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公共文化賦能美好生活
2022-02-21 10:51:37來源:群眾新聞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近日,陜西印發《關於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和品質穩步提升,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上等級率實現新突破,鄉鎮(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普遍達標,涌現一批標誌性公共文化場館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成一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示範縣(區)和示範鎮(街),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群眾文藝創作更加繁榮,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深入人心,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水準顯著提升,人民群眾參與度、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攀升,形成西部領先、全國知名的陜西公共文化服務新名片。

  公益課堂更受歡迎

  近年來,公共文化服務以親民、惠民的形象走近百姓身邊。陜西眾多文化機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動,送文化下鄉、送文化進萬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今年1月10日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當天10時許,“新春習俗聽我説”殘障人士線上系列文化活動正式啟動。活動旨在通過民俗原創分享、館藏資源推介、在線才藝展示等方式,多角度挖掘春節文化內涵,多元化滿足殘障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近200名殘障讀者及家人共同參與活動。工作人員悉心整理推介了與節日相關的館藏數字資源,從文學、飲食、歷史、音樂等不同角度呈現各具特色的“臘八節”文化。微信群裏氣氛熱烈、互動踴躍,輕鬆活潑的話題吸引了眾多讀者,有人曬自己的臘八粥照片,有人送上節日祝福,有人分享抗疫詩歌……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在傳統節日裏傳遞著溫暖,既學到了知識,又交流了感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在省圖書館,有一個專門面向殘障人士的視障閱覽室。該閱覽室由省殘聯和省圖書館于2008年12月聯合設立,擁有豐富的盲用文獻資源和電子資源,包括盲文圖書2440冊、期刊525冊,有聲讀物光碟655張,盲人智慧聽書機600部,以及視障讀者專用的各類無障礙閱讀設備等,豐富了殘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2019年5月,省圖書館視障閱覽室又增設了一間特殊的影屋。這裡有近400部附有專業配音旁白和標準手語注解的電影,視障及聽障人士可以無障礙地觀看電影,享受高品質的文化服務。

  虎年春節期間,“學在陜圖”公益課堂線上課程持續進行,在省圖書館官方微信、微博和嗶哩嗶哩平臺上線。民俗文化學者左其誠圍繞“唐朝人除夕有哪些習俗活動”“唐朝人怎樣過年”“正月十五”“生活在唐朝的長安人都有哪些食物——湯餅、蒸餅與胡餅”“唐朝人的饕餮盛宴”等主題,在線向大家分享了唐朝人怎樣過年和飲食系列課程內容。在省圖書館,像這樣的公益活動還有很多,並已持續開展多年;在全省,也有很多像省圖書館這樣採取多種形式貼心為群眾服務的公共文化機構。

  公共文化服務更接地氣

  讓公共文化服務與老百姓之間實現“零距離”接觸,就要想群眾所想,提供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産品,讓公共文化服務更接地氣。

  近年來,陜西群眾文藝作品創作展演活動豐富多彩。去年,陜西依託陜西省群眾文化節,先後舉辦優秀群眾文藝精品展演、“唱支山歌給黨聽”大家唱群眾歌咏活動、全省廣場舞展演、“花朵”全省少兒美術作品展、全省優秀群眾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覽等一系列群眾性示範文化活動,帶動全省累計舉辦群眾文化活動5389場,參與人數超過2578萬人次。此外,陜西還頒布《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舉辦2021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惠及群眾600余萬人次。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閱讀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陜西不斷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活動,去年先後舉辦“閱百年曆程 傳精神力量”4·23世界讀書日暨全民閱讀活動、“紅色文化經典誦讀”等文化活動,推廣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以“全民悅讀 最美三秦”為主題,舉辦第九屆陜西省閱讀文化節、“三秦最美讀書人”評選、“三秦最美薦讀人”評選等725項活動,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針對城鄉文化發展失衡的情況,陜西有針對性地實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開展送戲曲、送電影、送展演、送科普等活動,讓文化惠民更加精準、服務內容更加豐富。陜西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成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444個,為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便利。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選擇,也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陜西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數字平臺建設推廣,宣傳推介公共文化數字資源。“陜西公共文化雲”建成投入運行,“陜西文旅之聲”平臺建設初見成效,34個專輯、1436個音頻的收聽、點擊量達到740萬次。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省廣電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廣電電視端、“愛系列”APP手機端文化和旅遊服務專區全面運行,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上電視、上手機”。

  西安市碑林區文化館門面不大,非遺文化寶貝卻多。春節期間,西安市碑林區文化館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特色主題活動,為廣大群眾獻上精彩紛呈的非遺民俗文化盛宴。圖為館內工作人員楊三民(右)正在向遊客介紹非遺展品。

  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數字化。依託網絡平臺開展直錄播,“唱支山歌給黨聽”大家唱——2021陜西省群眾文化節全省群眾合唱集中展演活動網絡直播收看人數達到82萬;“唱支山歌給黨聽”大家唱群眾歌咏活動——《永遠的長征》合唱音樂會在線點擊超過45.3萬次。“數字文化套餐”為群眾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

  推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助力鄉村振興。陜西用好中央和省上專項資金,為56個脫貧縣安排專項資金1120萬元,用於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用好“戲曲進鄉村”專項資金,指導基層依託陜西廣電網絡平臺開展“戲曲進鄉村”在線直播;持續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文化下基層活動,推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常態化。

  去年,省圖書館“文化助殘”視障文化觀影服務項目、安康宋安平被文化和旅遊部評為2021年文化和旅遊領域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

  公共文化更好滿足人民新期待

  根據《“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關於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下一步,陜西將全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據悉,今年陜西將以參加第十九屆中國藝術節為契機,推動陜西群眾文藝作品創作,力爭在全國獲獎;舉辦“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美術作品徵集活動,集中創作一批展現新時代文明實踐新成果、反映城鄉融合發展新面貌的優秀民間美術作品;舉辦2022陜西省群眾文化節和第十屆陜西省閱讀文化節系列活動,帶動全省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陜西還將全面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用好“陜西公共文化雲”“陜西文旅之聲”等平臺;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群眾喜歡、製作精良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使群眾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深入實施文化惠民,紮實開展戲曲進鄉村等工作,強化人民群眾文化權益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強文化志願服務,依託“圓夢工程”“春雨工程”等示範性志願服務項目,發揮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平臺作用,不斷擴大文化志願者隊伍,不斷拓寬志願服務的深度和廣度。(記者 李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