會秩序的必備條件,所以廣大市民朋友們還需要暫時繼續堅守嚴格遵守各項防控措施。

  據悉,截至2022年1月4日24時,西安全市正在集中隔離的有42000余人。實施轉運和集中隔離的目的是儘快消除市民群眾身邊的風險源,讓西安市儘快恢復往日的生機。徐明非説道:“我們注意到,為了和病毒搶時間,實施轉運、隔離往往比較緊急,給市民群眾帶來了諸多不便。個別隔離場所專班組建緊急、準備工作還不夠充分,造成服務保障不及時、不到位等情況,我們也及時督導整改。目前,我們正進一步加強集中隔離場所的管理和服務,對參與隔離酒店專班的工作人員開展全員培訓,及時了解集中隔離人員狀況和需求,跟進做好心理疏導、人文關懷,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努力滿足個性化、多元化需求。”

  此外,西安市堅持防疫保供並重、線上線下結合、政府市場協同保障,用心用情服務保障好市民群眾的基本生活。

  在生活物資保障方面,西安組織五大蔬菜批發市場加大貨源籌集,協調在渭南、商洛、楊淩建立三個應急物資中轉儲運場,開通綠色通道,保障生活物資運送“大動脈”暢通。目前,西安全市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供應儲備充足,煤電油氣等運行平穩。

  針對群眾反映的生活必需品入戶難問題,西安堅持分級分類,統籌用好各方力量,對隔離人員實行專班服務,對封控小區實行送貨上門,對管控小區引導群眾有序下樓取貨,組織餐飲企業為平時不做飯的群眾配送熟食和方便食品,實施鼓勵生活必需品進社區補貼政策,全力打通服務保障“最後一百米”。

  針對群眾關心的醫療服務保障問題,為防止就醫過程中出現交叉感染,西安對隔離點、封控區、管控區需要緊急就醫的人員,安排專車“點對點”送至定點醫院就醫並閉環接回;其他人員持48 小時核酸陰性證明,自行前往全市正常開診的醫院就診,任何醫院不得以疫情防控為由影響患者就診;對於急危重症、血液透析、腫瘤放化療等患者和孕産婦,開通服務電話、綠色通道,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同時,西安市積極暢通各類求助信息渠道,在一些小區、隔離點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安排專人在網上接收信息、現場協調解決問題。

  徐明非強調,西安市民要繼續堅持非必要不外出、不離市,堅決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牢牢守住嚴防疫情外溢的紅線、底線;救治單位要用最好醫療資源、最佳治療方案、最優診療手段,讓每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和護理。

  同時,西安市將對學校、市場以及城中村、隔離點、救治醫院、發熱門診等重點場所和區域,進一步嚴格規範管理,嚴防交叉感染,決不讓疫情出現反復;對10個城中村、封控區、居家隔離人員、重點場所從業人員每天進行1次核酸篩查,對7天內出現病例的管控區每3天進行1次核酸篩查,對7日以上未出現病例的區縣于7天后進行核酸篩查,其他重點人群按規定開展核酸篩查;對封控、管控區域和集中隔離人員,認真分析研判,達到解除條件的,經評估後,逐步有序予以解封,共同創建無疫小區;對於還處在封控、管控區域的群眾和集中隔離人員,暢通反映訴求渠道,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徐明非説:“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再堅持、再忍耐,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就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西安這座英雄的城市會很快恢復往日的繁華和榮耀!”(文 馬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