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用綠色科技助力北京冬奧會
2022-02-08 15:08:28來源:中國日報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舉世矚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于2月4日晚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 築夢冰雪,同向未來。

  水立方14天智慧轉換為冰立方、手持火炬實現零碳排放、秒級精準氣象預報……

  在本屆冬奧會科學辦賽的過程中,一項項新成果得以應用,為冬奧披上一層酷炫的“科技色彩”。

  在全球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用科技手段助力疫情精準防控,保障賽事安全運行,是籌備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

  為助力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博士研究生劉闖和他的創業團隊應用新技術、新産品,為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部署了一套疫情防控的系統,搭建疫情防控人臉測溫平臺並建設了各種數據功能模組,形成了智慧防疫多維指揮的實戰平臺,為北京冬奧會疫情防控提供防疫支持和保障。

  一、身份核驗測溫一體機

  本屆北京冬奧會中,劉闖和他的創業團隊設計的身份核驗測溫一體機是重要的身份識別和測溫設備。該設備採用近紅外活體技術,搭配熱成像測溫模組,可以快速、高效完成人員身份比對和體溫測量,並且識別數據還將同步上傳到後臺數據庫,對數據進行整合管理、分析。同時,固定式身份核驗測溫一體機還與各城市健康碼及核酸檢測結果進行匹配,在測溫過程中實時查詢健康碼信息,進一步對參賽人員及觀眾進行精準管控。

  針對冬奧防疫情況,劉闖團隊在閉環管理圈內、外按照閉環區域的特點及要求,採用固定式、移動式身份核驗測溫一體機兩種不同的防疫設備來達到疫情防控目的。在閉環外這些流動性場景,如在高鐵、高速等出入卡口,主要使用移動式身份核驗測溫一體機對過往人員進行測溫篩查,無接觸且能實現快速測溫、高效通行;在閉環內的固定場所,如簽約酒店、競賽場館出入口、主要卡口等,主要使用固定式身份核驗測溫一體機對參賽人員及觀眾進行紅外體溫篩查、驗證和安檢。如出現體溫異常情況,設備將自動告警提示管理人員進行二次測溫篩查。

  在涉及到外籍人員的場所,身份核驗測溫一體機配備了護照自動識別登記功能。

  二、智慧防疫多維指揮實戰平臺

  與身份核驗測溫一體機相配合的是劉闖團隊部署的智慧防疫多維指揮平臺。為了實現提前預警、有效預防、可溯可查、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目標,該平臺搭建疫情防控人臉測溫平臺並建設了各種數據功能模組,同時對接各類涉醫平臺和疫情相關數據介面,構建市級統一大平臺,實現職能部門間的數據共享。

  平臺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數據研判平臺、數據可視化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平臺。在北京冬奧會期間,該平臺能夠快速完成疫情流調,為張家口賽區智慧化、科學化、精準化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技術保障。

  此外,現就職于航天科技集團一院15所的我校校友趙勁彪作為冬奧會開幕式地面舞臺保障負責人,承擔了冰立方及五環展示環節的設計與施工。

  其中,奧運五環標誌的展示,是奧運會開幕式重要的一個環節。據悉,本次奧運五環長達19米、高8.75米,重達3噸,厚度卻僅有35釐米。五環依靠鳥巢上空僅有的兩根威亞,穩穩升起懸挂半空,最後又要緩緩沉入舞臺之下,下落時擺動幅度不超過7.5釐米,升降精度需要控制在毫米級。

  面對對重量和精度要求都非常苛刻的設計方案,趙勁彪自去年5月進駐冬奧項目組,從溝通設計、督促生産、確定施工、評審方案到設備測試,每一個環節他都反復推敲,並將航天結構設計方法及航天系統工程的管理模式應用於項目當中。

  經過反復計算與實驗,趙勁彪與團隊一方面為五環更換了新材料,使得五環重量約為3噸,厚度僅35釐米,骨骼為鋁合金,既堅韌又輕巧;另一方面又精準確定吊點,實現了高空威亞平穩吊起五環並升到預定高度。

  開幕式當晚,近3層樓高的冰立方拔地而起,隨後在鐳射與音樂的烘托下,奧運五環“破冰而出”,與五星紅旗交相輝映,驚艷世人!趙勁彪難掩激動地説,“作為航天青年,我要儘自己最大可能在這個舞臺上提供支撐,讓中國在世界綻放光芒。”

  西工大校友企業河南泛銳複合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河南泛銳”)是本屆北京冬奧會“飛揚”火炬外殼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高溫部件配套商。河南泛銳用陶瓷基複合材料高溫製備技術助力完成的冬奧火炬外殼高溫部件,具有“輕、固、美”之特點,不僅解決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應用瓶頸,實現了火炬外殼在高於800℃的氫氣燃燒環境中正常使用,而且破解了火炬外殼在1000℃高溫製備過程中起泡、開裂等難題。這些耐高溫輕量化材料的使用,都是對“綠色冬奧”和“科技冬奧”的理念的充分踐行。(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